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与表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认识与表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要写好文章,就必须具备正确认识和准确表达客观事物的能力,而认识能力的高低对于文章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强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叶圣陶先生说:“通过写作关,大概须在思想认识方面多下功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有质料是首要的,没有质料如何写?质料有了,还要求其好,不好的质料当然写不好文章。”叶老先生的这段话,对于我们研究作文训练的合理途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近两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之间的联系,考查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正好体现了叶老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发展素质教育、提倡平时注重积累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灵活性为考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的“三自”原则解放了考生的大脑。他们可以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丰富联想,拓展延伸,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旁征博引,左右逢源;他们或客观记叙,或虚拟编述,或分类说明,或立论求证,或类比推理,或抒发感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相对限制的范围内,在相对集中的主题下,尽情发挥特长,大胆张扬个性,充分展示才情。这实际上使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都落到了实处。在写作中,学生往往由于深刻的认识而为表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往往由于要运用语言来表达认识所得而促使认识更加深化。写作的过程成为认识与表达有机结合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全国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逐步走向成熟,它对高中作文教学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值得中学语文教师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