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健康生活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器官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共同来完成人体的各项功能,某一器官的功能障碍必然引起其他器官的相应反应,并影响整体的生理功能。反之,如果整体非常健康,可通过新陈代谢、免疫系统的调节、营养物质运送等环节排除或拮抗局部疾病的滋生。临床种种情况证明,人的身体强弱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进行身体锻炼,营养丰富,生活规律等,不仅能使嗓音功能正常,身体也可以由弱转强;反之必然由强转弱。冯葆富引证梅兰芳艺术大师的保嗓及练嗓的经验,精练地概括出以下数点,即“精神畅快,心平气和,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练嗓保嗓,都贵有恒,由低引高,量力而行,五音饱满,唱出剧情”。由此可见梅兰芳大师何等注意自身保健与个人修养。正因如此,他以年近70高龄演出《穆桂英挂帅》,非但嗓音不衰,反而比过去调门提高。
(一)加强锻炼
锻炼身体的方法很多,应当选择既能增强体质,又不影响嗓音的项目。如体操、武术、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滑冰等都是较适宜的项目。此外,像慢跑、原地跳跃、仰卧起坐、俯卧撑等也是很好的锻炼形式。有些项目不宜选用,如长跑、举重、拔河等。长跑需要口鼻同时呼吸,气流反复冲击喉部,会使声带充血、水肿,长跑后练声对嗓音是有害的。举重、拔河等,运动时需要屏气,声门下的气息压力增大,会使声带损伤,并易造成喉部肌肉疲劳。此类剧烈的运动对发声不利,应尽量少做。在中长跑、踢足球、打篮球等剧烈运动之后,不宜马上练声,因为此时全身已处于疲劳状态,肌肉松弛,发音器官不易用上劲。
(二)保证睡眠
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有效方法。对嗓音保健来说,充足的睡眠更具有特殊的意义。睡眠不足,嗓子就不好用,发声不协调、无光泽、不持久,长期下去还会产生喉病。语言传播工作者每天应当保证8小时左右的良好睡眠,如果是全天用声,中午最好午休一段时间。睡前不要聊天或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不要喝浓茶或咖啡,不要空腹或吃得过饱,这些都会影响入睡和睡眠质量。刚睡醒不要发过强、过高的声音,应稍过一段时间或做些全身运动后,再练声或进入工作状态。
(三)合理饮食
饮食的保健作用对生命体来说至关重要,除糖、脂肪、蛋白、无机盐和维生素被称为五大营养素外,嗓音工作还者应避免辛辣食物,因为这类食物食用后容易引起咽喉炎症,影响发音效果。要注意饮食的冷热,不应食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因为过冷过热都是一种刺激。过冷食物在咽部首先引起血管收缩,继之血管舒张充血,重者可以出现渗出、水肿;过热食物首先出现血管舒张充血,甚至渗出、水肿。这对于职业性用声是非常不利的,应尽量避开这类食物。
饮食还应做到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刚进完餐不宜马上进行用声工作,由于胃容量的增加会影响膈肌的运动,造成吸气不足、发音气短;同时也会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空腹用声工作也不好,那样不仅会感到底气不足、体力不支,而且会影响精神的集中。在用声过程中一般不要喝水、吃东西。喝水不仅会使声音发生变化,也容易对喉部造成刺激;吃东西尤其是甜食,会使喉部发黏,有碍发声。
烟、酒,尤其是浓度较高的酒,对黏膜的刺激已成定论,容易引起咽喉部炎症。长期吸烟,会导致喉部上皮增生、肥厚、角化、非典型增生以至癌变。无论以上哪种病变,都必然引起喉黏膜波动减弱、消失,声带振动减弱、消失,声带振幅变小、不对称。这都将引起嗓音的障碍,出现音质不良、嘶哑,以至失音。故吸烟或饮酒是嗓音工作者的大敌,应坚决戒除。
日常生活中宜常饮淡温茶水、胖大海水、金银花水,它们都有清热袪火的功效;宜适当多吃鸡蛋、青菜、豆腐、水果(广柑、梨)等。
(四)规律起居
生活起居有规律,对嗓音保健是大有益处的。清晨早起练声是个好习惯,但练声之前应将全身充分活动开,使大脑由抑制状态转为清醒状态,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否则,大脑还处于昏昏沉沉的状态就开始发音,很容易因发音器官活动不协调造成嗓音损伤,这样是难以达到练声目的的。清晨练声,可以先调气,待气息运行饱满自如后,发一发气泡音按摩声带,这样有助于发音器官的苏醒,提高练声质量。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练声也可以放在上午或下午进行,此时身体各系统已处于自如活动状态,效果会好些。每个人都应当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身体和精神状况选择恰当的练声时间。一般来说,大脑尚未兴奋、发音器官活动不协调或已经疲劳、精神状态不佳的时候,都不宜做大量的发声练习。
练声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情绪要饱满,目的要明确,练有内容的段子时应使感情运动起来,做到“因情用气”“情声和谐”。
牙齿的保护应特别注意,它对发音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声母的发音都与牙齿有关。牙齿脱落会造成发音漏气,舌头阻气困难,口腔的共鸣状态也会发生改变。其实,牙齿也可以进行锻炼,如每天叩齿数十下,可使牙齿更加牢固;睡觉前起床后要坚持刷牙;饭后常用淡盐水漱口等。
月经期是女性周期性的生理变化,此时喉部及鼻咽部黏膜充血水肿,若用声过多,会造成喉部负担过重,容易出现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