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拓展训练

二、拓展训练

(一)文学稿件

1.冬天(节选)

王文儒

一层层秋雨过去,叶子渐渐落光了。当西伯利亚来的风刮走这地面的最后一点矫饰,冬天就彻底地来临了。这是个沉静的季节,令我欣喜和富足的季节。

冬天之美,美在寂静。走过喧闹的春天,趟过热情的夏季,又经过灿烂的秋天,便来到了寂静的冬天。万物都开始休养生息。那些在吟唱了一个夏季的音乐家们精力过剩又走过秋天,终于在冬天,都消失殆尽,只剩下一个真实的自然,不再喧嚣,安然面对自己的灵魂。沉默的大自然,只有北风偶尔呼啸而过。阳光斜长斜长地透过玻璃窗进来,虚弱而无力,不再炙烤,只是淡淡地打在屋顶上,打在墙壁上,打在地板上。大雁在低空中,有如一群一群的黑色影子,盘旋而去,又盘旋而回,他们站在电线杆上,商议着这最后时刻的撤离,却不再言声,最后又如青烟,如黑影,渐渐地消失在天际。大雪渐渐来临,也是来得无声无息,就那么满天飞舞起来。茫茫的世界,也就只有了这雪,天地的精灵。大雪落在池塘里,大雪落在稻田里,大雪落在树林里,大雪,覆盖在屋顶上。一切都茫茫一片。偶尔传来几处深巷的犬吠,冰糖葫芦悠扬的叫卖——冰糖葫芦儿——

2.北京的冬季(节选)

王丹枫

对于北京而言,最能显示本性的季节是冬季。春夏绿枝红花的繁盛天下大致相同,绿色掩盖了一切本性。冬季花草凋敝,是铅华洗尽的时候,皇城的磅礴骨架气势方能凹凸呈现,宽阔与厚重吞吐着帝王家的气派,一种庄严在端坐中风日洒然搅着历史风尘的沉淀。这种气势不是那些看似兴旺的高楼大厦矗立的城市所能比拟的。

一地有一地的风物。寻常巷陌间的北京胡同该是最具地标性的风景之一。胡同里的冬天有着别致的况味,我常带上相机钻进这七弯八拐的幽静巷子,试图捕捉光阴流动的痕迹。在胡同里游历,脚步自然而然会变得小心翼翼,眼睛会变得无比贪婪,胡同蜿蜒而深邃,半掩的院门里透出木头腐朽后幽幽的味道,在氤氲中透出颓废的气息。岁月的钟摆,好像在这里停止了,再忙碌的人到了这里,也会禁不住放慢脚步,抖落一地历史的尘埃。

3.唐之韵唐诗解说词(节选)

樊修章

在这批边塞诗人中,七言绝句写得既多又好的,当属王昌龄。七绝在初唐时就开始成熟了,但表现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掘出来,佳作还不多,王昌龄以其成功的创作实践,把七绝这种诗体的概括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与李白同为写绝句成就最高的诗人,有人说他甚至超过李白。他名气很大,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美誉。之所以叫王江宁,或是因为他是江宁人,或是因为他在江宁做过官。他的组诗《从军行》七首,几乎全是精品,从各个角度揭示前线将士的心理活动,比如第四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手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就把战争气氛渲染得十分饱满酣畅;“黄沙百战穿金甲”,既揭示了环境的艰苦,又展现出战士们轻身许国的英雄气概。“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种万里远隔思念妻子的哀愁,之所以会那么无可奈何,是因为每一次思念,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因为一出战就可能再不会回到这“烽火城西百尺楼”来了,这是真正的带着血丝的相思。“不破楼兰终不还”,固然英雄气概十足,但诗人同时也看到了战争给普通士兵带来的痛苦,并没有一味沉浸在立功封侯的幻想中。

他的《出塞》,更是古今传诵的名篇,被誉为唐代绝句的压卷之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实际的含义不过是一轮明月照边关。然而把明月照边关,这种悲凉的意境,推到秦汉时期这一句,就由写眼前的实景,一变而为饱含历史深度的虚景,虚实相生,从而使这句诗的内涵,变得无比深厚。这也就是说,从秦汉时期以来,一代一代的人都一直在进行这样的万里长征,多少人就死在边关上,一去不复返。慨叹没有李广那样的龙城飞将,来挡住胡马不让度过阴山,既痛惜自己无用武之地,不能报效国家立功边塞,又深切地同情边关将士长期征战,有家不能归的痛苦。

4.沈园的故事

夏雨清

一个宋朝的园林,能够一代代传下来,到今天还依然有名,也许只有绍兴的沈园了。沈园的出名却是由一曲爱情悲剧引起的。诗人陆游和表妹唐琬在园壁上题写的两阕《钗头凤》是其中的热点。

陆游也许是宋朝最好的一个诗人,但肯定不是一个值得唐琬为他而死的人。

表妹唐琬是在一个秋天忧郁而逝的,临终前,她还在念着表哥那阕被后人传唱的《钗头凤》。自从这个春天,和陆游在沈园不期而遇后,病榻之上的唐琬就在低吟这阕伤感的宋词。

一枝梅花落在了诗人的眼里,这是南宋的春天,年迈的陆游再次踏进了沈园。在斑驳的园壁前,诗人看到了自己四十八年前题写的一阕旧词: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在临终的日子里,一遍遍回想自己和表哥那段幸福的岁月。陆游二十岁时初娶表妹唐琬,两人诗书唱和,绣花扑蝶,就像旧小说中才子佳人的典型故事。

可惜这样的日子太短了,唐琬只记得有一天,婆婆对她说,他们两个太相爱了,这会荒废儿子的学业,妨碍功名的。

唐琬至死都没有想通,相爱也会是一种罪名。不过她更没想通的是,那个据说在大风雨之夜出生在淮河一条船上的诗人,后来又横戈跃马抗击金兵的表哥,竟然违不了父母之命,在一纸休书上签下了羞答答的大名。

陆游四十八年后重游沈园,发现了园壁间一阕褪色的旧词,也叫《钗头凤》,这是唐琬的词迹: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在南宋的春天,一枝梅花斜在了诗人的眼里,隔着梅花,陆游没能握住风中的一双红酥手。

5.不朽的失眠

张晓风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噬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己验伤,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人,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警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为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6.鹤 魂

韦 娅

她是来自大地的鹤。她飞翔,因为她热爱;她沉寂,因为她欢喜。她是天地间的不安的灵魂,她是大自然跃动的精灵。

可此刻,飞翔已成为她往日的情结。蓝天在她眼前飞快地旋转,白云在她羽毛上痛苦地翻卷。她的翅翼扑打着,发出悲痛的哀号。

胸前,刚刚穿过寻欢者射出的子弹。

她多么不愿意、多么不愿意下坠。风飕飕地在她耳边低唤,白云为她拭去惊慌的汗水。可她分明在下坠,身不由己。

让她停留吧,让她寻找清静的湖泊、她故乡的芦苇丛。

辽阔的天空里,她如一片冬日的雪花,凄迷地飘落,薄雾哭了,泣出一片雨雾,阳光不忍了,躲进哀伤的云层。

她开始怀念水湄之上的恋歌,思念平静如镜的往昔,哀伤伴着绝望撕扯着她的心,记忆如秋日残败的落叶,美丽的往事纷纷凋零。

她飘落着。

前面有烧毁的林木,身后是淹没的村庄;山地里奔走着哭泣的生灵,江面上漂浮着污染的泡沫。什么时候开始,这天空不再湛蓝,这雨水不再清润,这土地越来越少,这森林愈来愈疏。辛劳的农人踩亮了每一个清晨,却走不出贫困和不幸;珍禽奇兽躲过了悠谬的天灾,却未能躲过蛮野的人祸。

渐趋澌灭的难道仅仅是白鹤吗?

她愿最后一次轻盈的舞蹈,让善良与美丽再一次呈现人间。持枪的人,你黠慧的眼睛为何阖上,你的手心可曾战栗?山脚旁炊烟下那惊呆了的女孩子,你可否肯竖一方小小的墓碑?

她渴望停留,渴望一方有力的臂弯,将她承托。

她苦痛,她挣扎,她舞蹈,她悲吟。

多想展开她的翅膀,飞向清新的天空。前胸已染成一片灿红,浸透着一只鹤深情的牵挂;鼻翼微微地翕动,喘出她最后的气息。一滴血带着她的悲咽与哀吟,燃成一片思念的红霞。

她听见草叶们伤悼的哭声,听见空山长长的祈祷:覆盖她吧,天空!还有大漠,还有沼泽。让一朵柔弱而美丽的灵魂安息。

苍茫大地,只遗下几片殷红,几声空怅的回音。

7.乘着歌声的翅膀

〔德〕海涅

乘着歌声的翅膀

心爱的人 我带你飞翔

向着恒河的原野

那里有最美的地方

一座红花盛开的花园

笼罩着寂静的月光

莲花在那儿等待

它们亲密的姑娘

紫罗兰轻笑调情

抬头向星星仰望

玫瑰花把芬芳的童话

偷偷地在耳边谈讲

跳过来暗地里倾听

是善良聪颖的羚羊

在远处地方喧腾着

圣洁的河水的波浪

我们要在那里躺下

在那棕榈树的下边

吸饮爱情和寂静

沉入幸福的梦幻

8.一片槐树叶

纪 弦

img

一片槐树叶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9.从春天出发

蔡忠海

从春天出发,

我们把沉重的棉衣和郁闷的心情

在最后的冬夜里轻轻地抛下。

梦,已经醒了,雪,开始融化。

在向阳的山坡上,牧童赶着云朵般的羊群回家。

从春天出发,

在绿了又绿的江南岸,和煦的春风披着轻盈的薄纱。

那绿如蓝的一江春水,正温暖地流淌着缠缠绵绵的情话。

爱情的火光,灿烂了诗情里的旧梦和日出时的江花。

从春天出发,我们的梦想绿遍天涯。

湖畔的垂柳,在裹着花香的柔风中开始萌发。

千百年来,那一场又一场的杏花雨,依旧在唐诗的深处飘飘洒洒。

在迷蒙的烟雨中,

比杏花酒还醉人的,不知是谁弹奏的古筝和琵琶?

从春天出发,我们的心中总有许多温馨的牵挂。

青梅竹马的故事,就像曾经放飞的风筝,时常在我的梦中飘起又落下。

那个多情淳朴的阿妹还在河边的小树林里等着我吗?

两岸盛开的桃花,悄悄地映红了她美丽的脸颊。

从春天出发,在故乡的土地上,

我不知道自己的乳名会不会一天天地长大?

我只知道,在春天到来的时候,

回归的燕子,会在老家的屋檐下筑巢,

在村口的那棵老皂角树下,

春风一次次地撩起了母亲银亮的白发。

从春天出发,我们默默地闭上眼睛,

让所有飞翔的渴望和等待,都在友情的暖巢里孵化。

在如梦的花海里,在露水打湿的晨光中,

我们青春的心事,犹如复苏的万物,开始红红绿绿地发芽。

从春天出发,季节与我们的生命无声无息地轮回,

飞驰而过的时光,好像奔腾而去的骏马。

从春天出发,心灵是我们出发的起点,

也是我们最后所要抵达的那个遥远的天涯……

10.中国话

吴筱峰

有一种语言,它很神秘,

它蕴含着一个民族上下几千年的悲喜交加的情感;

有一种语言,它很古老,

古老到那刻在骨头上的文字里都找不到它的起源;

有一种语言,它很丰富,

阴阳上去中回荡着慷慨激昂,倾诉着温婉缠绵;

这,便是中国话,

一个古老的东方神话!

中国话,是如诗如画的表达,

“树索索而摇枝,马得得而驰骋”,

——哪一种语言有如此逼真的描摹?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哪一种语言能说出如此图画般的美丽?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哪一种语言能有如此动听的节律?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哪一种语言能一语译透你丰厚的含义?

中国话,是中国人心灵深处的吐纳,

是屈原的长叹,项羽的啸吼;

是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激愤;

是“五四”前夜,李大钊在拊掌欢呼《庶民的胜利》;

是面对敌人的屠刀,鲁迅在指斥《无声的中国》;

是迎着特务的枪弹,闻一多拍案而起,弘扬正义;

是礼炮声中,毛泽东庄严宣告:民族站起!

那黄河的不羁和刚强,是中国话;

那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是中国话;

那大山的雄武,高原的粗犷,是中国话;

那江南的温柔,水乡的秀雅,是中国话;

听,中国话正通过我的胸腔、我的喉头在联合国的讲台上响起……

那么亲切,优美,

那么有力,伟大!

因为,你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

一个朝阳升腾的天地!

我爱你,我们的中国话!

(二)新闻稿件

1.“文化交流加深了俄中人民友谊”

本报莫斯科12月10日电 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的民族舞剧《孔子》12月8日和9日首度在俄罗斯莫斯科上演,将孔子周游列国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通过今人视角阐释孔子理想的大同世界。

舞台上,以一排排刻有孔子经典语录的竹简为背景,身着彩衣的特技演员在空中飞跃,优雅的舞蹈演员舞姿翩跹,演员服饰借鉴战国楚墓出土的彩绘木俑纹饰精心制作,为当地观众呈现了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被誉为“中国文化名片”的大型舞剧《孔子》长约90分钟,由《序·问》《乱世》《绝粮》《大同》《仁殇》《尾声·乐》6个篇章组成。演出结束后,台下响起热烈掌声。剧院大厅里,他们排起长队,纷纷向演员们索要签名并合影留念。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舞蹈艺术的奇妙融合。感谢中国艺术家带给我们的高水平演出。”当地观众阿尔乔姆看完演出后对本报记者说。莫斯科一所中学的艺术老师塔吉扬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孔子是俄罗斯人熟知的中国大思想家。中国日益发展强大,人们都想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歌剧舞剧院给俄观众带来了真正的中国风,文化交流加深了俄中人民友谊。”

《孔子》艺术总监、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表示:“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俄建交70周年。中国歌剧舞剧院派出179名演职人员赴俄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带来了精心打造的舞剧《孔子》,用中国音乐、舞剧的形式来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据悉,该剧迄今已在世界各地演出400余场,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演出。该剧创排6年来,剧院不断使用时尚和现代的表现手法,努力完善中国传统文化代表孔子的形象。

舞剧《孔子》在俄演出俄方负责人维克多·扬波利斯基说:“近年来俄中经贸、政治、文化等领域合作日益密切,推动文化交流有助于加深俄中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信任。”

(来源:人民日报)

2.澳门轻轨氹仔线正式投入运营

本报澳门12月10日电 (记者毛磊)澳门轻轨氹仔线12月10日上午举行通车仪式,并于下午正式投入运营。10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市民可凭站务员派发的单程票免费搭乘。

澳门轻轨氹仔线通车仪式10日上午11时在轻轨车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澳门特区政府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等出席了仪式。澳门轻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何蒋祺致辞时表示,轻轨的开通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便捷、可靠的运输系统,协助优化澳门的交通配套及出行条件,构建环保社区,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何蒋祺表示,在氹仔线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但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相信对后续建设极具参考价值;他又透露,连同车厂、列车系统及路线土建工程计算在内,氹仔线的总支出将少于110亿澳门元。展望未来,轻轨公司将做好营运工作,确保轻轨服务舒适可靠。

澳门轻轨氹仔线全长9.3公里,共设11个车站,覆盖氹仔的主要住宅区、旧城区和旅游区,并连接了澳门海、陆、空三个重要口岸。通车仪式后,轻轨于10日下午正式投入服务,首班载客列车于下午3时33分由澳门氹仔客运码头站开出。

(来源:人民日报)

3.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

本报北京11月30日电 (记者王观)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证监会近日发布《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信用评级行业规范发展的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统一监管的制度框架。办法与国际评级监管准则在加强外部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促进行业公平竞争、强化责任追究等方面相衔接。它的出台将促进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规范发展,更好地发挥信用评级在风险揭示和风险定价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我国金融业稳健发展。

办法主要涵盖4个方面:一是建立市场化约束机制。弱化事前监管,信用评级机构完成机构备案后再向相关部门申请业务资质,有助于信用评级机构开展充分的市场竞争。二是以事中、事后管理为重点。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在独立性、透明度、利益冲突管理、评级程序规范等方面的监管,要求信用评级机构进行充分信息披露,便于市场各方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质量、评级技术、人员配备、从业经验等做出比较和判断。三是健全符合管理实际的监管模式。基于现有监管格局,明确人民银行为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证监会为业务管理部门,依法实施具体监管。办法作为行业基本监管规则,与分市场、分品种的业务管理规则相补充,既建立了统一监管框架,又体现了各业务管理部门评级监管的相对独立性。四是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管权及各方法律责任。

(来源:人民日报)

4.“让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国际展览局第166次全体大会日前在法国巴黎召开。中国代表团就北京世园会向大会做总结性报告。国展局及各成员国称赞北京世园会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世园会之一,创下级别最高的世园会A1类世园会官方参展者数量纪录,并为其他国家举办世园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筹办历时7年,会期运营162天,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共举办3284场活动,934万中外观众参观……一组数字带领与会代表们回顾了北京世园会的举办盛况。中国代表团在发言中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北京世园会筹办工作,举办世园会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建设美丽中国的承诺和对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积极努力。

国展局中国首席代表、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慎峰表示,北京世园会诠释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展示美丽中国的建设成果,推动各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理念交流合作。中国将进一步利用好北京世园会留下的宝贵财富,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北京世园局常务副局长周剑平和中国花卉协会副秘书长彭红明陈述了北京世园会的举办情况和在国际招展、展览展示、文化交流、国际合作、绿色发展理念传播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后续利用的有关安排。

“北京世园会的成功举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卡塔尔代表团在大会上就2021年多哈世园会筹备情况作进展报告时表示,卡塔尔在北京世园会期间举办了“卡塔尔国家日”活动,得到了中方大力支持。北京世园会为各国在环境与气候变化方面加强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北京世园会精彩绝伦,取得巨大成功,是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史上最好的一届盛会。”国展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对本报记者表示,北京世园会不仅有种类繁多的展园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还展示了改善环境、保护自然的最新技术和创新理念,为各国深化绿色合作开拓了新机遇,也为世界留下一笔宝贵的绿色财富。“北京世园会让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中国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

5.“为见证中国发展成就感到自豪”——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署长穆拉德·沃赫拜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直坚定支持中国的发展和改革事业。我们为见证中国发展成就感到自豪。”近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署长穆拉德·沃赫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减贫是联合国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沃赫拜看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按照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计算,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下降到2018年的1660万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进展,也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巨大贡献。在过去40年里,中国实现的减贫人数超过全球脱贫人口总数的70%。”

经济增长是减贫的重要前提。从1952年到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679.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5%左右。“这是人类财富和收入的巨大增长。”沃赫拜说。

据统计,1990年,世界上超过1/3的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现在,这一比例只有约10%,是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沃赫拜指出,全球化不仅极大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流动,带动了世界经济增长,加速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创新,还增进了互联互通,帮助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发展经济。

沃赫拜认为,中国政府制定了切实的减贫目标,通过坚定行动贯彻落实,这是中国取得巨大减贫成就的关键因素。不仅如此,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消除贫困的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的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南南合作,中国的发展经验帮助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挑战。”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结合了人均收入、预期寿命和两个教育水平指标,是人类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从1990年的0.502上升到2017年的0.752。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举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是进博会重要合作伙伴之一。沃赫拜表示:“进博会为国家、地区和企业间增进相互了解、开展经贸投资合作、交流技术解决方案、分享知识和实践经验等提供了重要平台,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助力。”

沃赫拜表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积极支持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合作,把中国的经验介绍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三方合作,结合中国、伙伴国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经验,能够产生更大影响。通过借鉴中国的成功发展经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有望加快。”

(来源:人民日报)

思考与研讨题

1.简要概述喉部发音的制声机制。

2.播音发声中喉部控制的意义是什么?

3.播音发声当中喉部控制的要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