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传说与《岱边姓氏歌》

姓氏传说与《岱边姓氏歌》

岱边是千年古村,在千年的播迁过程中,形成至今的汉族男性十八姓氏聚居行政村,这在长乐单一的人口仅2000 多的行政村可能是绝无仅有。据传说,岱边历史上曾经有何姓、花姓和盆姓居住(在岱边山上墓碑记载可资证明),后由于谢姓移居岱边,这几个古老姓氏逐步衰落消失。《长乐史志》和《陈氏谱志》记载,岱边是长乐最大姓氏陈氏的第一个落脚点和聚居地,是长乐陈氏的最早源流地之一。据传说千年长乐建县前的岱边,也有众多望族权姓人群居住,后由于吴航头设立为县署衙门,这些望族权姓也就纷纷移居吴航。宋明两朝,岱边四十几位进士的后代当时就散播在全国各地,并不在岱边繁衍生息。虽然有许多族姓贤人升迁高就,离开岱边远播他方,但仍然有众多族群不断向岱边集聚。几经千年迁移变动,最后形成至今的十八个以上姓氏族群聚居,现在这些十八姓氏的子孙的足迹也已经遍布了全世界。岱边虽然族姓众多,但千百年来和谐相处,有联云:五百岁流风未艾,十八姓和气一团。岱边村民为此原创了福州话《岱边姓氏歌》,现摘录于此与大家共享:

林陈李张罗郑高,

谢周杨丁江卓柯;

尚有欧阳吴冯许,

总共姓氏十八多;

祖籍中原共患难,

血脉涌动炎黄波;

姓氏不同皆亲戚,

村民都是兄弟哥;

乡村振兴新时代,

生态绿化讲环保

要建美丽乡村好,

为党政策唱赞歌。

(村民张克芳编唱)

虽然岱边地理独特,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的风云际会,历史没有给岱边机会,千年古村变化不大,特别是县治署衙与岱边擦肩而过后(也就是说由于岱边在唐朝设县选址上的落选),即使文风鼎盛的宋明时期,虽然有四十几位进士及第,都不能改变岱边这一美丽村庄被遗忘的境遇,至今成了千年民间传说的秧田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