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肺炎

第四节 肺炎

肺炎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肺实质炎症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因以感染最常见,临床主要症状为寒战、高热、咳嗽、咯痰、胸痛等。

本病发病率高,据估计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患肺炎,年发病率约2/1000,死亡约12万5千人,死亡率1/10000万,居各种死因第5位。1990年WHO统计全球人口死因顺位,急性呼吸道感染仅次于心血管病居第2位。特别是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较高。肺炎在临床上有两种分类方法:按病理解剖学分类可分为大叶性、小叶性和间质性肺炎;按病因学分类可分为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和原虫等感染性肺炎。为有利于治疗,目前诊断多按病因学分类。肺炎病原体以细菌常见,成人约占80%,儿童虽然病毒性肺炎增加,但细菌性肺炎仍在70%左右。

肺炎属于中医学“风温”、“肺热病”、“咳嗽”、“肺炎喘嗽”病证范畴。

一、病因病机

(一)中医

中医学对肺炎的病因病机认为,素禀正气不足,肺气失于固密,或寒温失调,起居不慎而致肺卫外机能减弱时,均可导致外邪乘虚侵入而发病。其致病原因主要是外感风热病邪,或风寒之邪人里化热。风热之邪侵袭人体,从口鼻皮毛而人,首先犯肺。或风寒束表,卫气郁阻,肺气不宣,邪郁化热,热壅于肺。肺合皮毛而统卫气,故病之初期,外邪初犯肺经,卫气郁而不宣,皮毛开合失司,肺失宣发,而出现畏寒、寒战、高热,头痛、身痛、咳嗽等卫气与外邪抗争的卫分表证,此时以卫表症状为主,故虽有咳嗽,但痰不多,或咳嗽不甚。继而,热人气分,肺热郁蒸,故见身热不恶寒;热邪灼津成痰,形成痰热阻肺,而出现咳嗽、气促、鼻煽、痰黄而粘;痰热内阻,肺络失和而致胸痛;若热盛损伤肺络,则见咯血;肺与大肠相表里,痰热壅盛,热灼肠液,府实里结,则大便秘而不行。本病病位主要在肺,病机以痰热交阻、肺失宣肃为主要变化。在一般情况下,经过卫、气分阶段,病邪可逐渐解除。若邪气过盛,正不胜邪,邪气人里并内传营血,则见面唇青紫或衄血发斑;甚至邪热内陷、逆传心包、蒙闭心窍,出现神昏诺语或昏愦不语。若邪热郁闭不宣,热深厥深,则见四肢厥冷。邪热太盛,正气不支,或汗出太过,阴液骤耗,脉微欲绝,为阴竭阳脱之危象。若治疗得当,邪退正复,可见热病恢复期气虚阴伤之低热,手足心热或口舌干燥,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之证候。

(二)西医

西医认为肺炎的病因繁多,如前所述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衣原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等引起。在各种病因中细菌为最常见。在院内感染的肺炎中,肺炎球菌约占30%,葡萄球菌占10%,而革兰染色阴性杆菌约占50%,且病死率高。院外感染仍以肺炎球菌为主(约40%)。机体免疫力低下者容易伴发肺部卡氏肺孢子虫、军团菌、鸟型分支杆菌、结核菌、弓形体、巨细胞病毒等感染。

肺炎的病理:正常的呼吸道防御机制使隆突以下呼吸道无菌,当人体防御机能低下时,病原体到达下呼吸道滋生繁殖,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肺泡内有纤维蛋白渗出和细胞浸润,气体交换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以下根据解剖分类详述。大叶性肺炎:病原菌先在肺泡引起炎症,以后蔓延至其他肺泡以致部分肺段或整个肺段、肺叶发生炎变。典型表现为肺实变,病理改变有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和消散期。肺组织充血水肿,肺泡内浆液渗出和红、白细胞浸润吞噬细菌,继而纤维蛋白渗出物溶解、吸收,肺泡重新充气。但实际上四个病理阶段并无绝对分界,在使用抗生素情况下,这种典型的病理分期已不多见。致病菌多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及一些革兰染色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克雷白杆菌所致肺炎常呈坏死改变,且容易引起空洞。

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病原体经支气管侵入,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炎症。常继发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及长期卧床的危重病人。可由肺炎球菌、葡萄球菌、腺病毒、流感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引起。支气管管腔内有分泌物,病变常累及下叶。

间质性肺炎:以肺间质炎症为主。多并发于小儿麻疹和成人慢性支气管炎,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支气管壁和支气管周围组织受累,有肺泡壁增生和间质水肿。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1.病史肺炎球菌性肺炎常有受寒、劳累、雨淋等诱因或伴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多见于老人和小儿,常继发于流感、麻疹等呼吸道病毒感染或继发于皮肤疮疖等感染。革兰阴性杆菌性肺炎常见于年老、嗜酒、久病体弱、慢性肺部疾病、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支原体性肺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常有家庭、学校或兵营的小流行。病毒性肺炎多发于婴幼儿,也可见于老年体弱者,常有病毒感染病史。军团菌肺炎一般为流行性,也可散发,易发生于中老年,尤其是激素治疗的患者。

2.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体温可达39℃-40℃,胸痛,咳嗽,气急,咯痰。肺炎球菌性肺炎痰呈铁锈色;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痰呈脓性或脓血性;肺炎杆菌性肺炎痰呈脓性或棕红胶冻状;绿脓杆菌性肺炎痰呈绿色脓痰;厌氧菌性肺炎痰常伴臭味;支原体肺炎可有少量粘液或血痰;病毒性肺炎咯少量粘痰;军团菌肺炎则咯少量粘液痰或有血丝。重症肺炎可出现休克和神经系统症状如神志模糊、烦躁不安、嗜睡、谵妄和昏迷等。

(二)体征

肺炎球菌性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肺炎杆菌性肺炎等细菌性肺炎典型者,其患侧胸部叩诊呈浊音,语颤及语音增强,听诊可闻废管状呼吸音和湿哕音或胸膜摩擦音。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的肺部体征多不明显,少数患者偶有干湿哕音。危重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面色苍白、紫绀、伴有休克者可见血压下降及四肢湿冷、少尿或无尿、脉速而细弱等表现。

(三)常见并发症

肺炎常见并发症主要有败血症、肺脓肿、脓胸、脓气胸、呼吸衰竭、中毒性心肌炎。

三、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

肺炎球菌性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肺炎杆菌性肺炎等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伴核左移或有中毒颗粒。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数正常或略增多。

(二)痰液检查

肺炎球菌革兰染色为阳性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亦为革兰染色阳性球菌,肺炎杆菌及绿脓杆菌为革兰染色阴性杆菌。痰培养可确定致病菌,支原体肺炎痰培养分离出肺炎支原体则可确诊,病毒性肺炎痰细胞检查胞浆内可出现包涵体,病毒分离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血清学检查

病毒感染常用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双份血清的效价均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近年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是早期和快速特异性的诊断方法。支原体肺炎冷凝集试验,以1:32以上为阳性,特别是滴度逐渐递升对诊断有帮助。军团菌肺炎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患者血清抗体滴定度,凡恢复期血清滴定度比急性发病期升高4倍以上达≥1:128,或单份恢复期血清滴定度达≥1:256时即可确诊。

(四)X线检查

肺炎球菌性肺炎早期x线胸片可见均匀的淡影,大叶实变为片状均匀致密阴影,多呈叶、段分布。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早期可呈大片絮状、密度不均的阴影,呈支气。

四、中医辨证治疗

肺卫风热型(初期)

(临床表现)恶寒或寒战、发热、头痛身疼,咽喉肿痛,咳嗽,痰白或微黄而粘,胸闷或隐痛,口干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方药)银翘散:金银花10克,连翘9克,淡豆豉9克,牛蒡子9克,薄荷5克(后下),荆芥穗6克(后下),桔梗9克,甘草6克,淡竹叶9克,鲜芦根9克;或合五味消毒饮(金银花12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0克,青天葵10克)加减。

(成药)银翘解毒丸,每次服1丸,每日2-3次;或用羚翘解毒丸,每次服1丸,每日2—3次。还可选服桑菊银翘丸(散)、羚翘解毒丸,犀羚解毒丸。

(单方验方)

1.鱼腥草30克,北杏仁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3次。

2.桑白皮30克,鱼腥草30克,桔梗10克。水煎服,每日2-3次。

3.虎杖60克,鱼腥草30克,大青叶30克,瓜蒌仁15克。水煎服,每日1-2次。

(饮食疗法)

1.大蒜浸液:大蒜籽100克,去衣捣烂,和温开水200毫升,浸渍4小时,过滤取汁备用,每4小时口服10毫升,连服2—3天。

2.橄榄煲罗卜:同急性气管炎之风热犯肺型。

3.万青菊糖水:同上。

4.鱼腥草煲猪肺:同上。

邪热壅肺型(中期)

(临床表现)壮热、但热不寒、出汗、口渴,咳嗽、胸痛,咯痰黄稠或铁锈色痰或带血丝,鼻煽气粗,尿赤便结,舌质红,苔黄干,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痰。

(方药)麻杏石甘汤(麻黄9克,北杏仁12克,石膏25克,甘草6克),合千金苇茎汤(鲜芦根30-60克,薏苡仁30克,冬瓜仁30克,桃仁12克)或合泻心汤(大黄9克,黄芩9克,黄连9克)。

(成药)清肺抑火丸,每次服1丸,每日2次;或用二母宁咳丸,每次服1丸,每日2次。还可选服止嗽高果丸,竹沥化痰丸。

(单方验方)

1.石膏30克(先煎),苦参30克,莱菔子30克。水煎服,每日1—2剂。

2.银花24克,连翘15克,黄芩15克,鲜芦根30克,七叶一枝花12克,大力子12克,北杏仁9克,生石膏30克,虎杖根30克,野荞麦根30克,麻黄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饮食疗法)

1.马齿苋粥:马齿苋30克,白米50克。煮粥食用(加败酱草30克,效果更佳)。

2.败酱瓜仁芦根粥:败酱草30克,鲜芦根30克,冬瓜仁15克(鲜品25克),白米50克。煮粥。

3.银花紫草糖茶:银花30克,紫草根15克。水煎,加红糖适量调味服。

4.冰糖炖猪胆:猪胆连汁1个(或鸡胆2-4个,升鹅胆1个),加冰糖30克炖服。

气阴两虚兼痰热未清型(后期)

(临床表现)咳嗽,微热,自出汗,五心潮热,神疲乏力,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9克,石膏20克,麦冬12克,人参6克,半夏9克,粳米30克,甘草5克。或合用沙参麦冬汤:沙参15克,麦冬10克,玉竹10克,桑叶9克,天花粉15克,白扁豆12克,甘草5克。

(成药)清痰补肺丸,每次服1丸,每日2次;或用养阴清肺丸,每次服1丸,每日2次。还可选用琼玉膏,保金丸,蛤蚧养肺丸。

(单方验方)

1.沙参20克,麦冬15克,桑叶10克。水煎服,每日1—2剂。

2.黄连3克,黄芩9克,淡豆豉9克,焦山栀9克,沙参9克,杏仁9克,瓜蒌皮9克,地骨皮9克,知母9克,芦根60克,茅根30克,玄参15克,薏苡仁15克,石膏24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饮食疗法)

1.西洋菜南杏煲猪肺:西洋菜500克,南杏仁15克,猪肺500克。将猪肺洗净切块,煲汤服食。

2.川贝雪梨煲猪肺:川贝母15克,雪梨2个去皮切块,猪肺250克。将猪肺洗切块,加冰糖少许,清水适量,慢火熬煮3小时后服食。

3.柚肉菜干北芪猪肉汤:柚肉5瓣,白菜干60克,北芪15克,猪瘦肉250克。煲汤服食。

4.蔗汁淮山糊:淮山60克捣烂,加蔗汁半碗(或加梨汁、马蹄汁亦可)。隔水炖熟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