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博物馆

第一节 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博物馆

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博物馆(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博物馆),始建于2006年9月,是中共内蒙古医科大学委员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基础文献实践教学中心, 也是蒙医药研究院蒙医药文献研究所。 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博物馆是国内第一个建立的蒙医药专业性博物馆和蒙医药文化教育基地。 博物馆共有三个展厅,分别是医史展厅、蒙药展厅、文献展厅。 展示面积共1700平方米。馆藏有蒙医疗术铜人、教学唐卡、医疗器械等蒙医药史文物600多件,蒙成药和蒙药材标本2500余种,馆藏古籍文献10000多部。

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博物馆自建立以来, 接待学校和国内外参观者多人次,赢得了参观者的好评。 博物馆在国内外蒙医药文化交流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蒙医药博物馆也是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基础文献实践教学中心。 博物馆自建立以来,除了完成收藏、展示、宣传工作以外,同时还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 面向蒙医药学院和其他学院各个专业的学生承担蒙医文献学、蒙医经典著作、蒙医各家学说、蒙药学、药用民族植物学、药用植物学、蒙医史、蒙古民俗与传统医学文化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 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平台。2012年博物馆的蒙医文献学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近年来,蒙医药博物馆作为蒙医药文献研究所的重要平台,在蒙医药文献整理研究上有了长足进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在蒙医药文献翻译、整理等传统研究方面,博物馆科研团队编写出版20部著作,1部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1篇论文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1部荣获了首届中国民族医药科学技术著作奖一等奖,2部荣获了三等奖,3部荣获第二届内蒙古出版(图书)奖。 在蒙医药文献现代化研究方面,建立了蒙医药古文献数字化加工平台,建立了“蒙医药古文献全文数据库”“蒙药材查询系统”“蒙医医案知识库”“蒙医方剂数据库”“蒙医文物数据库”“蒙医国医大师著作数据库” 等6个数据库,填补了蒙医药文献数字化研究成果的空白。 该研究项目荣获了2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专利。 另外近几年完成了国际、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科研项目多项,正在主持进行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2016年博物馆科研团队被评为“草原英才”工程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创新人才团队。

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博物馆作为集收藏、展示、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多功能性机构,既是博大精深的蒙医药文化的缩影,也是展示和传播蒙医药科学知识的基地。 蓬勃发展的蒙医药博物馆,在各级领导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下,正向更高目标扬帆起航。 相信,在传承、发扬蒙医药文化事业过程当中必将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