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国恩:米让挑夫挑走了
2025年11月13日
游国恩:米让挑夫挑走了
1942年暑假,游国恩(泽承)先生应好友罗常培先生邀请,到昆明西南联大兼北京大学中文系执教。游国恩是《楚辞》研究专家,1926年就出版研究专著《楚辞概论》。 游国恩在西南联大任教时,主要讲授“中国文学史”。
由于当时日军飞机经常来犯,联大教师多住在乡下。游国恩住在离城10公里的龙头村。乡间住宅条件差,有时甚至漏雨,他曾多次搬家,直至1945年7月才搬进城去住。
住在乡间时,游国恩进城上课都须步行(后期有一半路可乘马车),他的课都集中在一两天内上完,授课期间在城里学校的教师宿舍住一两天。由于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薪水入不敷出,游先生当时还兼了两个差,一是在留美预备班讲课,一是在云南大学附中教国文,教学任务极为沉重。不仅如此,向来不过问家务的他还要负责买米和买柴炭。
20世纪30年代游国恩先生在青岛大学任教
游先生每逢发了薪水,就从城里买两袋米,请肩夫挑回乡间家中。有一次他随着肩夫走到大西门,肩夫竟故意在乱哄哄的人群中快步行走,走得不知去向。游先生丢了米,就买了两根甘蔗扛回家。夫人问他:“米在哪里?”游先生笑着说:“让挑夫挑走了。”但他随即又说:“他比我更需要。”关于这段艰苦的生活,游先生曾写过一首《昆明大西门外口号》的诗,可作为当时情况的写照:“先生墨者懦,一生得枯槁。栖栖牛马走,仆仆沮洳道。持此衰病躯,犯死换温饱。摇摇战风霜,城上有劲草。” [6]
游国恩与家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