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愿望满足

第三节 愿望满足

我们已经几次提及在本章开头我们举出的孩子燃烧的梦,这一梦例对于我们察觉面对愿望满足理论遇到的那些困难提供了机会。假如梦只是为了愿望满足,那么所有人肯定都会为此感到惊讶,并且不仅仅是因为焦虑梦提供了一种完全相反的情况。只要我们刚开始阶段的分析能给我们一种启示,显示出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精神价值和意义,那么,我们就很难,甚至是不可能预想到确定此意义是如此的单一。对此,亚里士多德给出了一个简单、明确的定义:“梦是思维在睡眠中的继续。”的确,在我们白天的思维活动中,有如此多的精神行为,比如判断、推论、否定、期待、意向等,那么,到了夜间,为什么它又会委屈自己只是为了满足某种愿望呢?反过来,难道不是存在很多不同种类的梦,然后展现出来完全不同的精神行为么?拿忧虑来说,那个父亲在梦中十分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孩子燃烧不就是这样一个梦吗?这位父亲在睡着了的情况下,隔壁房间的火光映射在了他的脸上,由此,他开始忧虑:那个房间的某只蜡烛肯定倒了,也许孩子也被烧起来了,现在时的某种状态让他感受到了一种明显的情形,进而将他的这种忧虑演变成为一个梦。那么,此处,愿望满足又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又怎么会无法辨认出从清醒状态下延续而来或由新的感觉印象唤醒的思想所占领的优势地位呢?

所有这些我们考虑到的因素其实都是合乎情理的,并使得我们只好更加关注和研究愿望满足在梦里扮演的角色,还包括清醒思想陆续进入到梦里的意义。

因为愿望满足的存在,我们的梦被巧妙地划分成了两类。我们也已经发现,有些梦是明显的愿望满足,而也有一些是很难被察觉到的,它们会选择各种各样的方式将其藏匿起来。在一类梦中,我们明白,这是审查机制在起作用。而第一类我们说的梦则是在孩子身上发生得比较多,通常来说,他们的梦都是不加掩饰的,而在成人的身上,似乎也会发生那些看起来简短、明显的梦。

关于愿望的起源,我找到了三种可能性。第一,愿望也许在白天存在并且十分兴奋,但因为一些外在的原因,它无法被满足,因此,到了夜里就留下了一个没有被满足的愿望;第二,它也许曾在白天出现,但却被拒绝了,所以在夜里这一被压抑的愿望就被释放出来了;第三,也许它和日常生活没有丝毫的关系,但在我们的内心却存在受压抑的材料,这一愿望也只有在夜间才会觉醒。现在,如果我们再来看看之前构造出来的精神机构图解,那么,我们便能对一种愿望进行定位,将其放置到前意识系统。对于第二种愿望,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假定,将其从前意识系统逼回到潜意识系统,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它就会单独留在那里。至于第三种愿望冲动,我们深信它完全没有能力离开潜意识系统。现在,我们来问自己,这些起源不同的梦的愿望对于梦提供了相同的价值,而且对激发梦也有相同的作用吗?

假如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来从总体上看看那些我们支配的梦,我们马上就会找到梦的愿望的第四种起源——在夜间出现的一些实际的愿望和冲动(比如口渴刺激和性欲)。那么,我们认为,梦愿望的来源对它对梦的激发能力并没有影响。这使我联想到了那个孩子因为白天被打断而继续做的游湖的梦,以及在本章里我们举出的其他儿童的梦。对于它们,我的解释是因为白天没有获得满足,但也没被压抑的一种愿望。实际上,那些在白天被压制而到了夜间的梦里便显示权威的愿望到处都是。

最后,基于对无数例子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梦里,那些所有已经变形了的愿望都是来自于人的潜意识的,而且,在白天,这些愿望是无法被觉察到的。因此,初步来看,在梦的形成中,好像梦的一些愿望都具备了同等的价值和力量。

虽然在此处,我还无法给予能证实这并不是真正的事态的证据,但我很强烈地坚持这一观点:梦愿望都有比较严格的限定。毫无疑问,儿童梦证明了一点,在他们白天得到满足的愿望,在夜间就会形成一个梦。不过,我们要记住的是,做梦者毕竟是孩子,这是童年所特有的冲动。所以,对于成人,我则十分怀疑,他们在白天没有获得满足的愿望是否足以产生一个梦呢。我当然更愿意相信,在我们能够合理控制自己、让理智来掌控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就能不断放弃那些在童年来说非常自然、但却不利形成或保存的强烈愿望。在这一点上,可能确实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也许一些人会比其他人更长久地保存这种童年式的精神程序,这就好比我们在之前从鲜明的视觉想象力的不断衰微中发现的这种不同之处。然而,我认为,一般情况下,在成人身上,白天没有满足的愿望并不会形成梦。我更希望承认的是,在意识领域内的愿望对于梦的形成更有促进作用,但仅此而已。假如在潜意识内的愿望无法获得另一个来源的加强作用,那么,梦也是不会出现的。

那个来源就是潜意识。我坚持一个观点,在意识内的愿望,要想刺激梦的发生,就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成功唤起类似的潜意识愿望,并从中得到强化。从对心理官能症的心理分析获得的暗示来看,我更相信,这些潜意识愿望始终非常活跃。只要它们找到了机会,就会和来自于意识中的愿望结盟,并将自己较大的强度转移到后者较弱的强度上。因此,在梦中得以实现的好像只有意识愿望。但是,在梦的形态中展现出来的细小的特征,会使我们发现来自潜意识的强大的同盟的痕迹。我从这些活跃度高、好像会永恒的意识愿望中联想到了传说中的泰坦人,在远古时代,伴随着大山被胜利的诸神推倒,他们也被埋在了下面。即便如此,偶尔他们还会伸展抽搐却十分有力的四肢,连大地都为之震颤。从心理官能症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发现一点,很多被压抑的梦,其实都源自童年。因此,我决定先撤销在表达的梦愿望源自何处的无关紧要的观点,并且,我会用另外一个观点将其代替——在梦中呈现出来的愿望一定也是在童年时代的某一愿望。在成人身上,它来源于意识,而在儿童身上,因为前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到现在为止都还未曾有划分和审查机制,或者只是存于形成过程中,因此,它是一种来源于人的清醒意识下的未被满足和被压抑的愿望。当然我明白,迄今而止这一观点并未得到普遍的证实和认可,但我坚持认为它是能被证实的,并且,我们从未对其产生过怀疑,也就不会被反驳。

因此,在梦的形成过程中,来自于意识清醒的愿望冲动就不得不降低到次要的地位。我认可的一点是,除了人在睡眠的状态下提供的与显梦有关联的实际感觉材料,它们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现在,对白天留下的精神刺激(不是愿望)进行考虑的话,那么,我就只是在坚持这条思路作为我制定的路线。我们完全可以躺下来睡觉,通过这一点,我们便能暂时终止那些清醒思想的投入。一个人,假如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他的睡眠质量一定很好。据说,拿破仑是这一类人。然而,似乎我们并不能总是十分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很多时候,即便我们睡着了,我们的思想活动还在继续,干扰我们的有太多的事——一些还未被解决的问题、让人烦心的焦虑、一生无法忘怀的印象,并且,它们还在保持我们称为前意识系统的精神过程。这些持续的梦念冲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一些因为偶然因素而在白天并未完成的思想冲动。

2.一些由于我们智商不足而未完成的思想冲动,也就是未解决的问题。

3.一些在白天受阻和被压抑的思想冲动。这一问题的解决要得益于强有力的第四类冲动。

4.一些在白天内已经通过前意识作用引起我们潜意识的思想冲动。

5.一些看起来并不重要、也就未被我们处理的印象。

对于在白天清醒状态下遗留下来的引入我们睡梦中的精神强度,我们完全不必低估,特别是那些还未曾被我们解决的精神强度。在夜晚,这些兴奋肯定更加努力地展现自己,而且,同样,我们能认定的一点是,人在已经睡着的情况下,是无法使前意识中的兴奋过程以普通的方式进行并成为意识的。即便在夜晚,只要我们能用最普遍的方式认识到自己的精神过程,那么,这就不算完全进入睡眠状态,睡眠状态会在前意识系统中产生怎样的变化,我无法断言,但是,不用怀疑,我们要想了解睡眠的心理特征,就还是要到恰巧出现在这一系统中的精神中去寻找。另外,这个系统还掌管着在睡眠情况下已经瘫痪了的运动途径。另一方面,除了潜意识系统中的继发性变化,在梦的心理状态中,我尚未找到任何东西来对睡眠产生任何变化的假设。因此,前意识中的夜间兴奋只来源于潜意识的愿望兴奋;潜意识必须强化前意识的兴奋,而且,这一兴奋要遵循的道路必须是潜意识兴奋的迂回道路。但是,在前意识中遗留下来的那些白天的残余与梦又是什么关系呢?毋庸置疑,它们大量地进入梦中。就连在夜间,它们也想通过显梦将自己强加到意识之上。

的确,在一些情况下,它们支配显梦,并强制它在白天工作。像那些愿望的残余部分一样,这些白天的残余是必定有着其他性质的。不过,这让我们大受启发。并且,对于愿望满足理论来说,要看它们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被放行进入梦中,从而具有重大的决定性意义。

在白天,我们的思想本身并不是一种愿望,而只是一种忧虑而已,是必须要与童年的某个愿望进行关联的,这一愿望是被压制了的,被隐藏在了潜意识中。因此,它便通过伪装进入意识。这种忧虑占的优势越大,它能构建起来的关联也就越勉强。而在愿望和忧虑之间的内容,是不需要有任何关联的。在我们举出的这个例子中,我们也未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任何联系。

梦念提供给梦的材料与愿望满足获得的材料是完全相反的(如正当忧虑、痛苦反省和苦恼认识),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处理时,也许问清楚梦的表现方法十分恰当。对于很多可能的结果,我们给予了以下分类:梦的工作通过相反的观念成功将那些痛苦的观念取代,并将那些属于它们的痛苦压制下去,因此一个地道的满足梦、一种明显的愿望满足也就产生了。关于这一点,不必再多说;这些痛苦观念进入显梦,无论多少,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能被辨析出来。而使人对愿望满足理论产生怀疑的,也就是这一类梦。对此,我们要做出进一步的研究。这种带有痛苦内容的梦,要么可能是无所谓的、不重要的,要么可能是被囊括在那些观念证实的整个痛苦感情中,甚至会发展到焦虑的程度而从睡梦中清醒过来。

因此,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即便这些痛苦的梦也是为了表达愿望的满足,即便一个被压制的潜意识愿望满足只会让做梦者意识到痛苦,它们还是尽一切可能利用白天遗留下来的持续精神投入提供的机会,以来援助它们,继而使它们能进入梦中。但是,在第一种情况下,潜意识愿望和意识愿望是相互一致的,而在第二种情况下,意识和潜意识,也就是受到压抑的材料和自我之间的不和谐就渐露端倪了。这就好像我们曾经看到的童话故事一样,故事中的仙女提供给那对夫妇三个实现愿望的权利(参看第七章),这些愿望是被压抑的,一旦实现后,他们便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也许它们也会将依附在白天的那些遗留下来的痛苦感情平衡好。因此,梦的情感色彩则是冷淡的,尽管它一方面是愿望的满足,另一方面是恐惧的满足。还有可能是睡眠者的自我在梦的不断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更广泛的作用,并且不满于对压抑愿望完成的满足,也有可能最后通过焦虑感来终止了梦。因此,我们很容易清晰地看出来,痛苦梦和焦虑梦都是为了满足愿望,也都十分直接明了地满足梦。

现在,我能十分清晰详细地说明:对于梦来说,潜意识愿望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会承认,有一种类型的梦刺激主要或甚至全部是来源于白天的残留。梦的动机力量必须是来自于愿望的,在白天活动的刺激下,一个潜意识愿望受到白天活动的刺激,就产生了梦。也许有受到不止一个梦愿望支持的梦,或许还存在很多类似的变化,但对于我们来说,似乎也不能产生更深的兴趣。对于梦的愿望的讨论,在这里,我们并没有做到完美,看来也只有放到日后完成了。

这里,我们使用的是类比中的第三种元素,其实也就是在梦里能自行按照份额数量分配的定额元素,当然,也许我们还需要更紧密地运用对梦的结构的解析。如第六章第二节所示,在相当一大部分的梦里,我们都能发现提供特殊感觉强度的中心点,这个中心点一般来说就是愿望满足的直接呈现。因此,假如我们能将梦工作的移植作用颠倒过来的话,我们就能看到,显梦中那些元素的感觉强度一定会替代梦念中那些元素的精神强度。那些紧邻愿望满足地区的元素与其意义没有一点联系,它们只是相反于愿望的那些痛苦思想的派生物而已。不过,因为它们又经常与那些通过人为因素建立起来的原始中心存在关联,因此便也得到了能出现在梦里的极大强度。如此,愿望满足的呈现能量会通过自己的力量在一定范围内扩散,所有的元素(也包含了那些基本无资源的元素)都被激发出来,然后获得呈现自己的机会。在那些存有几个动力愿望的梦里,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将个别愿望的范围进行隔离和界定,随后,我们能发现,处于梦里的那些间隙,其实通常都具有边界地带这一性质。

尽管我们已经花了不少的精力来阐述白天残留印象对梦的意义,但这个问题并不能就此停止,还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讨论。在梦的形成中,它们一定是必要的成分,因为经验揭示出每个梦在其内容上都与最近在清醒时候发生的某些无关紧要的印象有关这一令人感到吃惊的事实。到现在,我们还未弄明白对于梦的构成来说,这种附加内容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一疑问要弄清楚,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牢记在潜意识里愿望所扮演的角色,然后在心理官能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中寻找更精确的材料。于是,我们得出结论,潜意识观念也不可能进入前意识,因此它所选择的方式就只有和已经属于前意识的无损害观念建立关联,并把自身强度移交给前意识,然后经由前意识让自己从中屏隔,转移的实情便在于此。通过这一点,我们会发现,心理官能症患者精神生活中许多令人惊讶的事件都能获得解释了。也许这种转移离开那一观念的通道是:没有改变的前意识,尽管这一点会让后者获得一种不适宜的强度,再或者就把来源于转移观念内容的某一修改强加到这一点上。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保护那些被压制的观念的,也并不是那些在前意识中已经足够被注意的、状态十分活跃的前意识观念或意识观念。潜意识似乎倾向于和前意识的那些印象与观念联系到一起,这些印象,看起来是那么得微小,甚至无法引起重视,或者因为受到排斥而干脆无法获得重视。这条联想理论的著名见解,现在已经获得了所有经验和知识的进一步证实,也就是说,假设在某一方向上,一些观念已经建立了一种非常密切的联系,那么,对于所有新的各个类型之间的联系,它就只会有一个态度——否定。遵循这一原则,我建立了癔病性麻痹理论。

假设我们在对神经官能症进行分析后,发现那些受压抑观念同样需要转移,并在梦中感受到,那么对于梦的两大难题,我们马上就能知晓答案了:对于每个梦的解析,都揭晓了最近印象的交织关系,而且,这一最近的元素一般都有着一些无足轻重的特征。此处,我们也许可以将在其他地方补充的东西添加进来。这里,这些无关紧要的最近元素之所以能够强大到取代那些最古老的梦念元素而进入显梦,是因为对于审查机制它们没有丝毫的畏惧。虽然我们对于这种摆脱审查作用的现象只能给出一种解释:它们会更倾向于选择出现的这些无关紧要的元素,但最近不断出现的元素,也告诉我们一点:转移作用的存在是必须的。为什么那些联想会显得无关紧要呢?这是因为它们没有提供广泛联想的机会。而之所以是最近出现的元素,是因为它们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形成这种联想。

因此,我们发现,包含无足轻重的印象的白天残留,在梦的形成过程中,不但从潜意识中借来某些东西(即自由支配被压抑愿望的动机力量),而且也为潜意识供给了不可或缺的东西,也就是转移作用所必备的附件。假如我们想将这一精神过程分析得更透彻一点,那么,我们就必须更加清楚、透彻地了解前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兴奋运动。其实,通过对心理官能症的研究,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以前梦在这方面未对我们起到作用。

针对白天的残留问题,我想再表述一些。不用怀疑的是,干预我们睡眠的,其实正是这些白天的残留,而不是我们的梦,相反,我们的梦还在努力去保护我们的睡眠,不过,这一点,以后我们再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