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景深及影响因素

3.2.2 景深及影响因素

1.什么是景深

景深是指被摄体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对焦合焦范围,焦内成像清晰,焦外成像虚化,如图3-7 所示。合焦范围小,清晰部分少,就是小景深(浅景深),如图3-8 所示;合焦范围大,清晰部分多,就是大景深,如图3-9 所示。

图3-7 景深

图3-8 小景深

图3-9 大景深

2.影响景深的主要因素

在商品拍摄中,合理地运用景深概念可以较好地让被摄体从背景中凸显出来,使整体画面达到被摄主体清晰、背景虚化的目的。影响景深的最主要因素是光圈,其次还包括拍摄时所用焦距和拍摄物距等。

(1)光圈大小对景深的影响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在其他拍摄参数(焦距、物距等)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大光圈来拍摄时,因为景深变小,被摄体的前后景物会变得比较模糊;而使用小光圈时,被摄体前后景物清晰的距离就会变长。光圈与景深的关系如图3-10 所示。

图3-10 光圈大小对景深的影响

在实际商品拍摄中,光圈大小变化对照片景深影响是很明显的。在拍摄环境和其他相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采用f4 光圈拍摄太极熊猫摆件,背景中的玫瑰花成像虚化,起到背景烘托作用,不影响主体(太极熊猫)视觉效果,主体在画面中视觉突出明显,如图3-11 所示。若改用f13 光圈来拍摄,虽然主体(太极熊猫)在成像上更清晰,但背景中的玫瑰花成像也明显清晰体现,主体和背景的关系不再清晰可分,如图3-12 所示。

图3-11 Av 模式,f4

图3-12 Av 模式,f13

(2)镜头焦距变化对景深的影响

长焦镜头的优势在于可压缩空间的视觉效果。所以在拍摄时使用的镜头焦距越长就会越容易产生小景深;反之,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就越大。在光圈、物距不变时,拍摄同一个场景,使用长焦段会让景深变小;而使用短焦段时,景深就会变大,如图3-13 所示。

图3-13 镜头焦距变化对景深的影响

在实际商品拍摄中,镜头焦距的变化对照片景深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如图3-14 和图3-15所示。在拍摄环境和相机其他拍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利用135 mm 焦段拍摄,背景中的玫瑰花虚化程度明显超过70 mm 焦段的效果,从而保证主体的视觉效果更佳。同时,利用长焦镜头可以更好地刻画主体的细节。

图3-14 f5.6,70 mm

图3-15 f5.6,135 mm

(3)物距变化对景深的影响

在拍摄环境中,物距可以分为摄距和背景距。摄距是指相机位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背景距是指被摄体与背景之间的距离。这两个距离实际上是一个此消彼长的组合体。一般情况下,相机位与背景之间的整体距离是固定的,被摄体与相机位距离缩短,必然带来被摄体与背景之间距离增大。在光圈、镜头焦距不变的情况下,相机位离被摄体越近,景深就会越小;离被摄体越远时,景深就会越大,如图3-16 所示。

图3-16 物距变化对景深的影响

在拍摄中需合理利用摄距和背景距两者之间的关系。若保持摄距不变,只调整背景距,其景深变化如图3-17 和图3-18 所示,100 mm 的背景距景深明显小于20 mm 的背景距,主体与背景之间的虚实关系差异非常明显。

图3-17 f5.6,摄距60 mm,背景距100 mm

图3-18 f5.6,摄距60 mm,背景距20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