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

第三节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作持续3个月以上。(或发病累计至少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排除心肺其它疾病引起的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心脏病。即可作出诊断。

本病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特点。

慢性支气管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患病人数较多,病死率高,近年对我国北部及中部地区102230成年人调查,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为4%,北方较南方高,40岁以上患病率更高,老年人可达15%-30%,特别是在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地区发病率更高。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的“咳嗽”、“喘证”范畴。

一、病因病机

(一)中医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复感外邪诱使病情逐渐加剧。病理性质有虚实两方面,有邪者为实,因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无邪者属虚,因肺不主气,肾失摄纳。但本病发作时,多属本虚标实之候。

肺主气,司呼吸,通于外,又主皮毛,宣行卫阳之气,肺以清肃下降为顺,壅塞为逆。长期咳嗽、喘促等迁延失治,痰浊潴留,肺失宣降日久导致肺虚,成为发病的基础。《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说:“肺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咳逆,短气也。”肺虚卫外不固,外邪六淫,首先犯肺,每易反复乘袭,或内伤于饮食,情志劳欲,诱使本病发作,病情日益加重。

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每多首先犯肺,导致肺失宣降,上逆而为咳,升降失常而为喘。饮食不节、烟酒、辛辣、肥甘厚味嗜之既久,则痰浊内生,是形成本病的原因之一,已有既病之躯,再伤之于食,则诱发和加重病情;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反侮肺金;劳欲过度,耗伤肺肾之气,均致肺虚失主,升降失常。若肺病及脾,子耗母气,脾失健运,则可导致肺脾两虚。肺虚及肾,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可致气喘日益加重,吸人困难,呼吸短促难续,动则更甚。肺与心脉相通,肺气辅佐心脏运行血脉,肺虚治节失职,久病及心,故可出现血脉瘀阻。心阳根于命门真火,如肾阳不振,进一步导致心肾阳虚,可出现喘脱等危候。

(二)西医

(一)外因

1.感染因素病毒和细菌都与慢支的发生、发展及反复加重有密切关系。常见致病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及奈瑟球菌4种为最多见;病毒以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多见。在机体防御功能低下时,病毒的感染引起支气管粘膜损伤,为细菌的继发感染创造了条件。

2.吸烟现今公认吸烟为慢支最主要的发病因素,吸烟能使支气管上皮纤毛变短,不规则,纤毛运动发生障碍,降低局部抵抗力,削弱肺泡吞噬细胞。

3.理化因素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氟气等)的慢性刺激,均可使支气管粘膜发生慢性炎症,削弱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为细菌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促使本病的发生。

4.气候寒冷常为慢支发作的重要原因和诱因。慢支发病及急性加重常见于冬季。患病率在高山区比平原为高,北方较南方高,可能与气候寒冷有关。寒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除减弱上呼吸道粘膜有防御功能外,还能通过反射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膜血液循环障碍和分泌物排出困难等,导致继发感染。

5.过敏因素喘息型慢支患者有过敏史者较多。许多抗原性物质,如尘埃、尘螨、细菌、真菌、寄生虫、花粉以及化学气体等,都可成为过敏因素而致病。

(二)内因

1.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减低在正常情况下,下呼吸道始终保持无菌状态。全身或呼吸道局部的防御及免疫功能减退、免疫球蛋白减少、组织退行性变、肾腺皮质激素分泌少、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退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机能衰退等导致患病率较高。

2.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支气管粘膜的迷走神经感受器反应性增高,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对正常人不起作用的微弱刺激,可引起支气管收缩痉挛、分泌物增多,而产生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综上所述,慢支的病因是多因素的。一般认为,在机体抵抗力、气道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反应性的基础上,有一种或多种外因的存在并长期反复相互作用,可发展成为慢支。如长期吸烟损害呼吸粘膜,加上微生物的反复感染,可发生慢支。

由于细支气管粘膜肿胀、粘液腺增大、粘液潴留于管腔内、缺氧和过敏可使支气管发生痉挛,支气管腔部分阻塞,导致细支气管狭窄及产生活瓣作用,吸气时支气管舒张,气体尚能进入肺泡,但呼气时支气管过度缩小、陷闭而呼出困难,继而肺泡压力增大,肺泡过度膨胀而形成肺气肿。肺部感染、炎症可直接侵袭破坏肺组织、纤维组织增生,使肺泡供血减少,弹性减弱,致肺泡壁破裂,融合成肺大泡而形成肺气肿。由于肺部感染引起肺小动脉炎症改变,以及肺小血管痉挛,狭窄闭塞,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血液供应减少,造成肺组织局部缺血,引起肺泡壁弹性减退,更易促成肺气肿发生。慢性支气管炎形成的肺气肿,以小叶中心型多见,也可累及整个小叶。而a l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引起的肺气肿属于全小叶型肺气肿。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咳嗽:初起日间咳嗽为主,病情进一步加重则日夜均咳,后期则夜间咳嗽为主。

2.咳痰:粘液性痰,合并感染时有脓性痰。

3.喘息:逐渐加重,活动后明显。在发病过程中,常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冬季发病多,随疾病进展,急性加重变得频繁。慢性支气管炎后期导致阻塞性肺气肿时可发生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并可发生肺源性心脏病。

(二)体征

早期慢性支气管炎体征可不明显。通常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时胸部听诊可有呼气延长或呼气时干哕音。随疾病进展出现胸廓过度膨隆,前后径增加,横膈运动受限,呼吸音减低,心音遥远。此外两肺底或肺野可有湿性锣音及(或)干性哕音。晚期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常采取身体前倾位,颈肩部辅助呼吸肌参加呼吸运动。呼吸时常呈缩唇呼气。有口唇发绀及右心衰竭体征。

(三)临床分型、分期

(一)分型

1.单纯型:反复咳嗽、咯痰而无喘息。

2.喘息型:除反复咳嗽、咯痰外,还伴有明显的喘息症状。

(二)分期

1.急性发作期:出现明显的症状加剧,可有发热、咳嗽变频,痰量增加,可有脓性痰。或伴有白细胞总数增加。

2.慢性迁延期:咳嗽、咯痰、气短呈慢性迁延状态持续一个月以上。

3.缓解期:咳嗽、咯痰、气短有显著好转,一般不是症状消失。如咳嗽每日少于30声,痰量少于20ml即转为缓解期。

(四)常见并发症

慢性支气管炎常见并发症有:①肺部急性感染;②阻塞性肺气肿;③自发性气胸;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三、实验室和其它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合并感染时,血白细胞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有喘息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常升高。

二、动脉血液气体分析早期可有轻至中度低氧血症,晚期可同时出现高碳酸血症。

三、痰液检查涂片检查主要为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提示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培养检查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等。

四、x线检查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活动减弱,膈肌下降且变症。两肺野的透亮度增加,有时可风愕限性透亮度增高,表现为局限性肺气肿或肺大泡。肺血管纹理外带纤细、稀疏、变直、内带则血管纹理可增粗和紊乱。心脏常呈垂直位,心影狭长。

五、肺功能检查气流阻塞是通过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PEV )和FEV,与肺活量(VC)或用力肺活量(FVC)的比例减少来确定的。最大呼气峰流速(PEF)与最大呼气流量一容积曲线(MEFV)也可作为大致可资比较的气流阻塞指标。PEV /FVC、FEV %、RV/TLC、RV对确立气流阻塞及其严重程度,对肺气肿诊断有重要意义。根据PEV %下降,将肺气肿分为I级(≥70%),Ⅱ级(50%-69%),Ⅲ级(≤50%)。

四、中医辨证治疗

湿痰犯肺型

(临床表现)咳嗽多痰,痰白而稠,胸脘作闷、肢体困重,纳减,苔白厚腻,脉弦滑。

(治法)燥湿化痰。

(方药)半夏厚朴汤:半夏9克,厚朴6克,紫苏6克,茯苓12克,生姜3片;或合用二陈汤(半夏6克,陈皮4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加减。

(成药)二陈丸,每次服1丸,每日3次;或用陈夏六君丸,每次服1丸,每日2次。还可选用杏苏二陈丸、清气化痰丸。

(单方验方)

1.陈皮15克,椿根皮15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黄芪24克,旋复花10克,地龙6克,百部10克。将上述药物制成0.31克的浸膏片54片,每次服6片,每日3次。

(饮食疗法)

1.大蒜黄桔饼:桔饼30克,大蒜15克。切碎,加水适量者,去渣饮用。

2.萝卜腊鸭肫汤:萝卜250克,腊鸭肫1个,陈皮6克。煲热服食。

3.杷叶生姜薏仁粥:炙枇杷叶15克,生姜15克,薏苡仁20克,大米适量,煮粥食。

4.柚子肉炖鸡:柚子1个(去皮留肉),雄鸡1只(约500克)去毛脏洗净,共炖饮汤食肉。

外寒内饮型

(临床表现)咳嗽气喘,痰多泡沫,无汗,恶寒,口淡不渴或口干不欲饮,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微肿,舌质淡,苔白滑,脉弦紧。

(治法)解表温里,宣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合剂:麻黄6克,桂枝6克,芍药15克,甘草6克,干姜6克,细辛6克,法夏6克,五味子5克。

(成药)小青龙合剂,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或用半贝丸,每次服l丸,每日2次。亦可选用保肺丸、半夏片、半夏露、橘贝半夏曲。

(单方验方)

1.葱须10克,荆芥6克,生姜10克,甘草6克。水煎2次,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

2.桔梗9克,生麻黄3克,细辛3克,五味子9克,半夏9克,桂枝9克,生石膏3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饮食疗法)

1.葱白粥:见急性气管炎之风寒束肺证。

2.姜汁北杏猪肺:猪肺250克(洗净切块),北杏15克。煲汤。汤将好时人姜汁1—2汤匙,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猪肺。

3.柠檬叶猪肺汤:柠檬叶15克,猪肺150克(洗净切块)。煲汤,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猪肺。

4.生姜夹柿饼:去皮生姜6克,柿饼1个(切成两边)。生姜切碎夹在柿饼内,以文火焙热,去姜吃柿饼,或同吃均可。

外寒内热型

(临床表现)咳嗽音嘎,痰稠难咯,恶寒,鼻塞,口渴,咽痛,或有身热,甚则气逆而喘,舌尖红,苔白腻或微黄,脉浮滑数。

(治法)散寒清热。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6克,杏仁12克,石膏25克,炙甘草6克,鱼腥草30克。

(成药)解肌宁嗽丸,每次服1丸,每日3次;或用气管炎糖浆,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还可以选用止咳化痰丸,清肺化痰丸,止咳定喘丸。

(单方验方)

1.胡黄连12克,蒲公英15克,苦参30克,生甘草6克,麻黄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2剂。

2.麻黄6克,苏子10克,黄芩10克,桑白皮12克,北杏仁10克,鱼腥草12克。水煎2次,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

(饮食疗法)

1.生姜鸡胆饮:生姜6—10克,水煎半杯调鸡苦胆2—4个服,每日2次。

2.姜葱萝卜煲豆腐:萝卜300克,豆腐200克。水煮,将熟人生姜,葱白各适量(共捣)服食。

3.芫妥万寿菊糖水:万寿菊、芫妥各15克。水2碗煎至1碗,去渣,加红糖适量调服。

肺脾气虚型

(临床表现)咳嗽痰白而稀或泡沫,自汗,气短,纳减,便溏,神疲乏力,声低懒言,每遇风寒咳痰或喘息发作加重,舌质淡,苔白,脉虚。

(治法)益气除痰。

(方药)六君子汤:人参10克(或用党参20克),茯苓20克,白术10克,陈皮3克,制半夏6克,炙甘草6克。

(成药)陈夏六君丸,每次服1丸,每日3次;或用金水六君丸,每次服1丸,每日3次;或用金水六君丸,每次服1丸,每日3次。还可用参贝陈皮丸、保肺丸。

(单方验方)

1.陈皮6克,半夏9克,党参30克,茯苓2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蛤蚧2只,高丽参24克,川贝母30克,银花48克,黄芪30克,阿胶30克,桑白皮12克,法夏24克,五味子24克,苏子24克,茯苓30克,沙参30克,麦冬30克,白果30克,米壳48克。研末炼密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每日2次。

(饮食疗法)

1.党参汤:党参30克,橘皮10克,苏叶15克,砂糖150克。加水2000毫升,水煎代茶。

2.黄芪肉合粥:黄芪、百合各20克,白米50克。煮粥食用(或加苡米20克亦可)。

3.姜汁牛肺糯米饭:牛肺150~200克,糯米适量。文火煮饭,饭熟人生姜汁15毫升拌服。

4.党参北杏煲猪肺:猪肺250克,党参20克,北杏10克。煲汤,调味饮汤食猪肺。

肺肾阴虚型

(临床表现)咳嗽时作,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或伴喘息,咽干口燥,失眠,盗汗,五心烦热,面色潮红或颧红,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弱。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七味都气丸(熟地黄25克,山茱萸10克,山药15克,茯苓12克,丹皮9克,泽泻9克,五味子6克),合参蚧散(人参10克、蛤蚧1对);或用百合固金丸(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麦冬10克,贝母10克,百合15克,当归12克,炒芍药15克,玄参12克,桔梗10克,甘草6克)。

(成药)百合固金丸,每次服1丸,每日2次;或用七味都气丸,每次服1丸,每日2次;还可选用服人参固本丸,养阴清肺丸、琼玉膏。

(单方验方)

1.百合30克,连子30克,川贝母10克,麦冬1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2.紫河车粉30克,百部120克,鸡蛋壳90克,党参120克,沙参120克,五味子60克。晒干研细末,水煎成膏状,再加入防腐剂即可。每次服5毫升,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饮食疗法)

1.百合杏仁粥:鲜百合50克(干品亦可),南杏仁30克(去皮尖),白米或糯米50克。煮粥加糖服。

2.沙参玉竹煲老鸭:沙参、玉竹各30—50克,老鸭去毛脏洗净半只或1只。文火煮1小时以上,调味后饮汤吃鸭。

3.淮山圆肉炖水鱼:淮山、圆肉各15—20克,水鱼1只。将水鱼去肠脏切块,与上药放炖盅中炖服。

4.冬虫草炖水鸭:水鸭1只去毛脏,冬虫草12克置人鸭腹内,放炖盅内炖熟,调味饮汤食鸭肉。

肺肾阳虚型

(临床表现)咳喘久作,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痰稀色白或如泡沫,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桂枝6克,附子9克,熟地黄15克,山萸肉9克,山药12克,茯苓15克,丹皮9克,泽泻9克。喘甚者合用黑锡丹:黑锡3克,硫黄3克,川楝子9克,葫芦巴9克,木香6克(后下),炮附子9克,肉豆蔻9克,阳起石9克,沉香6克(后下),茴香6克,肉桂3克(冲服),补骨脂9克。

(成药)金匮肾气丸,每次服1丸,早晚各1丸。还可选服右归丸,参茸蛤蚧保肾丸,黑锡丹等。

(单方验方)

1.丝瓜叶10克,核桃仁30克,附子10克,熟地20克,生姜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附子9克,肉桂6克(冲服),熟地24克,山萸肉9克,淮山15克,五味子10克,麦冬10克,黄芪20克,沉香6克(后下),补骨脂9克。水煎服,每日1剂。

(饮食疗法)

1.人参胡桃煎:人参5克,胡桃6枚去壳打碎。煎汤服之。

2.青蛙炖胡椒:大青蛙1只去内脏洗净,胡椒10粒放入青蛙腹内用线缝合,放炖盅内炖熟,饮汤食青蛙。

3.麻雀炖冰糖:麻雀2只或鹌鹑1只去毛脏,冰糖15克。炖服,服时兑入黄酒亦可。

4.冬虫草炖胎盘:冬虫草15克,鲜胎盘(人、猪、牛胎盘均可)半个至1个。隔水炖服。

5.韭菜炒鸡蛋:鲜韭菜100克洗净切碎,鸡蛋2枚去壳搅匀,加生油,食盐同炒熟佐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