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发声的生理基础
2025年09月26日
二、播音发声的生理基础
人的发声机制:呼吸运动使呼出的气流由肺部通过气管到喉,在通道中的气流引起声带的振动产生基音,并使呼出的气流产生同步的振动。气流在经过咽、口、鼻腔的过程中,基音进一步引起各共鸣腔的共鸣,使声音得到扩大。同时,在口腔当中,经由唇、齿、舌、腭等器官的节制,形成负载信息的语言符号——语音。语音的形成是发音器官协作的结果。
在发音过程中,人体头、颈、胸、腹等部位的肌肉控制着不同的器官参与发音的动作。这些器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动力系统、声源系统、共鸣系统(成音系统)(见图1-1)。
(一)动力系统
由肺部呼出的气流是发声的动力。发声的动力系统指的是为人体发声提供动力的系统,主要由肺、气管、胸廓、膈肌、腹肌等器官和相关肌肉组成。胸廓和膈肌的运动可以改变胸腔的容积,胸廓的运动可以改变胸腔的周围径,膈肌的运动可以改变胸腔的上下径。

图1-1 人的发音器官
(二)声源系统
声源系统主要是指喉和声带。由肺部呼出的气流经过气管通过喉部时,处于喉部的声带在气流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发出声音。喉部肌肉的运动使喉部的状态发生变化,从而使声带的长短、厚薄发生变化,进而产生音高、音色的变化。
(三)共鸣系统
声道是人类发声的共鸣器官,声道在喉以上主要有: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喉以下有胸腔。声带振动发出的微弱的声音叫作喉原音,喉原音经过共鸣腔体的扩大,形成不同的语音。语音的形成主要在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