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

【实训】

案例1:一辆捷达轿车,经常在湿热气候下的山区行驶。对其制动液的使用,应该做哪些经常性的工作? 有哪些注意事项?

1.案例分析

捷达轿车制动液的使用主要包括制动液的检查与更换两项内容。其中,制动液的检查有液面高度检查、制动液质量检查和泄漏检查,制动液的更换包括制动液的选购、更换和排放空气等内容。制动液的使用注意事项可以在实际使用中总结出来。

2.制动液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制动液的检查

(1)制动液液面高度检查

正常情况下,汽车每行驶10 000 km 时和制动系统维修后,应经常检查储液罐内制动液的液面高度。正确的液面高度应在储液罐的上限(MAX)和下限(MIN)标线之间,如图2.1 所示。

图2.1 制动液液面高度检查

(2)使用过程中制动液质量的检查

平时添加制动液时(或在检车时),应注意观察,如果制动液变色或乳化,出现异味,说明该制动液已经变质,应及时更换。

(3)使用过程中制动液泄漏的检查

在制动过程中,如果发现制动发软或感觉迟钝,先检查液面,将制动液加至规定的高度,然后连续踩下制动踏板,如果制动液有明显的减少,很大可能就是制动液发生泄露,必须对制动系统油路部分的接头处进行检查,如有泄露,必须马上进行修理。

2)制动液的选择与更换

(1)制动液的选择

选用制动液时应严格按照车辆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选用合适等级的制动液,以确保行车安全。

(2)制动液的更换

制动液的更换期一般由汽车制造厂家或制动液生产厂家制订,根据汽车行驶里程或使用时间来确定,见表2.2。

表2.2 部分汽车的制动液更换期

更换新的制动液时,通常应清洗液压制动管路,采用不拆卸管路而有良好清洗效果的方法:由两人配合,一人踏住制动踏板,另一人按由远而近的顺序拧松制动分泵的放气螺钉,使旧制动液和污物从此排出。当储液罐内刚好没制动液时加入新制动液,再按上述方法将旧制动液彻底排净,直到新制动液流出为止,并排除制动器中的空气,补充制动液至正确的液面高度。

(3)制动系统中空气的排除

一人连续踏下制动踏板,待踏板升高后踏下不动,另一人旋松放气螺钉,使空气随制动液一同流入容器。

踏板踩到底,空气尚未放净时,应旋紧放气螺钉,放松踏板,再进行第二次放气,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排出的全部为制动液时为止。

放气一般按“右后轮分泵→左后轮分泵→右前轮制动钳→左前轮制动钳”,先远后近、先下后上的顺序逐个进行。

3)制动液的使用注意事项

不同规格的制动液不能混用,在加注或更换制动液时使用专业工具,防止水分和矿物油混入制动液中,制动缸皮碗不可敞开放置。汽车制动液多是由有机溶剂制成,易挥发、易燃,在使用中要注意防火。制动液产品一般有一定的毒性,更换时不能用嘴去吸取制动液。制动液对车身涂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会产生“咬漆现象”,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制动液与车身涂层接触。

案例2:一辆液压制动汽车在连续下坡途中(图2.2),驾驶员突然感到制动踏板缓慢下沉,制动发软,制动性能显著下降,以至于难以控制车速。在这紧急时刻,驾驶员怎样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图2.2 在陡坡上行驶的故障汽车

1.案例分析

汽车下长坡,必然要频繁制动,导致制动系统内的制动液的温度急剧上升。一方面,温度升高制动液容易产生气阻,导致制动踏板发软;另一方面,制动液温度过高导致制动系统中的密封皮碗变软,若皮碗老化,就会导致密封不良,制动液泄漏。案例中的制动踏板下沉就是制动液泄露的表现。出现这种情况是十分危险的,处理不当会造成车毁人亡。处理的方法第一步是如何安全停车,第二步是进行车辆抢修。

2.故障应急处理

车辆下坡,制动失灵,驾驶员应该稳定情绪,不要惊慌,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挂低速挡(根据车速不同,一般能够挂上4 挡或3 挡),在不踩油门的情况下利用发动机控制车速,使汽车缓慢行驶到坡底并不断减挡,最终使汽车停下来。汽车停稳后,驾驶员不能盲目自行修理,应及时与汽车修理厂联系,由专业人员进行制动系统的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