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通气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且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的增高。
临床上以反复发作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为特点,可经药物治疗或自行缓解。
哮喘发病率占人口的1%—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在12岁以前起病,男性多于女性(约2—3:1)儿童比成人多,以秋冬气候改变时为多见,寒冷地区多于温暖地区。近十余年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哮喘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全世界约有1亿哮喘患者,我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儿童可达3%,估计有1千万以上患者,哮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由此可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学的“哮证”范畴。
一、病因病机
(一)中医
中医学认为哮喘是宿痰内伏于肺,与遗传、体质、环境、外感、饮食、劳倦等因素有关。哮喘的病因以肺虚、脾虚、肾虚为本,以风、寒、热、湿、痰、瘀为标,发作期以实证表现为主,缓解期以虚证表现居多。
哮喘患者素有宿痰内伏,多为肺、脾、肾三脏阳气虚损。脾主运化,若脾虚运化失职,则痰浊内生,上贮于肺;肾为人体阳气之根,主纳气,若肾精亏损,则摄纳无权,以致动则气促,呼吸困难;肺主气而司呼吸,若肺气虚,则腠理不固;外邪可由口鼻而人,六淫客于肌表而诱发肺气上逆,呼吸不利,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壅塞气道,肺气宣降失常,导致痰鸣气促。若素体阳虚,复受风寒外束,则发为冷哮;若外邪袭表,痰从热化,则发为热哮。
哮喘患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故大多自幼发病,随着年龄增长,肾之精气渐充,可使部分患儿逐渐向愈;若反复发病,或治疗失当,以致肾气更虚,摄纳失常,故时至中年即较难治愈。本病长年累月反复发作,可累及心、肾导致肺胀而出现心悸、水肿等危候;亦可因哮喘严重发作发生喘脱救治不及而死亡。
(二)西医
西医认为哮喘的病因多数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受到体内、外某些因素而激发,多数患者有家庭史或个人过敏史。哮喘与遗传的关系已日益引起重视。现在认为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约为70%—80%。遗传度越高则表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所起的作用越大。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亲属发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哮喘的发病机制与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神经因素有关。哮喘发病与变态反应有关,主要为I型变态反应。传统观点认为外源性哮喘属I型变态反应,表现为速发型哮喘反应(1AR),而内源性哮喘属Ⅲ型变态反应,表现为迟发型哮喘反应(LAR)。有研究表明LAR绝大多数继发于IAR,而巳LAR对IAR有明显的依赖性,因此并非所有迟发型哮喘都是Ⅲ型变态反应。由于I型变态反应能合成并释放多种活性介质,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炎症细胞浸润,而且炎症细胞在介质作用下又可释放多种介质,使气道炎症加重。气道炎症是近年来哮喘发病机制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并有50多种炎症介质和25种以上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气道炎症是哮喘患者气道可逆性阻塞和非特异性支气管高反应性的重要决定因素,近年来发现由气道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内皮素,是引起气道收缩和重建的重要介质,是迄今所知最强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剂。气道反应性是指气道对各种化学、物理或药物刺激的收缩反应。气道高反应性是指气道对正常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度应答反应的非抗原性刺激物出现过度的气道收缩反应。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支气管植物神经支配很复杂,除以前所了解的胆碱能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外,还存在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系统。NANC抑制神经系统是产生气道平滑肌松弛的主要神经系统,而气道平滑肌收缩可能与该系统的功能受损有关。
临床通常将哮喘分为外源性哮喘、内源性哮喘和混合性哮喘;较少见的还有药物性哮喘和运动性哮喘。
外源性哮喘主要是吸人灰尘、螨、花粉、真菌孢子、动物毛屑、工业粉尘、各种有刺激性气体等;进食鱼类、虾蟹、蛋类。患者多为青少年,既往有荨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病史。内源性哮喘致敏源来自体内,为细菌、病毒、支原体的代谢产物,与鼻、咽、扁桃体、肺或其他感染病灶未能及时清除有关。在农村有时还可见到由感染蛔虫、钩虫而引起的哮喘。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前驱期症状哮喘发作前感鼻痒、咽痒、胸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常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吸人过敏原、刺激性气体或服用阿司匹林、消炎痛、心得安等药物,亦有因运动或情绪因素而诱发。
2.典型症状发作常在夜间发生,起病迅速,突然出现胸闷,呼气性呼吸困难,烦躁不安,伴有哮鸣。严重者呈端坐呼吸,双手前撑,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汗出湿衣,甚至出现紫绀,一般经数分钟或数小时症状缓解,发作停止前咯出较多稀痰,呼吸逐渐通畅,哮鸣减轻而缓解。
3.哮喘持续状态是指哮喘严重发作,经积极治疗24小时以上未见缓解,出现极度呼吸困难,气促(>30次/分钟),心率增速(>120次/分钟),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甚至出现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烦躁不安,唇周或指趾发绀;哮喘严重发作的患者常因呼吸衰竭或窒息而突然死亡。故应及时识别抢救,尤其对过去有类似发作史的患者应特别警惕。
(二)体征
一般缓解期无特殊体征,长期反复发作者可有轻度肺气肿征。
发作时胸廓饱满,呼吸幅度减少;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气延长,两肺满布哮鸣音,当伴有呼吸道感染时,常有湿性啰音存在。
(三)常见并发症
哮喘常见并发症:在哮喘发作时可并发自发性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长期反复发作和感染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和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三、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发作期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但嗜酸性粒细胞可升高至5%-15%),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增加。
(二)痰涂片检查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夏—雷氏结晶体。
痰培养检查合并肺部感染时,可发现致病细菌。
(三)血清免疫球蛋白过敏型患者IgE增高。
(四)x线检查早期或缓解期可无明显异常,慢性发作或合并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粗。X线胸片检查对气胸、心衰、肺炎等情况诊断有帮助。
四、中医辨证治疗
◎发作期
冷哮型
(临床表现)喘息哮鸣,痰白而粘或稀薄多泡沫,胸膈满闷如窒,面色晦暗带青,口不渴或喜热饮,舌淡紫,苔白滑,脉浮紧;或兼有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喷嚏等表证。
(治法)温肺散寒,豁痰平喘。
(方药)证较轻者,可用九宝汤加味:麻黄6克,北杏仁10克,薄荷6克(后下),肉桂6克(冲服),紫苏6克,陈皮3克,大腹皮9克,葱白6克,生姜三片;证较重者,可选射干黄麻汤:射干9克,麻黄6克,细辛6克,半夏5克,五味子3克,生姜3片,紫菀6克,麦冬6克;或小青龙汤:麻黄6克,桂枝9克,干姜6克,细辛6克,半夏9克,五味子3克,白芍15克,甘草3克。
(成药)小青龙合剂,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或用复方贝母片,每次服4片,每日3次。还可选服气喘冲剂,定喘止咳糖浆、复方咳喘片、哮喘姜胆片。
(单方验方)
1.炙麻黄9克,葶苈子9克,蝉衣9克,钩藤15克,乌梅6克,石苇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2剂。
2.麻黄6克,桂枝6克,细辛3克,五味子3克,白芍9克,法夏9克,干姜5克,甘草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同时每晚服金匮肾气丸。
(饮食疗法)
1.姜葱饮:生姜15克,葱白15克(或加麻黄10克,或加鲜紫苏叶15克),水煎服。
2.生姜芥菜汤:鲜芥菜250克洗切碎,生姜15克。水2碗煎至1碗,每日1—3次。
3.椒目胶囊:椒目研末筛匀人胶囊(每3克椒目可装7-8只胶囊),每日3次,每次8个股囊,3-7天为1疗程。
4.刀豆豆子粉:刀豆子炒干研粉,每次6—10克,以红糖生姜汤送服,每日服3次。
热哮型
(临床表现)喘息哮鸣,胸高气粗,痰稠粘胶黄,烦闷不安,汗出,口渴喜饮,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兼发热,恶风寒等表证。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降逆。
(方药)定喘汤:白果10克,麻黄6克,款冬花9克,半夏6克,桑白皮10克,苏子9克,北杏仁9克,黄芩9克,甘草6克;或用半夏汤加减:麻黄6克,石膏18克,甘草5克,生姜4片,大枣5枚,半夏9克。或二方合用。
(成药)哮喘冲剂,每次服1包,每日2—3次;或用止嗽定喘丸,每次服1丸,每日服2-3次。还可选用定喘疗肺丸,咳喘糖浆、百花定喘丸、咳喘平、平喘片、复方地龙片。
(单方验方)
1.炙麻黄6克,桔梗6克,白果12克,杏仁12克,茯苓12克,桑白皮9克,苏子9克,法半夏9克,生石膏24克,地龙30克,甘草3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白果(打)7只,鱼胆草15克,半边莲15克,地龙15克,黄芩9克,鹅不食草6克,穿山甲6克,蜈蚣3克,炙甘草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饮食疗法)
1.萝卜茶:白萝卜500—1000克。水煎代茶。
2.萝卜马蹄汁:白萝卜,马蹄皮共捣汁各60克。炖热服。
3.丝瓜煎:生小丝瓜(连蒂)数条,切断,放砂锅内煮烂,取浓汁服。
4.饴糖萝卜豆腐:豆腐500克,麦芽糖60克,生萝卜汁1杯。混和煮开,每日2次分服。
5.地龙末:广地龙干略炒去腥味,研末,每次3—6克,每日服3次。
◎缓解期
发作期,经治疗转入缓解期。缓解期见哮喘时发时止,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欲减少,舌淡红,苔白等。应注意补肺脾肾三脏。临床常见的证候有肺脾气虚型,肺肾阴虚型,肺肾阳虚型,它们的辨证治疗与慢性支气管炎相同,治疗方药,成药单方验方,饮食疗法,参见慢性支气管炎。
此外一些反复发作而有明显季节性的吸人型病人,还可采用以下预防发作的食疗方法。
(饮食疗法)
1.人参核桃胎盘粉:于每年发作前3个月开始,每晚睡前以1—3个生胡桃肉(连胡桃肉的紫衣),与1-3片生姜,一片生丽参同细嚼,嚼烂后咽下。同时吞服人或动物的胎盘(或脐带)粉8克,如此持续3—4个月。
2.北瓜(亦称金瓜、桃南瓜)膏:北瓜、饴糖各1500克、生姜汁60克。将北瓜去子洗净,切小块,煮透去渣留汁,浓缩后加入饴糖,再熬10分钟,最后将姜汁倒入搅拌即成。最好于哮喘发作前连服二月,早晚各15克,开水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