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博物馆

第二节 内蒙古民族大学博物馆

内蒙古民族大学博物馆蒙医药展馆由蒙医药历史文化展厅、蒙药材及成药展厅、 药用植物标本展厅和药用动物标本展厅四个展区组成,总面积1832平方米,是集收藏、保护、研究、教育及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也是目前国内外展陈面积最大,内容丰富,展现形式多样的蒙医药博物馆。 展馆设计富有民族特色,每个展区主题鲜明,风格各异,通过回廊巧妙连接,融为一体。 展馆充分利用文字、实物、标本、雕塑、模型、图片及自然场景复原等传统方式,结合多媒体声像等现代技术手段, 全方位展示蒙医药学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蒙医药历史文化展厅第一部分以蒙古族社会历史、 文化和经济发展为依据,把古近代蒙医药发展历史分为蒙医药经验积累时期(13世纪之前)、传统蒙医药学形成时期(13世纪初至16世纪中末期)、近代蒙医学理论系统化时期(16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三个阶段,以精美的图片、 简洁的文字及丰富的实物全面展现蒙医药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和主要成就, 用生动的事例阐释蒙医药学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反映蒙医药学悠久的历史和发展脉络。

蒙医药历史文化展厅第二部分以崭新篇章为题,由前言、学科建设、平台建设、本专科生培养、科学研究等五大板块组成。 展示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

蒙医药历史文化展厅第三部分是蒙医“树喻法”显示屏,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形象化、立体化的手法展示蒙医“树喻法”的内容。“树喻法”蒙医学传统学习方法,是把蒙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法中的知识要点用简明扼要的形式形象地用等级分类法比喻成树根、树干、树枝、树叶以及花与果等,层次分明,易于记忆。

蒙药材及成药展厅由蒙药材、矿物药和蒙成药三个展区组成。 蒙药材展区收藏300余种蒙药材标本,其中肉苁蓉、牛黄、熊胆、麝香、鹿茸等为名贵蒙药材。 矿物药展区珍藏绿松石、玛瑙石、水晶石、寒水石、光明盐等80余种矿物药标本。 蒙成药展区搜集了国内知名蒙药制药企业和区内外蒙医医院制剂室生产的千余种蒙成药标本。

药用植物标本展厅展陈蒙药药用植物图片和标本, 藏有内蒙古大青沟和大兴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特金罕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区药用植物蜡叶标本500余种、2000余份,浸制标本200余种。

药用动物标本展厅展陈药用飞禽、走兽及家畜等剥制标本。 珍藏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和金雕,还有中华秋沙鸭、蟒、绿孔雀、大灵猫、黑熊、大鲵、丹顶鹤、梅花鹿、黑翅鸢、狼、短尾猴等濒危野生动物的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