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骤与方法
(一)车辆的停放、举升和起动
1.车辆的停放
必须将变速杆扳到空挡位(对自动变速器,变速杆扳到P位),接合好驻车制动器,在驱动车轮下垫好三角木或车轮挡块。
2.车辆的举升
提示:顶起车辆前必须卸载车辆负荷。切勿顶起或举升装载重物的车辆;拆卸发动机和传动桥等较重的元件时,车辆重心会移动,可使用变速器千斤顶进行支撑;要遵照举升机说明书进行操作以保证安全。
1)使用四柱举升机时,用车轮挡块固定车辆。
2)使得车辆重心尽可能靠近举升机的中心。
3)使用摇臂式举升机需要调整支架的高度使车辆保持水平。
4)准确对齐支架凹槽与安全底座支撑位置,如图1-8所示。
5)举升车辆直至轮胎悬空,并晃动车辆以确保车辆平稳。
6)确保在操作期间已进行安全锁止。
7)勿仅用液压千斤顶来支撑车辆或进行操作。要使用安全底座来支撑车辆,如图1-9所示。
图1-8 支撑位置
图1-9 支撑车辆
3.发动机的起动
1)辅以充分大声的语言如“各位请注意,就要起动发动机了”或实车的喇叭声等,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起动,即将点火开关置于START位置。
2)每次起动时间不超过5s,起动次数不超过3次,否则发动机的起动性能将被视为有问题。显然,发动机获得成功起动所需次数越少、当次起动用时越短,则其起动性能越好;同时,起动的声音应该平滑干脆。
3)起动时,应注意观察各仪表、警告灯的运作,聆听发动机的声响等。
观察发动机转速表,应从0到1000r/min(RP.);同时,机油压力警告灯、充电警告灯、发动机故障警告灯应熄灭。若这些警告灯在点火开关打开未起动时不亮或起动后仍点亮,则均说明有故障,应及时排除。
起动前还需确认现场人员的身体部位(如手、头发等)没有在台架特别是外露的各种传动带、旋转件等处,以确保起动时人身的安全。
提示:每次起动时间不超过5s,起动次数不超过3次;每两次起动间隔时间应至少在15s以上。
(二)气门室盖总成的拆装与检修
1.拆卸气门室盖
1)拆卸气门室盖的机油盖。
2)用长套筒、长接杆、棘轮扳手按顺序拆卸气门盖紧固螺母。严格按照图1-10所示的拆卸顺序进行操作。
提示:使用工具时轻拿轻放,注意爱护工具。使用前后注意清洁工具,使用中注意从工具车上拿下的工具使用完后,要及时放回工具车,做到工具不落地。
3)用橡胶锤锤松气门室盖,用一字螺钉旋具(螺丝刀)撬下气门室盖,取下气门室盖及垫片,如图1-11所示。
图1-10 拆卸气门盖
图1-11 气门室盖垫片
提示:拆卸下来的垫片、油封等密封元件,不能重复使用,需更换新件。
提示:因为螺钉旋具材质较硬,撬动铝合金的零部件时容易对其造成损伤,所以在使用之前,应在螺钉旋具的头部缠上胶带。
4)将拆卸的零件放入零件车规定的位置。
5)用手将气门室盖紧固螺母拧回至原来位置。
提示:螺母装回原来位置,这将方便安装。
2.检修气门室盖
1)对气门室盖进行清洁,直观检查气门室盖有无损坏。
2)如图1-12所示,将气门室盖放在一个平面上,检查气门室盖与平面之间的间隙,检查气门室盖有无变形。如有变形,将会导致密封不严。
图1-12 气门室盖的检查
3.安装气门室盖分总成
1)安装气门室盖垫片,安装完后检查是否安装到位。
2)在气缸盖上涂抹一层密封胶,然后安装气门室盖。
提示:密封胶干透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安装后不可以马上起动;不可以使用过多的密封胶,只可以涂抹薄薄一层,以防止过多的密封胶被挤到气门室盖内,进而堵塞机油油道。
3)用橡胶锤敲击气门室盖表面,使气门室盖安装到位。
提示:不可以使用铁锤敲击,以防止气门室盖变形或其他形式的损坏。
4)安装4个密封垫圈和紧固螺母。
提示:用手旋入螺母可以保证对正螺纹。严禁使用工具旋入,因为螺纹一旦歪斜,便会造成损坏,最终导致螺纹甚至气缸盖总成的损坏。
5)用套筒等工具分2~3次将螺栓对称拧紧。
提示:选择螺栓上紧工具的一般顺序是:六角套筒、梅花套筒、梅花扳手、开口扳手、活动扳手。
6)用扭力扳手将气门室盖螺栓拧紧到规定力矩。
提示:螺栓既不可以装得过松,即上紧力矩较小,防止压不紧而漏油或产生其他故障;也不可以装得过紧,即上紧力矩过大,防止压坏油封或损坏螺栓。熟练的技师根据螺栓的大小练就了一手“手感”,但对于重要的紧固螺栓,例如气缸盖紧固螺栓、曲轴轴承盖紧固螺栓依然使用扭力扳手,建议初学者使用维修手册查出螺栓力矩的大小,然后使用扭力扳手来上紧螺栓。
7)安装机油盖。
(三)零部件的清洗
清洗零部件是重要的工作,在清洗过程中需要:目视检查零部件有无明显裂纹、磨损、腐蚀等损伤;清除零部件表面的积炭,注意不要损伤零部件;对零部件进行彻底的清洗,清洗完按顺序进行摆放。下面以活塞为例讲解零部件的清洗过程。
1)如图1-13所示,使用垫片铲刀,从活塞顶面清除所有积炭。
提示:清洁活塞顶部积炭时,铲刀不得碰到活塞的头部和裙部。
2)如图1-14所示,使用环槽清洁工具或旧活塞环,清洁活塞环槽。
图1-13 清除活塞头部的积炭
图1-14 清洁活塞环槽
3)如图1-15所示,使用溶剂和刷子,彻底清洁活塞,注意不可以使用钢丝刷清洁。
图1-15 清洗活塞
(四)传动带的检查
通常发动机依靠传动带将动力传递给空调泵、发电机、冷却液泵、转向助力泵等,因此,要求带传动效率高、不打滑,且噪声低。一般传动带分为V形带和齿形带,传动带的结构如图1-16所示。
图1-16 传动带的结构
a)V形带 b)齿形带
1)目视检查传动带是否过度磨损、加强筋是否损坏等。如果发现任何损坏,则需更换传动带。
提示:传动带的棱侧出现一些裂纹是可以继续使用的,如果传动带棱上有脱落,则更换传动带。
2)安装好传动带,发动机转动两圈后,如图1-17所示,检查并确认传动带是否正确安装在楔形槽中,以确认传动带没有从曲轴带轮底部的凹槽中滑脱。
图1-17 检查传动带有无滑脱
3)在两带轮的中间位置施加98N的力,如图1-18所示,检查传动带的张紧度(也称挠度)。新传动带约2mm,旧传动带约5mm。
图1-18 检查张紧度
提示:1ZR发动机传动带张紧标记位于正时链盖上,张紧标记每小格为5mm。由于空间狭窄,无法使用传动带张紧计。检查时用手压下约98N的力,传动带挠度为8.0~10.0mm。
(五)气门间隙的检查或调整
气门间隙是气门在完全关闭时,气门杆尾端与气门传动组零件之间的间隙。发动机工作时,气门将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如果气门及其传动件之间在冷态时无间隙或间隙过小,则在热态时,气门及其传动件的受热膨胀势必引起气门关闭不严,造成发动机在压缩和做功行程中漏气,进而使功率下降,严重时甚至不易起动。为了消除这种现象,通常在发动机冷态装配时留有气门间隙,以补偿气门受热后的膨胀量。现在很多发动机采用液力挺柱或气门间隙调节器,液力挺柱和气门间隙调节器的长度能自动变化,随时补偿气门的热膨胀量,故不需要预留气门间隙。
目前轿车发动机大多采用液压挺柱或间隙调节器,无需对气门间隙进行调整,但需要对气门间隙进行检查,以判断液压挺柱或其他部件有无损坏。少数轿车发动机和大多客货车发动机需要调整气门间隙,气门间隙的检查或调整方法如下。
1)热车至冷却液温度达到80~95℃,关闭灯光与所有附属设备,将手动变速器变速杆置于空挡或将自动变速器置于P位。拆下气门罩盖及其上附件。
2)顺时针转动曲轴,直到传动带盘上的凹口与正时指示器上的记号对齐,如图1-19所示。
3)上下摇动第一缸与第四缸气缸摇臂,以判定哪一气缸的活塞是位于压缩行程的上止点位置。如果进气与排气气门摇臂都有气门间隙,则与此种摇臂相对应的气缸中的活塞是位于压缩行程的上止点。也可以参见图1-20所示凸轮轴的正时记号,若记号对齐则表示一缸活塞处于压缩上止点。
图1-19 曲轴上的记号
图1-20 凸轮轴的正时记号
4)确定需要检查或调整的气门。
当一缸活塞位于压缩行程的上止点时,运用两次调整法或逐缸调整法对气门间隙进行调整。所谓两次调整法是指曲轴转两圈可以将所有的气门调整完毕。逐缸调整法是指曲轴转一圈只调整一个气缸的气门间隙。
两次调整法也称为双排不进法,即一缸、三缸、四缸和二缸分别调整进气门和排气门、排气门、不调和进气门。运用两次调整法对气门间隙进行检查或调整的过程如下:在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时及曲轴转角处于0°时,根据表1-1判断气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分别检查或调整一缸的进、排气门,三缸调整排气门,四缸不调整,二缸调整进气门。摇转曲轴一周,对未检查或调整的气门进行调整。
表1-1 做功顺序为1-3-4-2的四缸发动机工作行程表
如果气门间隙不符规格,如图1-21所示,松开摇臂锁紧螺母,使用规定厚度的塞尺,转动调整螺钉的调整间隙。轿车发动机热机时,进气门气门间隙一般为0.20mm,排气门气门间隙约为0.30mm。调整时要使用一螺钉旋具固定调整螺钉以避免转动,再将锁紧螺母锁紧至规定力矩。
提示:将一片或几片尺片从间隙中拔出来。如果塞尺的厚度正确,那么在拔出时,会感到稍微有一点阻滞力。此时读出塞尺的总体厚度。测量完成后,将尺片彻底地擦一遍,并在上面涂上一层防锈蚀润滑油。
如果发动机使用了液压挺柱,如图1-22所示,检查液压挺柱的油膜间隙,如间隙过大,则需进一步检修。
图1-21 调整气门间隙
图1-22 检查凸轮和挺杆之间的间隙
运用逐缸调整法对气门间隙进行检查或调整。按气缸做功顺序先后摇转曲轴至某缸压缩上止点,再依次调整各缸的进、排气门间隙。
5)对气门间隙进行检查,确认气门间隙符合要求,否则重新进行调整。
6)安装气门盖及其上附件。
考核评价
(续)
思考题
1.简述做功顺序为1-5-3-6-2-4的六缸发动机气门液压挺柱的检查方法。
2.说出几个零部件,并说明它们分别属于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中哪部分。
3.在气缸体上找出发动机号,查找资料,说出该发动机号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