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解表药

第一节 解表药

麻黄《本经》

麻黄为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及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及甘肃等地。立秋至霜降期间采收,阴干切段。生用,蜜制或捣绒用。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入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水消肿。

(用量用法)1.5-10克。麻黄生用发汗力强,蜜炙用可减弱发汗力,且有润肺之功。故发汗解表宜生用,平喘止咳多炙用。

盐酸麻黄碱用法:片剂,每次15—30毫克,每日3次;注射剂,1毫升30毫克,皮下或肌注,每日15—30毫克。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开肺之力较强,故用量不宜过大。体虚多汗、肺虚有热、多痰咳嗽以致鼻塞、疮疖热甚、气虚发喘者,不可服用本品。

(药理作用)①发汗:仅在人处于高温时能增加其发汗量,给大鼠口服麻黄水溶性提取物有发汗作用。动物实验证明:麻黄桂枝煎剂对大鼠足跖部汗腺上皮细胞的分泌活动有明显的兴奋作用。②解热、降温:挥发油及其松油醇,对正常小白鼠均有降温的作用。③解除支气管痉挛:麻黄碱和伪麻黄碱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且作用较缓和而持久。④利尿:伪麻黄碱有明显利尿作用。⑤升压:麻黄碱能收缩血管而升高血压,作用缓慢而持久,且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兴奋作用,多服有烦躁不安,失眠等现象。⑥抗变态反应:麻黄的水提物及乙醇提取物能抑制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的嗜碱性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白三烯。实验表明:麻杏甘石汤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和致敏肠管释放组织胺,但无直接对抗组织胺的作用。⑦抗病毒: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名著名言)

1.《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

2.《别录》:“……止好睡,通腠理,解肌……不可多服,令人虚。”

3.《本草纲目》:“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

4.《本草备要》:“治痰哮气喘。”

5.《本草正义》:“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肺气郁窒,治节无权,即当借其轻扬,以开痹着。”

(验方经方)

1.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2.大青龙汤(《伤寒论》):“麻黄、桂枝、生石膏、杏仁、甘草、生姜、大枣。

3.麻黄蝉衣汤(验方):“麻黄、蝉蜕、桂枝、赤芍、荆芥、防风、牡丹皮、大枣、甘草。

(食疗验方)

麻黄姜糖水:麻黄6克,生姜9克,苏叶9克,防风9克,红糖适量,水煎取汁,调入红糖服,每日2次,以微微出汗为佳。

主治:风寒感冒,证见恶寒、无汗、全身酸痛等。

桂枝《本经》

桂枝为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通常于春季割取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切段备用。

(性味)味辛、甘,性温。

(归经)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用量用法)3-10克,水煎服。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是温热病及阴虚阳盛,血热妄行者,均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药理作用)①扩张血管,促进发汗:本品所含桂皮油能使血管扩张,调整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从而有利于发汗和散热。②解热降温:本品煎剂、桂皮醛、桂皮酸钠、桂枝汤对由伤寒、副伤寒疫苗引起的家兔发热有解热作用,对正常小鼠体温有降温作用。③镇静、镇痛:桂枝能提高痛阈,桂皮醛、桂枝汤有镇静、镇痛作用,并能延长环已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时间。④抗惊厥、抗癫痫:柴胡桂枝汤能使蜗牛神经细胞的自发放电消失,因而对癫痫模型有效。柴胡桂枝汤对DBA小鼠听源性痉挛,在第一次给药后不能抑制发作,连续给药,在第7-14天可见到痉挛出现率降低。⑤抗过敏:用桂枝浸膏于肾炎研究中,对嗜异性抗体反应显示出抗补体活性作用,认为有较强的抗过敏反应,可作为治疗变态反应的药理基础。⑥对炎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桂枝对大鼠急性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角叉菜胶性足跖浮肿均有抑制作用;对慢性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有预防作用,可防止其全身继发性症状的发生。⑦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及抗凝:桂枝水煎液能增加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对在体蛙心呈正性肌力作用。桂皮醛能抑制血小板聚集。⑧抗病源微生物:桂枝水煎剂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水煎剂对某些细菌及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醇提液的抗菌谱则更广。⑨有利尿、健胃的作用。

(名著名言)

1.《本经》:“主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

2.《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又指出:“温筋通脉,止烦出汗。”

3.《本经疏证》:“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为桂枝六大功效。”

(验方经方)

1.桂枝汤(《伤寒汤》):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2.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

3.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桂枝、茯苓、桃仁、赤芍、牡丹皮。

4.苓桂术甘汤(《伤寒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食疗验方)

1.桂枝姜糖汤:桂枝10克,生姜9克,防风6克,荆芥6克,红糖适量。水煎服。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头痛,全身酸痛等。

2.桂枝鸡脚汤:桂枝20克,鸡脚100克,黄芪50克,当归9克。熬汤服。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痛等。

紫苏《别录》

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茎、叶。我国各地均产。夏天或秋季均可采收。晒干切段或乘鲜切段晒干备用。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入肺、脾经。

(功效)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用量用法)5—10克,水煎服。苏叶油胶丸,每粒25毫克,每次1粒,每日4次。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耗气,气虚或表虚者不宜服用。

(药理作用)①解热:对伤寒混合疫苗引起发热的家兔,用本品煎剂灌服有微弱的解热的作用。②抗过敏:测定豚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的反应,小鼠对氯化苦的反应分别作为I、Ⅳ型过敏反应模型,苏叶对过敏试验具有抑制作用。苏叶用于治疗吃鱼蟹中毒(含过敏)都与其抗过敏作用有关。③止血:本品能缩短出、凝血时间。用其注射液静注或局部用药,均可使微血管收缩,且往往出现节段性收缩,达到止血目的。④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本品水提物及紫苏醛均能延长环己巴比妥钠引起睡眠的时间,具有抑制猫的喉上神经反射、抑制蜗牛神经细胞和蛙坐骨神经纤维的兴奋性膜。紫苏叶尚有局部麻醉作用。⑤增强免疫功能:本品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在体内能诱生干扰素。⑥镇咳、平喘。苏叶挥发油有镇咳作用,镇咳强度约为可待因的1/5,对组织胺所致豚鼠离体气管收缩有一定拮抗作用。⑦抗病原微生物:苏叶及挥发油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紫苏醛及柠檬醛能抑制癣菌等作用。

(名著名言)

1.《别录》:“下气,除寒中。”

2.《滇南本草》:“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

3.《本草纲目》:“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和,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4.《药性本草》:“以生食作羹,杀一切鱼肉毒。”

5.《本草正义》:“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

(验方经方)

1.香苏散(《和剂局方》):紫苏、香附子、陈皮、生姜、大枣、甘草。

2。正气天香散(《保命歌括》):紫苏、台乌、香附、陈皮、干姜。

3.参苏饮(《易简方》):党参、紫苏、陈皮、枳壳、前胡、桔梗、半夏、葛根、茯苓、甘草。

(食疗验方)

1.紫苏葱白糖水:紫苏叶10克,葱白3茎,生姜10克,防风9克,红糖适量。水煎服,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头痛,全身酸痛等。

2.紫苏解毒水:紫苏叶50克,白糖20克。水煎服。主治:鱼蟹中毒,恶心呕吐,腹泻等。

生姜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我国各地均产。于9-11月间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入药。捣汁名生姜汁,取皮名生姜皮,煨熟名煨姜。

(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入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用量用法)3—10克,水煎服,或捣汁入药汁服。

(使用注意)本品伤阴助火,故阴虚火旺的咳嗽及疮疡热毒之症忌服。

(药理作用)①发汗:服生姜后全身有温热感,随即出汗。故风寒表证常用之。②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给犬灌服生姜煎剂,胃液及游离酸分泌增加,脂肪分解酸的作用增加,胃蛋白酶的作用下降。③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给大鼠或小鼠灌服或静注,可使小鼠自发运动减少,抑制脱氧麻黄碱引起的运动亢进;延长环己巴比妥的睡眠时间;对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有解热作用;有镇痛和抗惊厥作用。④抑制前列腺素合成。⑤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生姜醇提液对麻醉猫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并可直接兴奋心脏。⑥促进免疫功能:生姜对小鼠抗体产生、空斑形成细胞和花环形细胞均有促进作用。对小鼠应激所致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有促进恢复的作用。⑦镇咳平喘:姜烯酚对豚鼠有镇咳作用。生姜挥发油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⑧抗病原微生物:生姜、姜酮、姜烯酮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有抑制作用。生姜水浸剂在体外对堇色毛癣菌、阴道滴虫有一定抑制作用。

(名著名言)

1.《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

2.《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3.《本草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

4.《本草从新》:“行阳分而祛寒发表,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

(验方经方)

1.姜苏饮(《本草汇言》):生姜、苏叶。

2.生姜泻心汤(《伤寒论》):生姜、甘草、人参、干姜、黄芩、半夏、黄连、大枣。

3.五汁膏(《经验广集》):蜂蜜、姜汁、罗卜汁、梨汁、人乳。

(食疗验方)

1.生姜可口可乐水:生姜丝30克,可口可乐1瓶,姜丝人可口可乐煮沸服。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头痛,无汗,鼻塞等。

2.生姜陈皮糖水:生姜30克,陈皮6克,砂仁10克。水煎服。主治:妊娠呕吐或食滞呕吐。

荆芥《本经》

荆芥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的全草或花穗。我国南北各地均产,主要产于江苏、浙江和江西等省。秋季开花后割取全草晒干切段。生用,炒黄或炒炭用。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入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止血,止痉。

(用量用法)5-15克,水煎服。荆芥穗发汗之力大于荆芥。无汗生用,有汗炒用,止血炒炭。

(使用注意)本品主要作用为发表祛风,故无风邪或表虚有汗者,皆不宜服。

(药理作用)①解热:本品煎剂、乙醇提取物解热作用不明显。挥发油有解热、降温作用。②镇静、镇痛:荆芥挥发油有镇静、镇痛作用。③抗炎祛痰作用。④平喘:荆芥挥发油能直接松弛豚鼠气管平滑肌。⑤抗过敏:荆芥油能拮抗慢反应物质引起的豚鼠回肠收缩,抑制致敏豚鼠肺及气管平滑肌,释放SRA—A。⑥止血。荆芥炭水煎剂及去挥发油后的荆芥炭水煎剂均无明显止血作用。因此,用荆芥止血宜用炭剂,且以散剂为宜。⑦抗病原微生物:荆芥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名著名言)

1.《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

2.《本草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验方经方)

1.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荆芥、防风、独活、羌活、柴胡、枳壳、前胡、桔梗、茯苓、甘草。

2.荆防四物汤(验方):荆芥、防风、当归、川芎、芍药、熟地、大枣、黄芪、桂枝、甘草。

3.清咽汤(《疫喉简论》):荆芥、青橄榄、桔梗、前胡、薄荷、防风、杏仁、甘草、枳壳、牛蒡子、僵蚕。

4.荆苓四物汤(验方):炒荆芥、炒黄芩、当归、川芎、生地黄、芍药、地榆、槐花、丹参、牡丹皮。

(食疗验方)

荆防生姜糖水:荆芥10克,防风10克,生姜10克,苏叶10克,红糖适量。水煎服,每日2次。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头痛,无汗,舌质淡红,脉浮紧等。

防风《本经》

防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及辽宁等省。春秋季采挖,除去根头及须根,晒干,润透切片。

(性味)味甘、辛,性温。

(归经)人膀胱、肝、脾经。

(功效)发表散风胜湿,解痉,止泻止血。

(用量用法)5—10克,水煎服。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无风寒湿邪者不宜服。

(药理作用)①解热:对人工发热家兔,经防风煎剂或浸剂灌服有明显解热作用。②镇痛、镇静、抗惊厥:用防风水剂或乙醇浸剂给小白鼠灌服,对腹腔注射醋酸或电刺激鼠尾引起的疼痛有镇痛作用。给小鼠灌服防风煎剂有镇静作用。用5%防风液给小白鼠灌服,每次0.5毫升,每日2次,连用6天,对电刺激引起的休克有一定对抗作用。③促进吞噬功能:给小鼠灌服防风液4日,能使其腹腔巨噬细胞对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显著提高。④抗炎、抗溃疡。⑤抗过敏:防风对二硝氯苯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和致敏豚鼠离体气管、回肠平滑肌过敏性收缩均有抑制作用。⑥排砷:用防风配绿豆、红糖、甘草煎服,能使慢性砷中毒患者尿砷排出量增加。⑦兴奋肠道平滑肌:防风对兔离体小肠蠕动有兴奋作用,与陈皮合用则呈抑制作用。⑧抗病原微生物:本品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名著名言)

1.《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心,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

2.《别录》:“主胁痛、胁风……四肢挛急。”

3.《本草汇言》“主诸风周身不遂,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痿痹痫痉等症,又伤寒初病太阳经,头痛发热。身痛无汗,或伤风咳嗽、鼻塞咽干……用防风辛温轻散,润泽不燥,能发邪从毛窍出,故外科疮痈肿毒,疮瘘风癞诸证亦必需也。”

(验方经方)

1.防风散(《证治准绳》):防风、黄芩、人参、川芎、麦冬。

2.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麻黄、连翘、芒硝、石膏、黄芩、桔梗、滑石、生甘草、荆芥穗、栀子、白术。

3.防风汤(《外科十法》):防风、白芷、甘草、赤芍、川芎、当归尾、雄猪蹄、葱白。

(食疗验方)

1.防风鸡脚汤:防风10克,胡椒根20克,鸡血藤20克,黄芪20克,鸡脚200克,煲汤饮。主治:风痹,关节游走性疼痛等。

2.防风糖水:防风10克,生姜9克,红糖适量。水煎服。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头痛,无汗等。

白芷《本经》

白芷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兴安白芷的根,主产于浙江、湖北、辽宁及四川等地,多系栽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晒干,润透切片。防蛀。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入肺、胃经。

(功效)解表,祛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

(用量用法)3-1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研末敷。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温燥,能耗血散气,故不宜于阴虚火旺之症。痈疽溃后宜渐减去。

(药理作用)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所含比克白芷素有扩张冠状血管之作用。②对淋巴细胞的作用。③光毒活性:用三种欧芹属素乙分别配成0.15%的酊剂涂于受试者背中部,70分钟后照射同量的长波紫外线,48小时和96小时分别观察红斑反应,三者均有光毒效应。④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小量白芷毒素对动物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均有兴奋作用,能使血压上升、脉搏变慢、呼吸加深,并能引起流涎呕吐;大量能引起强直间歇性痉挛,继则全身麻痹。⑤川白芷水剂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水浸剂对某些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名著名言)

1.《本经》:“主女子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

2.《珍珠囊》:“解利乎阳明头痛,中风寒热……头面皮肤风湿燥痒。”

3.《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4.《日华子本草》:“主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肝疵癜。”

(验方经方)

1.白芷散(《证治准绳》):白芷5克、杏仁3克、细辛3克、全蝎2个。研极细末,麻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2-3日换药一次。

2.白芷苍耳散(验方):白芷、苍耳子、辛夷花、薄荷、桔梗、牡丹皮、党参、黄芩、葱白。

3.白芷黄柏汤(验方):白芷、川黄柏、金樱子、山茱萸、苍术、樗白皮、甘草。

(食疗验方)

1.白芷炖猪脑:白芷15克,川芎10克,天麻10克,猪脑1个。炖熟食。主治:头风头痛等。

2.白芷白果猪瘦肉汤:白芷15克,白果8个,党参30克,白术10克,猪瘦肉100克。煲汤饮。主治:脾虚白带过多,腰痛,食少,四肢乏力等。

羌活《药性论》

羌活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及同属植物宽叶羌活的根茎。主产于四川、甘肃及云南等地。多于初春及秋季采挖,除去叶、须、根,干燥,切片备用。防蛀。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人肾、膀胱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用量用法)3—10克,水煎服。

(使用注意)本品辛燥,凡非风寒湿邪而属气血不足之证者,忌用。

(药理作用)①抗血栓形成:在体外,羌活水煎液对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血栓形成、血栓增长速度有很显著的抑制作用,使血栓形成时间延长,长度及干重下降。提示本品对改善血液高凝倾向,抑制血栓形成有一定意义。②抗心肌缺血:羌活挥发油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能明显增加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其抗心肌缺血的有效成分尚有减慢心率作用。③抗心率失常:羌活水溶剂口服给药,能对抗乌头碱引起的大、小白鼠实验性心律失常及氯仿一肾上腺素所致的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

(名著名言)

1.《药性本草》:“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手足不遂,口眼喁斜,遍身顽痹血癞。

2.《用药法象》:“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诸风掉眩,颈项难伸。”

3.《珍珠囊》:“治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

4.《汤液本草》:“羌活气雄,治足太阳风湿相搏,头痛,肢节痛,一身尽痛者,非此不能除。”

(验方经方)

1.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川芎、黄芩、生地黄、甘草、生姜、葱白。

2.羌活续断汤(《保命数括》):羌活、续断、白芷、秦艽、防风、细辛、川芎、当归、生地黄、芍药、肉桂、茯苓、牛膝、杜仲、党参、生姜。

3.加味牵正散(验方):小白附子、僵蚕、全蝎、羌活、防风、川芎、当归、地龙、厚朴

(食疗验方)

羌活胜湿汤:羌活10克,威灵仙10克,防风10克,胡椒根20克,黄芪30克,鸡血藤30克,乌梢蛇1条(约500克),土茯苓50克。煲汤饮。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关,得寒加剧,得温则减),舌质淡红,苔白腻等。

辛夷花《本经》

辛夷花为木兰科落叶灌木木兰的花蕾。主产于河南、安徽、四川等地。当花蕾未开时采摘,除去枝梗,置通风干燥处晾干。用时捣碎。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入肺、胃经。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

(用量用法)3—10克,外用造量烘干研细粉吹鼻。

(使用注意)本品有毛,刺激咽喉,内服时,宜用纱布包煎。

(药理作用)①抗变态反应:辛夷花水提物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织胺游离及被动皮肤过敏均有抑制作用。②平喘:辛夷水提取液或醇提物能拮抗组织胺引起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辛夷油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也有松弛作用。③降压:辛夷的水及醇提取物给动物注射时有降压作用。降压成分为非挥发油部分。降压与扩张血管、阻断神经节及抑制心脏有关,口服则降压作用不明显。

(名著名言)

1.《本经》:“主五脏身体寒热,头风脑痛,面鼾。”

2.《别录》:“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塞涕出。”

3.《本草纲目》:“鼻渊、鼻鼽、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辛夷之辛温,走气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阳上行,所以能温中治头面目鼻之病。”

(验方经方)

1.辛夷散(《济生方》):辛夷花、白芷、升麻、藁本、防风、川芎、细辛、木通、甘草。

2.芎劳散(《证治准绳》):辛夷花、川芎、细辛。

(食疗验方)

辛夷花红糖水:辛夷花15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红糖适量。水煎服。主治:急性鼻炎,证见恶寒、头痛、鼻塞、流鼻涕等。

苍耳子《本经》

苍耳子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苍耳的果实。分布全国各地,主产于江西、山东、湖北、江苏。秋季采收,晒干,炒去硬刺用。

(性味1味辛、苦,性温,有小毒。

(归经)入肺经。

(功效)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用量用法)3—10克,水煎服或人丸散用。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者,不宜用。过量易致中毒,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证。

(药理作用)所含甙类物质有毒,可使血糖急剧下降而致惊厥和死亡。苍耳子全株有毒,以果实最毒,鲜叶比干叶毒,嫩枝比老枝毒。一般中毒症状出现较晚,常于服后2日发病,上腹胀闷、恶心呕吐、腹痛、有时腹泻、乏力、烦躁,重者肝受损、黄疸、出血、昏迷、惊厥,呼吸或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名著名言)

1.《本经》:“主风寒头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

2.《本草纲目》:“炒香浸酒服去风补益。”

3.《玉楸药解》:“消肿开痹。泄风去湿。治疥疬风瘙瘾疹。”

4.《本草备要》:“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去刺。”

5.《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填髓暖腰脚,治瘰疬疥癣及瘙痒。”

6.《要药分别》:“治鼻渊鼻鼽,断不可缺,能使清阳之气上行巅顶也。”

(验方经方)

1.苍耳子散(《三因方》):苍耳子、薄荷、辛夷花、白芷。

2.苍耳辛夷散(验方):苍耳子、辛夷花、薄荷、黄芩、白芷、牡丹皮、桔梗、党参、甘草、葱白。

3.复方苍耳膏(经方):苍耳子、银花、藁本、细辛、辛夷花、白芷、升麻、蜂蜜。

(食疗验方)

苍耳子糖水:苍耳子10克,辛夷花10克,鱼腥草10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红糖适量。水煎服。主治: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证见鼻塞、流鼻涕、头痛、发热、恶寒等。

薄荷《新修本草》

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和家薄荷的茎叶。我国南北均产,尤以江苏、江西、浙江产者为著名。收获期因地而异,每年一般可采收2—3次。阴干。用时润软切段。

(性味)味辛,性凉。

(归经)入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用量用法)2—10克,水稍煎服。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者,不宜用。

(药理作用)①发汗解热。内服小量薄荷可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使机体散热增加,从而发汗解热。②抗病原体。薄荷煎剂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白色念珠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时在原代乳兔肾上皮细胞上能抑制单纯疮疹病毒感染。薄荷油能抑制阴道滴虫,能驱出犬及猫体内的蛔虫。③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用于气管炎时,能减少泡沫样痰,从而使呼吸道畅通。当鼻炎、喉炎时,可能由于薄荷能促进分泌,使黏稠的黏液稀释,易于排出,而缓解症状。④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薄荷油对小鼠或兔离体肠管有抑制作用。薄荷油有健胃作用,可能是由于它刺激嗅觉、味觉的继发作用,给大鼠口服薄荷脑醇有利胆作用。⑤对皮肤有刺激作用。薄荷脑由于刺激皮肤末梢感受器,首先产生冷感,继则有轻微刺灼感,其止痒的功效可能与此有关;且可缓慢透人皮内,引起长时间充血,并反射性引起深部血管变化,调整血管功能而起到治疗作用。

(名著名言)

1.《新修本草》:“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

2.《用药法象》:“清头风,除风热。”

3.《本草备要》:“消散风热,清头利目,头风头痛,失音痰嗽,眼耳咽喉口齿诸病,皮肤瘾疹,瘰疬疮疥。”

4.《本草求真》:“气味辛凉,功专人肝与肺,故书皆载辛能发散,而于头痛头风,发热恶寒则宜;辛能通气,而于心腹恶气痰结则治;凉能清热,而于咽喉口齿眼耳,瘾疹疮疥,凉热骨蒸衄血则妙。”

(验方经方)

1.连翘薄荷汤(《温病条辨》):薄荷、连翘、黑栀子、桔梗、菜豆皮、生甘草。

2.薄荷汤(《证治准绳》):薄荷、羌活、麻黄、僵蚕、天竺黄、白附子、甘草。热甚加竹沥。

3.消风败毒汤(验方):荆芥、薄荷、防风、蝉蜕、僵蚕、全蝎、苦参、土茯苓、当归、赤芍、牡丹皮、甘草。’

(食疗验方)

1.薄荷绿茶水:薄荷9克,银花10克,菊花10克,绿茶5克,冰糖适量。水煎服。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口微渴,有汗,脉浮数。

2.薄荷芦根水:薄荷9克,芦根10克,橄榄20克,白萝卜200克。煮汤服。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咽喉痛等。

菊花《本经》

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由于产地、花色及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白菊花、黄菊花等。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四川等省。秋末冬初花盛开时割取全株阴干,摘花再晒干;或直接采摘鲜花,除去枝叶,烘干,也有经硫黄熏过,或蒸后再晒干。

(性味)味甘、苦,性微寒。

(归经)入肺、肾、肝经。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明目、平降肝阳。

(用量用法)10—15克,水煎服,或人丸散。外感风热多用黄菊花;清热明目,平肝多用白菊花。

(药理作用)①解热。菊花浸膏灌胃,对人工发热家兔有解热作用。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有关。②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用菊花治疗实验性心肌梗塞及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犬,能提高心肌对铯 的摄取量、减少病变区范围及降低病变的程度,效果显著。菊花水提醇沉制剂能使正常或实验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离体心脏和正常犬在体心脏冠脉血流量增加,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和耗氧量提高。菊花能增加小白鼠对减压缺氧的耐受能力。菊甙有降压作用,菊花制剂能抑制皮内注射组织胺所致的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③抗病原微生物。本品在体外有一定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多种致病性杆菌、皮肤真菌、流感病毒等作用。全草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名著名言)

1.《本经》:“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

2.《药性论》:“治头目风热、风眩倒地,脑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

3.《本草便读》:“平肝疏肺,清上焦之邪热,治目祛风,益阴滋肾。”

(验方经方)

1.菊花散(《本事方》):菊花、防风、白蒺藜、牛蒡子、茶叶、甘草。

2.菊花石膏散(《简便方》):菊花、生石膏、川芎。

3.七子菊花饮(验方):菊花、枸杞子、车前子、菟丝子、熟地黄、山茱萸、当归、蔓荆子、青葙子、白术、五味子、决明子、五加皮、丹参、人参。

(食疗验方)

1.菊花桑叶茶:菊花10克,桑叶10克,银花10克,芦根10克,绿茶5克。水煎服。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有汗,舌尖红,脉浮数等。

2.菊花绿茶:菊花10克,山楂10克,绿茶,5克,夏枯草10克,水煎服。主治:早期高血压,头痛,头晕等。

桑叶《本经》

桑叶为桑科落叶小乔木桑树的叶。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经霜后采收,晒干。生用或制用。

(性味)味苦、甘,性寒。

(归经)入肺、肝经。

(功效)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用量用法)5—10克,水煎服,或人丸散。外用水煎洗眼。

(药理作用)①降血糖。桑叶和脱皮固酮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糖尿病,或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抗胰岛素血清引起的小白鼠高血糖症均有降血糖作用。脱皮固酮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糖源,但不改变正常动物血糖的水平。所含的某些氨基酸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以降低血糖。②降压,利尿。在动物实验中桑叶有降压和利尿作用。③抑菌。在体外桑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钩端螺旋体等有一定抑制作用。④促进细胞生长,刺激真皮细胞分裂,产生新生的表皮并促使昆虫脱皮。对人体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排除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桑叶尚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名著名言)

1.《本经》:“除寒热,出汗。”

2.《本草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3.《本草求真》:“清肺泻胃,凉血燥湿,去风明目。”

(验方经方)

1.桑菊饮(《温病条辨》):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薄荷、芦根、甘草。

2.桑杏汤(《温病条辨》):桑叶、杏仁、沙参、象贝母、栀子、淡豆豉、梨皮。

3.脱发丸(验方):嫩桑芽、红参、当归、熟地、何首乌、女贞子、破故纸。

(食疗验方)

桑杏乌龙茶:桑叶10克,北杏仁10克,乌龙茶5克,黄芩10克,杷叶10克。水煎服。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咳嗽,痰黄,口干等。

柴胡《本经》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和狭叶柴胡的根或全草。前者主产于辽宁、甘肃、河北、河南等地;后者主产于湖北、江苏、四川等地。春秋两季采挖,晒干,切短节。生用,酒炒或醋炒。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归经)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用量用法)3—10克,水煎服。醋炒用以减低散性,鳖血炒用可退虚热。

(使用注意)本品具有升发之性,故凡病人虚而气逆不降,或阴虚火旺,虚阳上升者,均宜慎用。

(药理作用)①解热降温。用柴胡煎剂灌服对三联菌苗或热刺法等所致家兔发热有解热作用。②镇静、镇痛,抗惊厥。柴胡皂甙能使实验动物自发活动减少,条件反射受到抑制,延长环己巴比妥的睡眠时间,拮抗咖啡因和去氧麻黄碱的中枢兴奋作用。柴胡皂甙元A亦有镇静作用,正柴胡饮亦有催眠、镇痛作用。③保护大脑皮层细胞。柴胡桂枝汤对大鼠海马回锥体细胞层的CAⅡ神经元的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从而利于增强记忆力。柴胡桂枝汤可增强老龄大鼠下丘脑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其5—羟色胺,增加小脑中5—羟色胺,使大脑皮质中牛黄酸、丝氨酸、丙氨酸量增加。提示该方能抑制老化引起的活性氧自由基反应加速,使由老化引起的神经功能减退得到恢复。对大鼠大脑皮质原代培养神经原轴索因细胞松弛素B引起的变形,柴胡桂枝汤可促进其恢复。④镇静、镇痛、抗惊厥及对大脑皮层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其疏肝解郁治疗神经精神疾病及多种疼痛的药理基础之一。⑤抗炎。柴胡皂甙有广泛而显著的抗炎作用,不论口服,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均有效。小柴胡汤在体外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化学发光,且有量效关系。这是抑制中性粒细胞功能的一种表现,进而发挥抗炎、抗组织损伤作用。⑥护肝、利胆、降血脂作用。柴胡对多种原因所致动物实验性肝损伤有治疗作用,使肝细胞变性,肝功能的损伤减轻,恢复加快。柴胡利胆作用明显,能使实验动物胆汁排出量增加,使胆汁中胆酸、胆色素和胆固醇浓度降低,并能松弛俄狄氏括约肌。小柴胡汤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动脉硬化指数、脂蛋白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⑦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柴胡能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降低家兔白细胞移动指数,促进羊红细胞免疫小鼠血清抗体增加。柴胡及小柴胡汤能使巨噬细胞活化,促使白细胞介素—I的产生,然后诱导T细胞产生介素a及促进抗体产生。小柴胡汤能诱导人外周单核细胞产生干扰素,与刀豆素A配合有协同作用;诱导正常人及乙型肝炎抗原阳性慢性肝炎患者,淋巴细胞产生γ—干扰素。用小柴胡汤治疗乙型肝炎,可使细胞毒性T细胞减少,辅助性T细胞上升,e抗原阴转,e抗体阳转。正柴胡饮对正常小鼠、受病毒感染小鼠的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小鼠体内,大、小柴胡汤对强的松引起的羊红细胞抗体反应的抑制均有恢复作用。⑧抗变态反应。柴胡皂甙对皮肤过敏反应、佐剂性关节炎、迟发超敏反应等变态反应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这与其能抑制变态反应过程中组织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过敏和炎症介质的合成、释放及致炎作用有关。柴胡注射液能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EA—花环形成率,说明其能抑制该细胞的Fe受体。这可能与柴胡的抗态反应、抗炎、护肝作用有关。⑨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柴胡粗皂甙对动物应激性胃溃疡和幽门结扎、醋酸、组织胺所致溃疡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能增强乙酰胆碱对离体肠管的收缩作用,但对组织胺引起的肠管收缩无影响。含柴胡的一些方剂对乙酰胆碱、组织胺、氯化钡引起的肠道痉挛有抑制作用。⑩其他。柴胡与升麻配伍后对子宫兴奋作用的强度和作用时间远较单味药为显著,对内毒素所致猫休克,北柴胡静注有升压、强心作用。柴胡粗皂甙、柴胡黄酮水溶液静注有降压作用。小柴胡汤对放射线所致小鼠造血干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有一定防护作用。大、小柴胡汤对胶原法诱发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体外能抑制前列腺素H 的生物合成,体内能降低PCE 的水平。柴胡对结核杆菌、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有一定抑制作用,亦能抑制I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

(名著名言)

1.《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2.《药性论》:“主时疾内外热不解。”

3.《本草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人血室,经水不调。”

4.《本草正义》:“约而言之,柴胡主治,止有二层:一为邪实,则为外邪之在半表半里者,引而出之,使达于表而外邪自散,一为正虚,则为清气之陷于阳分者,举而升之,返其宅而中气自振。”

(验方经方)

1.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甘草。

2.柴胡散(《博济方》):柴胡、鳖甲、甘草、知母、秦艽。

3.柴胡疏肝汤(《景岳全书》):柴胡、芍药、枳壳、川芎、香附、甘草。

4.大柴胡汤(《金匮要略》):柴胡、半夏、枳实、芍药、大黄、黄芩、生姜、大枣、甘草。

(食疗验方)

1.柴胡糖水:柴胡10克,黄芩10克,绿茶5克,银花10克。水煎服。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口干口苦,脉浮数等。

2.柴胡鱼头汤:柴胡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鱼头一个。煮汤服。主治:风热感冒,头痛,发热等。

葛根《本经》

葛根为豆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野葛的根。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春秋两季采挖,切片,晒干。生用,煨用或磨粉用。

(性味)味甘、辛,性平。

(归经)人脾、胃经。

(功效)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

(用量用法)10—30克,水煎服。退热生津宜生用;止泻宜煨用。

(药理作用)①对冠状、脑及周围血管的作用。用葛根水煎剂、醇浸剂给大鼠腹腔或皮下注射,所含总黄酮、黄豆甙和葛根素均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但黄豆甙元则无效。用葛根总黄酮给麻醉犬冠状动脉内注射或静注,或葛根素静注,均可使冠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血管阻力下降。②对血压及心率的影响。用葛根水煎剂或醇浸剂给肾型高血压犬口服,有一定降压作用。葛根素黄酮和葛根素静注能对正常犬和心肌缺血压的心率均有减慢作用,临床上高血压病人口服黄豆甙元后血压和血浆儿茶酚胺无明显变化;静注葛根素后,血压、心率及血浆儿茶酚胺含量下降,心绞痛患者静注葛根素后心率及血浆儿茶酚胺含量下降。用葛根素给小鼠皮下注射能减少H—去甲肾上腺素自心肌交感神经末梢释放。③抗心律失常。给大鼠灌服或静注葛根素能明显对抗乌头碱和氧化钡引起的心律失常,灌服黄豆甙元或葛根乙醇提取物有类似或更强的作用,并能预防氧化钙所致的大鼠室颤和氯仿所致的小鼠室颤。连续灌服黄豆甙元可减少结扎大鼠冠状脉后所致的室颤发作时间。静注葛根素能降低心肌兴奋性。④对p—受体的影响。葛根浸膏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离体或在体心脏的兴奋作用。⑤抑制血小板聚集。葛根素在体外能抑制由ADP诱导的大白鼠血小板聚集,抑制由5—羟色胺和ADP共同诱导的人、绵羊、家兔血小板的聚集,能抑制大鼠血小板中H—5羟色胺的释放。⑥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葛根提取物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碳粒的功能。葛根煎剂在体外能增强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力。⑦降血糖、降胆固醇。葛根煎剂对正常家兔有轻微降血糖作用。葛根素降血糖作用明显。大剂量葛根素及复方组方均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但对血清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则无明显影响。⑧其他。葛根醇浸剂有解热作用,但煎剂作用甚微。黄豆甙元对小鼠离体肠管有明显的解痉作用,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的肠管痉挛。

(名著名言)

1.《本经》:“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2.《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

3.《珍珠囊》:“升阳生津,脾虚作渴者,非此不除。”

4.《本草纲目》:“散郁火。”

5.《本草图经》:“宣斑发痘,消毒解醒。”

6.《用药法象》:“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生津液,又解肌热。治脾胃虚弱泄泻。”

(验方经方)

1.葛根汤(《伤寒论》):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2.干葛竹茹汤(《证因脉治》):葛根、竹茹、陈皮、茯苓、半夏、甘草。

3.葛根散(《证治准绳》):葛根、黄芪、升麻、麦门冬、瓜蒌根、赤芍、栀子、生地黄、黄芩、甘草。

(食疗验方)

葛根猪瘦肉汤:葛根30克,天花粉20克,麦冬15克,党参30克,黄芪凹克,猪瘦肉100克。煲汤喝。主治:糖尿病,口渴口干,饮水增多,神疲乏力等。

升麻《本经》

升麻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三叶升麻,或兴安升麻和升麻的根茎。主产于辽宁、黑龙江、湖南及山西等地,夏秋两季采挖,晒干,除去须,根润透切片。生用或炙用。

(性味)味甘、辛,性微寒。

(归经)入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用量用法)5-10克,水煎服。发表透疹解毒宜生用,升举中气宜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升散力强,凡阴虚火旺,麻疹已透,肝阳上亢以及气逆不降等证,均当忌用。

(药理作用)①解热降温。北升麻或单穗升麻提取物、异阿魏酸、升麻甙可使大鼠正常体温下降或对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所致大鼠发热有解热作用。②镇痛。北升麻或单穗升麻提取液以2克/公斤按体重给小鼠灌服能抑制醋酸所致扭体反应,后者对压尾刺激反应亦有抑制作用。③镇静、抗惊厥。北升麻醇提物可抑制樟脑或士的宁所致小鼠惊厥。④抗炎。北升麻或单穗升麻提取物、异阿魏酸能抑制角叉菜胶或右旋糖酐所致脚肿胀,对乳酸或醋酸引起的肛门溃疡面有缩小的效果。⑤对平滑肌的作用。维斯阿米醇、维斯钠金对乙酰胆碱、组织胺或氯化钡所致肠痉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升麻对离体肠段及妊娠子宫有抑制作用,对未孕子宫及膀胱则呈兴奋作用。升麻与柴胡均有类似的短时间的子宫兴奋作用,两药合用后则能显著增高子宫的张力和延长作用时间,揭示了在补中益气汤中有协同作用。⑥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升麻有抑制心脏、减慢心率、降压的作用。升麻甙亦有降压作用。⑦护肝。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动物肝损伤,升麻的甲醇提取物及升麻醇木糖甙有抑制作用,能缓解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谷丙转氨酶的升高。⑧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升麻醇木糖甙能选择性地抑制细胞摄人核甙,抑制淋巴细胞活化。其抑制淋巴细胞膜通透性的效应强于皮质醇等,也见有抑制抗体产生的效果,升麻水提液在体内能诱发干扰素。

(名著名言)

1.《本经》:“辟瘟疫瘴气,邪热蛊毒,人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2.《药性本草》:“小儿惊痫,热壅不通,疗痈肿,剜豆疮,水煎棉沾拭疮上。”

3.《本草纲目》:“消斑疹,行瘀血,治阳陷眩晕,胸胁虚痛,久泄,下痢后重,溃浊,带下崩中。”

(验方经方)

1.升麻散(《济生方》):升麻、黄芩、赤芍、党参、桔梗、干葛、甘草。

2.升麻葛根汤(《阎氏小儿论方》):升麻、葛根、芍药、甘草。

3.升麻汤(《本事方》):升麻、桔梗、薏苡仁、地榆、黄芩、牡丹皮、白芍、甘草。

4.清胃散(《兰窒秘藏》):升麻、当归、黄连、生地黄、牡丹皮。

木贼《嘉祜本革》

木贼为木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木贼的干燥地上部分。产于东北、华北及长江流域各省。夏季采收。除去杂质及须根,晒干或阴干,切段入药。

(性味)味甘、苦,性平。

(归经)入肺、肝、胆经。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用量用法)3-10克,水煎服。

(使用注意)本品一般不作发表药用。常用于目疾或兼有风热表证者,血虚目疾不宜用。

(药理作用)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本品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T波高耸和心率下降有一定的对抗和缓解作用,对离体(家兔、蟾蜍)心脏收缩力有一定抑制作用。其醇提物十二指肠给药和腹腔注射,对麻醉猫均有持久的降压作用。硅化合物具有预防动脉硬化发生和保护血管弹性作用。对动脉硬化症具有治疗作用,从而可防治脑动脉硬化、主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疾病。②用5%的木贼滴眼液局部使用,对金黄色葡萄菌及绿脓杆菌所致家兔角膜溃疡有治疗作用。

(名著名言)

1.《嘉枯本草》:“主目疾、退翳膜,消积块,益肝胆,疗肠风……”

2.《本经逢原》:“主目病风热暴翳,取其发散肝胆风邪,久翳及血虚者非宜,多服令人目肿。”

3.《本草求真》:“形质有类黄麻,升散亦颇相似,但此气不辛热,且人足少阳胆、足厥阴肝,能于二经血分驱散风热,使血上通于目,故为去翳明目要剂。”

(验方经方)

1.木贼散(《仁斋直指》):木贼、木馒头、枳壳、槐角、茯苓、荆芥。

2.木贼散(验方):木贼、黄柏、益母草、五倍子。研细末,每服6克,每日服2次。外敷加压包扎。

(食疗验方)

木贼白糖水:木贼10克,菊花10克,银花30克,桑叶10克,绿茶5克,白糖适量。水煎服。主治:风热两目红肿热痛,流泪,口干口苦,舌尖红,苔薄黄,脉数。

蝉蜕《别录》

蝉蜕,亦名蝉衣或蝉退。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夏秋采收。去净泥土。晒干。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入肺、肝经。

(功效)疏风热,透疹,明日退翳,熄风止痉。

(用量用法)3—10克,水煎服,或单味研末冲服。

(使用注意)孕妇应当慎用。

(药理作用)①解热。对过期伤寒菌苗所致兔发热,用蝉蜕煎服有解热作用。②镇静、镇痛。蝉蜕及五虎追风散均有抑制小白鼠的自发运动,协同环己巴比妥钠的麻醉作用,有使家兔活动减少、安静、横纹肌紧张度下降和翻正反射迟纯等镇静作用。用蝉蜕醇提物给小鼠腹腔注射,能使自发活动减少,延长环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和拮抗咖啡因引起的活动增加。③抗惊厥作用。用蝉蜕酒剂及五虎追风散煎剂灌服,治疗由破伤风毒素引起的家兔破伤风,在注射破伤风毒素的同时或在破伤风发作12小时后连续用药10天,均可使动物平均生存期延长,但不能防止其死亡。④抑制免疫和抗过敏。给小鼠口服蝉蜕水煎液,可使胸腺、脾脏重量减轻,降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力,抑制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反应,抑制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对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超敏反应亦有抑制作用。⑤其他。蝉蜕水提液在体内能诱生干扰素。用蝉蜕煎剂静脉注射于麻醉猫,经瞬膜收缩反应试验,证明具有阻断颈上交感神经节传导的作用。

(名著名言)

1.《别录》:“小儿惊痫。”

2.《药性本草》:“小儿壮热。”

3.《本草衍义》:“除目昏瘴翳……治小儿痘疹出不快。”

4.《本草纲目》:“治头风眩晕,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疔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验方经方)

1.蝉壳散(《证治准绳》):蝉蜕、半夏、汉防己、桔梗、陈皮、甘草。

2.五虎追风散(验方):蝉蜕、制南星、明天麻、全蝎、僵蚕、朱砂。

3.加减银翘散(验方):银翘散加蝉蜕、板蓝根、玄参。

(食疗验方)

蝉蜕猪瘦肉汤:蝉蜕10克,钩藤10克,麦芽10克,浮小麦12克,猪瘦肉100克。煮汤食。主治:小儿夜啼,烦躁易怒,消瘦等。

牛蒡子《别最》

牛蒡子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北、浙江等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或炒后捣碎用。

(性味)味辛、苦,性寒。

(归经)入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用量用法)3-10克,水煎服。炒用寒性略减,人汤剂宜捣碎。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利,气虚便溏者,慎用。

(名著名言)

1。《别录》:“明日,补中,除风伤。”

2.《珍珠囊》:“润肺散气,利咽膈,去皮肤风。”

3.《本草备要》:“消斑疹毒。”

4.《本草纲目》:“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喉,理痰嗽,消斑疹,利二便,散诸肿疮疡之毒。”

5.《药品化义》:“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部风痰、面目浮肿、咽喉不利、诸毒热壅、马刀痹疬、颈项痰核,血热痘、时行疹子、皮肤瘾疹。凡肺经郁火,肺经风热,悉宜用此。”

(验方经方)

1.牛蒡汤(《证治准绳》):牛蒡子、大黄、防风、薄荷、荆芥、甘草。

2.牛蒡子散(《本事方》):牛蒡子、豆豉、羌活、干地黄、黄芪。

3.牛蒡解肌汤(《疡科心得集》):牛蒡子、薄荷、荆芥、山栀子、牡丹皮、石斛、玄参、夏枯草。

(食疗验方)

牛蒡子桔梗冰糖水:牛蒡子10克,桔梗10克,岗梅根30克,胖大海5枚,冰糖适量。水煎服。主治:扁桃体肿大,急性咽喉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口干,喉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