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注意事项

二、注意事项

1)确认车辆可靠停驻后,举升车辆,进行安全锁止后,进入车下作业。

2)由于滤清器内充满机油,用手旋下滤清器后,要垂直下落,不要歪斜,防止滤清器内的机油散落到身上或地面。

3)滤清器的拧紧力矩不要过大,以免损坏密封圈,按其规定要求拧紧。

4)长时间接触发动机机油,易致皮炎甚至皮肤癌,需用肥皂水或洗手剂将手清洗干净。

5)将报废的机油和机油滤清器放在指定的地方,以免污染环境。三、步骤与方法

(一)机油的检查

1.检查机油的油位

1)将车移至平稳路面,然后熄灭发动机,等5~10min左右,让一些停留在发动机上部的机油有充分的时间流回油底壳。

提示:如果发动机处于冷机状态,要使发动机暖机,然后停机并等待5min。

2)取出机油尺,用干净的棉布擦干净,再将机油尺重新插入发动机机油尺孔中,静等几秒钟让机油能完全黏附在机油尺上。

3)取出机油尺,如图5-29所示,观察机油尺上的机油痕迹最高处位置是否在上、下刻线之间。

2.机油油质的检查

1)先观察其透明度。若色泽通透略带杂质,可以继续使用;若色泽发黑,闻起来带有酸味,则更换机油;若为乳白色,则说明机油中可能混有冷却液。

978-7-111-44128-1-Chapter05-30.jpg

图5-29 检查机油量

2)沾一点机油在手上,检查其黏稠度,如像水一样没有黏性,则说明机油已达到使用极限需要更换。

(二)机油及滤清器的更换

当汽车行驶到规定的里程或时间,或检查发动机机油油质不符合要求时,需要更换发动机机油。

1.排放机油

排放机油前,需要检查气门室罩垫、加油口、曲轴前油封等处是否存在漏油现象。

1)将发动机预热。

提示:将发动机预热,提高发动机的温度,使机油黏度变小,有利于发动机内机油排放彻底。

2)打开加机油口盖。将车辆举升,将机油回收桶置于发动机油底壳排油塞的正下方。拧松排油塞。用手缓缓旋出排油塞,当感觉到仅剩1~2丝扣时,继续旋出时要稍用力向上推排油塞,确定螺纹已全部旋出后,急速移开排油塞,让机油流入回收桶内。

3)检查排油塞垫片是否损坏,如有断裂要更换新垫片。使用棉纱擦净排油塞上吸附的金属屑。

4)安装排油塞。当油底壳的排油孔不再滴油时,用手旋入排油塞。用套筒、预紧力扳手将排油塞拧紧力矩至50N·m,并用棉纱擦净排油塞和油底壳上的油迹。

2.更换机油滤清器

1)将机油回收桶置于机油滤清器的正下方。

2)如图5-30所示,使用机油滤清器专用套筒、接杆、扭力扳手旋松机油滤清器;用手旋下滤清器并放入废件回收桶中。

3)在新的滤清器内加注新鲜机油约为其容量的3/4后,在密封圈上均匀涂抹一薄层机油,将滤清器旋入其座上并用力拧紧。

提示:加注一定量的机油,目的是减少发动机起动期间建立润滑系统正常油压的时间,防止出现机件干摩擦。

4)使用棉纱擦净滤清器及其座上的机油。

978-7-111-44128-1-Chapter05-31.jpg

图5-30 拆卸机油滤清器

3.加注机油

1)旋下机油桶盖,然后一手握住桶上的手柄,一手托住桶底,对正发动机的机油加注口,稍稍倾斜机油桶,缓缓将机油倒入发动机内。

2)当加注量接近油桶容量(4L)的3/4时,停止加注。过2~3min后,拔出机油尺,擦净刻度尺处的油液,将其插入机油尺孔内,机油尺油面的高度应位于上、下刻度线中间偏上的位置。若油量不足,则应添加,但注意不要超过上刻度线。

3)机油加注完毕后,旋紧加注口盖,并将不小心滴漏的机油擦干净。

4)待发动机停止运转3~5min后,熄火。重新检查机油油位,应正常,否则添加或放出适量机油。

5)将车辆举升到适当高度,检查排油塞、机油滤清器等处是否漏油;如有漏油,则进行检修。

4.油底壳的拆装与检修

更换机油时,如发现油底壳有漏油的痕迹,建议拆卸油底壳进行检修。

1)放出发动机机油,用大小合适的套筒、接杆、棘轮扳手按由两端到中间的顺序,左、右交替旋下油底壳两侧凸缘上的固定螺栓,如图5-31所示。

2)取下油底壳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取下发动机油底壳。当油底壳与气缸套粘接很牢固时,如图5-32所示,可用刀片插入切开密封胶拆卸油底壳。

978-7-111-44128-1-Chapter05-32.jpg

图5-31 拆卸油底壳螺栓

978-7-111-44128-1-Chapter05-33.jpg

图5-32 拆密封胶

提示:不要损坏气缸体和油底壳的接触面。

3)清除残留在油底壳与气缸体上的密封胶。如图5-33所示,检查油底壳外观有无变形,将其倒置放在一平板上,如油底壳与气缸体接触的平面与平板之间的间隙过大,则说明油底壳已经变形,需要校正或更换。

4)安装油底壳。将密封胶均匀地涂抹在油底壳与气缸体接触面边缘上,使油底壳正确落位,并用橡胶锤轻轻敲击。用手旋入油底壳固定螺栓,并借助套筒等工具将螺母按照中间到两边的顺序逐个拧紧。

(三)机油压力的检查

1.机油压力传感器的检修

1)断开机油压力传感器接线。

2)起动发动机,怠速运转。

3)如图5-34所示,用万用表欧姆挡测量机油压力传感器的电阻,该阻值应该大于10kΩ。

978-7-111-44128-1-Chapter05-34.jpg

图5-33 检查油底壳外观

978-7-111-44128-1-Chapter05-35.jpg

图5-34 检查机油压力传感器

4)停止发动机运转。

5)用万用表欧姆挡测量机油压力传感器的电阻,该阻值应该小于1Ω。

2.润滑系统机油压力测量步骤及方法如下

1)检查机油油位、油质,应符合要求。

2)拔下机油压力传感器的线束插头,拆下机油压力传感器。

提示:安装机油压力传感器时,在其2个或3个螺纹上涂抹黏合剂。为防止黏合剂未干透而漏油,在安装机油压力传感器后1h内不要起动发动机。

3)将机油压力测试表的接头拧入机油压力传感器的螺纹孔内,并拧紧,如图5-35所示。

提示:机油压力测试表测试量程为0~0.7.Pa,将机油压力表放置在不会接触到发动机旋转部件和高温部件的地方。

4)起动发动机,检测机油压力测试表接头处有无漏油,如有漏油,则重新拧紧接头。

978-7-111-44128-1-Chapter05-36.jpg

图5-35 机油压力表的安装

5)运转发动机,使之达到正常工作温度80℃,分别在怠速和2000r/min时检查机油压力测试表的读数,并与标准压力进行比较。

提示:丰田1ZR发动机怠速时,机油压力不能低于25kPa,发动机在3000r/min时,机油压力应为150~550kPa。

(四)机油泵的检查

1.机油泵的拆装

1)如图5-36所示,用套筒、棘轮扳手、短接杆旋出机油泵固定螺栓。

2)如图5-37所示,用一个塑料锤子轻轻敲击机油泵体,拆下机油泵,拆下垫片。

978-7-111-44128-1-Chapter05-37.jpg

图5-36 拆卸机油泵固定螺栓

978-7-111-44128-1-Chapter05-38.jpg

图5-37 拆下机油泵

3)把机油泵、固定螺栓和垫片放到零件车的指定位置内。按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安装,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提示:安装时,不可用铁锤敲击机油泵;用橡胶锤敲击机油泵时用力要小,以免损坏机油泵;机油泵密封垫片在安装之前必须更换新品;在油封唇部均匀涂抹润滑油;安装内、外转子时,应把有记号的一面朝向机油泵壳体;机油泵装复后,将机油泵浸入到洁净的机油中,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泵轴,直至机油从出口中流出为止,再用拇指堵住出油口,继续转动泵轴,转动阻力较大为正常。

978-7-111-44128-1-Chapter05-39.jpg

图5-38 拆下限压阀

2.转子式机油泵的检修

拆下转子式机油泵泵盖螺栓,取下泵盖。取下机油泵内、外转子及内转子轴。如图5-38所示,拧出螺塞,取下限压阀弹簧及阀。

1)机油限压阀柱塞在泵体内应移动灵活,无卡滞现象。在机油泵减压阀上涂抹一层发动机机油,检查并确认该阀能依靠自身重量顺畅地滑入阀孔中;否则,更换机油泵。

2)用塞尺测量外转子与泵体的间隙,标准值为0.12~0.19mm。若超过0.32mm,应换用新件,如图5-39所示。

3)用塞尺测量内、外转子齿顶间隙,标准值为0.08~0.16mm。如超过0.35mm,应换用新件,如图5-40所示。

978-7-111-44128-1-Chapter05-40.jpg

图5-39 检测外转子与泵体的间隙

978-7-111-44128-1-Chapter05-41.jpg

图5-40 内、外转子齿顶间隙检测

4)如图5-41所示,用钢直尺和塞尺测量内外转子与泵体的轴向间隙,标准值为0.03~0.09mm。若超过0.16mm,则需要换用新件。

3.齿轮式机油泵的检修

(1)泵体及泵盖的检修

直观检查泵体与泵盖,若有裂纹应换用新件;用钢直尺和塞尺检查泵体和泵盖接合面的平面度,如图5-42所示,若超过0.10mm,应进行磨削或研磨修复;检查机油泵主动轴与孔的配合间隙,一般为0.03~0.08mm,最大不得超过0.15mm,否则应换用新件;泵盖上装有限压阀时,检查弹簧弹力及限压阀的密封是否良好,若损坏应换用新件。

978-7-111-44128-1-Chapter05-42.jpg

图5-41 检测轴向间隙

978-7-111-44128-1-Chapter05-43.jpg

图5-42 检查机油泵泵体平面度

(2)机油泵轴的检修

用百分表检查机油泵轴是否弯曲变形,其直线度在全长范围内超过0.03mm时,应进行校正,从动轴如有单面磨损时,可将磨损面调转180°,再压入孔内继续使用。

(3)主、从动齿轮的检修

机油泵主、从动齿轮若有破损、轮齿工作面剥落、磨成台阶状或轮齿磨损量超过0.25mm时,均应换用新齿轮。齿轮工作面如有轻微点蚀或毛刺,可用油石磨光后继续使用。

考核评价

978-7-111-44128-1-Chapter05-44.jpg

思考题

1.如何更换机油滤清器?

2.在什么情况下机油警告灯会点亮?

3.简述机油限压阀的作用,并说明如何检查机油限压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