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者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二、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者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1.把教育纳入知识经济的结构之中。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在这个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是土地和资本,也不是劳动力,而是知识,是人的素质。

传统教育从来没有将教育视为社会再生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教育则必须把教育纳入知识经济的结构之中,要像物质生产一样,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待教育。现代化的教育观认为,教育能生产出人的劳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社会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不是消费性投资。教育经费的来源除国家无偿性的财政拨款外,还应包括有偿教育服务的收费部分。多渠道的经费来源将能保证不断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同时,对教育的考核和评价也应从知识经济的角度讲求效率和社会效益。

2.现代化教育是在“大教育观”指导下的开放的大系统。

在纵向上,现代化教育主张现代社会的公民应接受终身教育,教育应向全社会各年龄段的人群开放;在横向上,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园的围墙之中,而是实行开放办学。开放办学有多层涵义,首先是“面向世界”,充分与外界交流信息,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成果与经验为我所用。其次,应加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对于实施博才教育和创造教育,切实培养出为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十分必要。

显然,为了建设开放的现代化教育系统,一方面必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现代传播技术,尤其应该重视使用具有交互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积极建设网络学校,实施远程教学;另一方面则必须修正教学目标。传统教育将学生视为“知识容器”,其教学目标片面强调知识的积累,因而导致只重结果,不讲过程,一味强调死记硬背的错误做法。现代基础教育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重视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求,而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组织上,应适当突破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辅之以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在课程结构上,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以培养通才;在教学内容上,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力求教材建设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潮流,及时吸收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使用“任务驱动”法、研究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但是,传统教育的教学手段简单落后,信息载体主要是纸介质的印刷品,导致教材更新滞后,且只能以线性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如果不引进现代教育技术,上述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显然难以真正实现。

3.计算机是教具,更是学具。

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出发,计算机更应以学具的“角色”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应允许和提倡有条件的中小学学生自备计算机的硬软件到校使用。这样,将能有效地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中小学的普及应用,并大大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同时为扩大内需,发展民族信息产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教育思想现代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之两翼,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实现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反之,为了引进和更好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大胆探索和改革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引进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