疾病频率测量
问题1 请比较不同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程度。
答:本题可计算累积发病率。该年的累积发病率=报告病例数/居住儿童数,即城区为500/2 000=25%;郊区为300/600=50%;农村为100/300=33%。
注意区分发病率(率)与病例绝对数(构成比):郊区发病率最高,说明郊区感染手足口病的危险性最高,因此是手足口病发生的重灾区,属于防控的重点;而城区的儿童数和病例数均最多(构成比最高),因此如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则在城区收效最高。比较不同地区的发病程度时,应考虑计算发病率的指标;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间可能由于年龄和性别的构成不同、而使得直接比较发病率意义有限。
问题2 请比较不同接触地点的儿童手足口病发生情况,并解释其差别。
答:本题可计算续发率。续发率是指在传染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即在一个家庭内、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班组中第一个病例发生后,在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出现的病例。续发率=确诊儿童数/检测儿童数(详见下表)。城区续发率以“幼托机构”最高,农村以“家庭内”最高,而郊区则各种接触地点均较高。说明不同地区,手足口病在各场所内传播的危险性也不同;但需要考虑可能是不同地区的儿童抚养方式构成的差别(城区儿童多在幼托机构,而农村儿童多为家庭内)。
问题3 请分析历年的全人群死亡情况,以及分性别的死亡情况。
答:本题可计算粗死亡率和按性别的死亡专率。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总死亡人数与同期该人群平均人口数之比。进一步又可以分为:粗死亡率,就是通常所说的死亡率,即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全部死亡人数与同期内该地区的平均人口总数之比;死亡专率,就是按照疾病种类、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
每年的(粗)死亡率=(男性死亡数+女性死亡数)/100万,即(1 800+1 200)/100万、(1 850+1 150)/100万、(1 780+1 100)/100万;男性死亡专率=男性死亡数/52万,即1 800/52万、1 850/52万、1 780/52万;女性死亡专率=女性死亡数/48万,即1 200/48万、1 150/48万、1 100/48万。
问题4 请比较历年的肝癌发病与患病情况。
答:本题可计算累积发病率和时期患病率。每年的累积发病率=新发肝癌病例/100万,即(200+160)/100万、(195+155)/100万、(210+165)/100万。每年的患病率=(已有肝癌病例+新发肝癌病例)/100万,即(1 000+800+200+160)/100万、(900+760+195+155)/100万、(820+720+210+165)/100万。在计算后者时,应该是当年的所有新旧病例之和,而不考虑该病例是否在当年死亡。
问题5 请分析历年的肝癌死亡情况。
答:本题可计算肝癌的死亡率和病死率。每年的肝癌死亡率(即肝癌的死亡专率)=死亡肝癌病例/100万,即(300+200)/100万、(275+195)/100万、(255+190)/100万。病死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患有某病的人群中因为该病而死亡者的比值,即每年的肝癌病死率=死亡肝癌病例/(已有肝癌病例+新发肝癌病例),即(300+200)/(1 000+800+200+160)、(275+195)/(900+760+195+155)、(255+190)/(820+720+210+165)。
问题6 请分析该年的结核病发病情况。
答:本题可计算累积发病率。该年的累积发病率=(首发病例总数3 600+复发病例总数350)/[平均人口数500万-季度初登记的既往病例(未治愈)5 000]。注意分母需要排除在该年年初已经确诊的病例(即现患的病例)。
问题7 请分析并比较该年每季度第一天与该年全年的结核病患病情况。
答:本题可分别计算时点患病率和时期患病率。每季度第一天的时点患病率即每季度初登记的既往病例(未治愈)/平均人口数(这里默认为每季度首发与复发病例均未在该季度第一天发生)。
该年的时期患病率=[一季度初登记的既往病例(未治愈)5 000+首发病例总数3 600+复发病例总数350]/平均人口数500万。
问题8 请分析该年的首发病例发病情况。
答:本题可计算累积发病率。该年的首发病例累积发病率=首发病例总数3 600/[平均人口数500万-一季度初登记的既往病例(未治愈)5 000-复发病例总数350-既往病例(已治愈)20 000]。
注意:①复发病例实际应包括在既往病例中,但此处为阐述概念,人为将两者区分开。②分母需要排除在该年年初已经确诊的病例[即既往病例(未治愈)]、复发病例(即虽然新发病、但不符合“首发病例”的定义)、既往病例(已治愈)(即使发病、也不符合“首发病例”的定义)。
问题9 在观察期间,无迁走、无因为非肺癌原因造成的死亡、无其他失访者(见图1-1)。请分析每年的肺癌患病和发病情况,以及3年总的发病情况。
答:本题可计算累积发病率和时期患病率。每年的累积发病率=每年的新发病例数/暴露人口数,即4/5 000、6/4 996、5/4 990(注意分母要排除已经发病者)。每年的时期患病率=每年的新旧病例数/观察人口数,即4/5 000=8/万、10/5 000=20/万、13/4 998=26/万(注意分母要排除已经死亡者)。
问题10 在观察期间,观察对象的肺癌发病情况仍见图1-1。如果所有对象进入观察的时间不一致;另外,有1 000人迁走而失访,500人死于其他疾病(见图1-2)。请分析3年总的发病情况。
答:本题中,如果计算3年总的累积发病率,则仍为30/万;但观察的具体情况却与问题9明显不同,已经不满足问题9的前提条件(即观察的人群稳定);因此再计算累积发病率并不合理。
本题中,观察人群非常不稳定,存在进入观察时间不一致、失访、死于其他疾病等,因此需要计算发病密度。首先发病人数仍为15人;然后分别计算观察人时:500人×1年=500人年,1 500×2.5年=3 750人年,500人×1.5年=750人年,1 500人×3年=4 500人年,500人×2年=1 000人年,500人×1.5年=750人年,总计为11 250人年;最后计算发病密度=15/11 250人年=133/10万人年。
问题11 请思考分析发病情况时,可以计算哪些指标?其特点和应用条件如何?
参考答案如下:
虽然发病密度有明显的优点,例如允许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时间进入研究,且更容易处理失访和死亡资料,但需要注意一定的前提假设:①不同时间进入研究的人群和失访人群的发病率应该与研究中其他人群是相同的;②发病率随着时间均匀发生;③对研究贡献时间短的人群和时间长的人群给予相同的权重。
问题12 请思考发病率与患病率有哪些区别?
参考答案如下:
(陆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