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

第二节 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是气管一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病变。它是由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致病微生物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气管、支气管壁粘膜的损害所造成的。该病在过度疲乏、受凉,削弱了上呼吸道生理防御功能和在寒冷季节气候突变时容易发病。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咳嗽和咳痰,部分患者可伴气喘,病愈后支气管粘膜结构可完全恢复正常。

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冬春两季多见。其发病率极高,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一般而言,老年人、幼儿发病率高于成人,北方高于南方,山区高于平原,吸烟者高于不吸烟者,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其发病率也同样较高。本病若病情迁延,反复发作者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的发生。

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的“咳嗽”范畴。

一、病因病机

(一)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咳嗽的病因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端。外感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为饮食、情志、劳倦因素所致。其中以外感咳嗽为多见。《河间六书•咳嗽论》说到:“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肺脏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上连咽喉,六淫外邪(风、寒、暑、湿、燥、火)由口鼻或皮毛而人,肺为娇脏,不耐邪侵,一旦卫外功能失调或减弱,易致外邪寻机犯肺,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失司,肺气上逆而引发咳嗽、咯痰。因四时六气不同,人体感邪亦有不同,风为六淫之首,邪气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故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夹有寒、热、燥、湿等邪,如春冬多风寒,夏多暑湿、风热,秋多风燥。临床上以风寒多见。正如《医学心悟》指出“肺体属金,譬如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可谓咳嗽病因病机之大略。内伤咳嗽多由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过度致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致肺之宣降失常,肺卫失固,外邪易犯,内外合邪而发病。

饮食不当,伤及脾胃,水津失常,聚而为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贮于肺,遇邪引动,随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咯痰。肺志为悲,情志失调,尤为过悲,则耗伤肺气,此乃“悲哀太甚则伤肺”。肺气更伤,易至外邪侵袭而发病。劳则耗气伤阴,肺主气,司呼吸,内朝百脉,外合皮毛,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劳倦过度,宣肃失调,百脉失理,气机不畅,阴精不足,皮毛不固,遇邪外犯,内外合邪,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咯痰。

(二)西医

西医认为正常人的气管和支气管能够清除吸人的尘埃及细菌,吸气时混入的杂物,一部分由淋巴细胞带走,一部分被白细胞吞噬,还有一部分被气管、支气管内的纤毛上皮细胞纤毛运动逐渐推送到咽喉而咳出。因此正常状态下,喉以下的气管内无细菌存在,如果这时清除能力下降,细菌可侵入支气管导致炎症的发生。受凉和过度疲劳可削弱上呼吸道的生理性防御机能,使感染有发展的机会,所以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发病多见于寒冷季节,其发病病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感染: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其中病毒感染最常见,如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先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如感冒、咽炎、流感,向下蔓延引起喉、气管、支气管炎。细菌感染常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发生,最常见的有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球菌。副鼻窦炎或扁桃体感染的分泌物吸人后也可引起本病。支原体、衣原体、真菌亦可人呼吸道而致本病的发生。

(二)理化因素的刺激,如过冷空气、粉尘、二氧化硫、氯等刺激气体都易引起发病。

(三)过敏因素,如细菌蛋白质或寒冷的过敏,寄生虫如钩虫、蛔虫的幼虫在肺脏移行时,也可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发生。对少数儿童有反复急性支气管炎发作者,应排除囊性纤维肺或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急性感染所致的气管一支气管炎,早期为粘膜充血、肿胀,继而浅层纤毛上皮细胞毁坏脱落,粘膜下层有白细胞浸润等变化。粘膜在开始是干的,其后开始分泌浆液性、粘液性和脓性渗出物。如系浅在性卡他性支气管炎,则炎症痊愈后,支气管粘膜形态可完全恢复正常。较严重的病例,支气管各层均受损害,发展成支气管周围炎或所谓“全支气管炎”,粘膜病变不能恢复。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全身症状多较轻微,如轻度畏寒、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一般3—5日可消退。

2.呼吸道症状部分病人可先有上感症状,如鼻塞、喷嚏、咽痛、声嘶等。主要症状为咳嗽,开始为轻度刺激性咳嗽,少量粘液状痰,1—2天后痰量增加,可转为黄绿色粘液脓性痰,偶可出现血性痰。早晨或晚间改变体位,体力活动后,或吸人冷空气时可出现阵发性咳嗽,严重者可终日咳嗽。有时可伴发支气管痉挛而有气急。咳嗽常持续数周。

(二)体征

在急性期,咳嗽剧烈时,可见呼吸加速或紫绀,颈静脉怒张。胸部两侧一般对称,呼吸运动可稍减弱。触诊时,胸部可扪到震动感(伴随干性罗音),于痰咯出后消失。叩诊无浊音。主要体征在听诊方面:①呼吸音稍减低,性质不变。②罗音,在早期只有大支气管炎症时仅可发现低音调的干性罗音;痰多而较稀时可出现湿性罗音,本病罗音有以下特点:多种多样音调不同的干性,湿性罗音可同时存在;干性罗音分布满肺野;湿性罗音于肺底部较多;罗音出现的部位和时间都不恒定,于咯出痰后可减少或消失,伴有支气管痉孪时,可听到哮鸣音。在慢性期,可只有少许罗音。

(三)常见并发症

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常见并发症主要有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三、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病毒性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不增高,淋巴细胞百分比轻度上升。合并细菌感染后可见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血沉稍有增快。

(二)痰涂片或培养可发现致病微生物。

(三)X线检查可显示肺纹理增多。

四、中医辨证治疗

风寒束肺型

(临床表现)咳嗽,痰白而稀,或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金沸草散:金沸草10克,前胡9克,荆芥9克(后下),细辛6克,半夏9克,茯苓12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或合三拗汤(麻黄9克,杏仁12克,甘草6克)加减。

(成药)金沸止咳丸,每次服1丸,每日3次;或用麻黄止咳丸,每次服1丸,每日3次,还可选用止咳丸,半夏片等。

(单方验方)

1.炒杏仁10克,陈皮10克,生姜6克。水煎服,每日2次。

2.麻黄6克,桂枝6克,白芍9克,干姜6克,细辛6克,五味子6克,法半夏9克,石膏30克,大枣4枚,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饮食疗法)

1.紫苏粥:白术50克,梗米100克。如常法煮粥,趁热时加紫苏叶10-15克,热服。

2.葱白粥:用糯米60克煮粥,后用生姜5片,连须葱白5茎共捣烂,粥好人姜、葱再微沸片刻,再加米醋5毫升,趁热饮用。

3.萝卜姜椒饮:萝卜1个(300克左右),白胡椒5粒,生姜5片,陈皮1片。煲熟饮汤。

4.生姜红糖水:生姜30克(或老姜20克),水煎,人红糖适量,热服。

风热犯肺型

(临床表现)咳嗽、咯痰黄稠,或见发热,微恶风寒,口干咽痛,鼻塞流黄浓涕,舌尖红,苔薄白干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桑叶9克,菊花6克,连翘9克,薄荷6克(后下),桔梗9克,杏仁12克,芦根9克,甘草6克)加减。

(成药)桑菊感冒片,每次服4片,每日2—3次;或用蛇胆川贝液,每次1支,每日3次。还可选用止咳青果丸、牛黄清肺散、黄石感冒片。

(单方验方)

1.桑叶15克,菊花15克,淡豆豉10克。水煎服,每日2剂。

2.鱼腥草30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30克,黄芩9克,贝母9克,杏仁9克,桑白皮15克,丹参15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桔梗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饮食疗法)

1.橄榄煲萝卜:青橄榄250克,萝卜500—1000克。煎汤代茶,分多次饮用。

2.苡米芦根粥:生苡米60克,鲜芦根30克,白米30克。煮粥服食。

3.万寿菊糖水:万寿菊15克,清水2碗煎至1碗,去渣,加红糖适量调味饮用。

燥热伤肺型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咳嗽痰少难咯,鼻咽干燥,咳甚则胸痛,或见恶寒,身热,舌尖红,苔薄干或黄或白,脉浮数。

(治法)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桑叶9克,杏仁10克,沙参15克,浙贝母9克,淡豆豉9克,山栀子9克,梨皮10克。若病情较重者,可用清燥救肺汤:桑叶9克,石膏15克,杏仁9克,甘草5克,麦冬9克,人参10克,阿胶9克(溶化)炒胡麻仁9克,炙枇杷叶9克。

(成药)贝母枇杷糖浆,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或用参麦止嗽糖浆,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还可选用莱阳梨膏,梨膏,雪梨膏。

(单方验方)

1.梨干30克,罗汉果半个,瓜蒌2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沙参10克,麦冬15克,桔梗10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炙百部10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饮食疗法)

1.梨贝桑杏饮:桑叶、杏仁、川贝母各10克,雪梨1个。水煎,去渣,人冰糖3克调味饮服。

2.蜜糖炖木瓜:鲜熟木瓜1个(250—500克),去皮,加蜜糖适量炖熟吃。

3.冰糖炖雪梨:雪梨1个(或香蕉2只),去皮,加冰糖(或蜜糖)适量,炖服。

4.南杏桑白煲猪肺:南杏仁20克,桑白皮15克,猪肺250克。猪肺洗净切块,煲汤,饮汤食猪肺。

5.罗汉果猪肺:罗汉果半个至1个,猪肺250克。猪肺洗净切块,煲汤,调味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