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共鸣调节

第五章 共鸣调节

本章要点

1.了解各共鸣器官的结构及作用,明确播音发声共鸣的意义;

2.掌握播音发声共鸣的特点: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以其他共鸣为后备,上下贯通;

3.音色、音量、音高、音长的调整与共鸣控制;

4.口腔、胸腔共鸣训练。

关于共鸣的定义,在物理中是这样阐述的:当某一物体发生振动时,影响到它—物体(或它—物体的空间)时,如果它一物体的振动频率与原物体振动频率相同或形成一定比例时,便与之产生共振的现象,称为共鸣。

创作主体的发声过程,是气息冲击声带的结果。单纯的喉原音很微弱,当其通过声道的各共鸣腔时,有的泛音被加强了,有的泛音被削弱或吸收了,当它被送出声道时已有很大变化。主体在进行播音创作时,需要有一定的共鸣作为基础,才能达到宽厚、圆润、明亮、集中的用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