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风情

风俗风情

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对民众影响最深的是道教。岱边村民众通常求神明庇佑,去邪镇魔,合家平安,办事顺利。村民共同信仰供奉帝爷五灵公、九使爷广烈侯、松溪寺临水娘娘、九天府元帅爷等,此外,各族姓尚有自己的大王宫和神明。岱边村的祠、寺、庙、堂、宫、境、社、庵、府星罗棋布。本村有“龙溪、金銮、翰林、魁山、荣林、凤池、上林”七境大王宫,七境大王宫中除龙溪(林姓)、金銮殿(陈周等姓)倒塌,上林社(郑姓)拆除外,其中四境宫尚在,有的作为住家之用,其中魁山社是高、卓氏新建的。祉园林、杨、罗三盟亲合供白马庙,其他各姓都有自己的社境。岱边自然景观曾有“十景”,乡社人文景观曾有“七境”,“翰林境”属谢李等姓、“荣林境”属张姓,郑柯丁与张合用凤池社。神社庙宇林立不衰,有九天府、三保寺、观音堂(一是堂)、帝爷寺、临水宫、白马寺、玄帝庙、大公庙等。如今十九姓氏,乡亲一向和谐共处,勤俭共生。

村民重视神社活动,正月元宵节前后三天,各境大王宫排夜宴供大王,也是村民农闲娱乐、春酒参拜活动,联谊友情,早前也有和孝里、丰山互访引香以示睦邻友好。正月十六日七境大王宫所属弟子男丁全出动,联合大巡游。在陈厝前埕大集合,以村中年龄最大的男人为乡长,用帝爷名义作中人公道主持抽签仪式。头名先行者,兴高采烈,雀跃自豪,顿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烟花怒放,各境大王牌灯高照,儿童持牌灯仔尾随长长队伍穿街过巷,村头村尾,全村各境大巡游。男妇老幼齐欢乐,元宵灯笼五光十色,灯火辉煌,热闹非常。

岱边人的信仰是多元化的,儒道释三教共尊,基督教、天主教和谐相处,各种信仰兼容并蓄,花开千树。经过千百年来的融合,其仪式已与世俗的祖先神灵信仰社会生活合而为一。一个人的信仰,影响其生活方式和人生选择。长乐先民重视教育,儒家思想拥有牢不可破的地位。忠孝节义,口耳相传,积淀深厚。吴航大地上建孔庙、文昌阁,供奉孔子、文昌帝君和奎星等。它传播的是一种学文习礼、积极进取的人生理念。天天耳濡目染,必然渐渐虔心向学。同时,佛教在长乐的传播历史久,影响深,寺庙多。

在民间,古时文人信文昌帝君和奎星,他们应考前先拜奎星,祈求金榜题名;武士信奉美髯公关羽,现在,有的商人也信奉关公,把他视为财神。农耕时代,农民最盼望的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春秋两季,他们都要拜土地神,祈求和答谢神灵赋予的浩浩神恩。渔民和航海者则拜海神,商人多供奉财神,祈求财运亨通,生意兴隆。城隍,是本地地头神,管喜庆。玄天上帝,管水,水边的村庄都建有玄天上帝庙。不同的乡村,不同的生活圈,信奉的“神明”也不同。不少村庄都建齐天府祭祀,民众希望能像孙悟空那样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此外,有的村庄建了白马王庙、大使庙等。供祀忠勇之人,弘扬扶危济困、舍身救人的精神。民间信仰中渗透着惩恶劝善的思想,有的寺庙联中写道:“念有奸佞,任你焚香无益;心存正直,见我不拜何妨。”

岱边民间信仰、宗教化人也非常有自己特色。比如:村民赴美前多有向村“保护神”首选田元帅许愿,事成者,有许必有谢,这是道教信徒的传统。八月份岱边大戏连连,元帅府香火旺盛空前。农历八月是岱边村最为热闹季节,也是村民最丰富文娱活动期,戏曲连台、放映电影、巡游迎神接踵而至,旅居海外村民多趁期择日回乡与元帅爷庆祝圣诞。

岱边村供奉北涧五灵公,张、钟、刘、史、赵五位帝爷也是福州地区民众信仰的镇邪驱魔保境安民之保护神。松溪寺临水娘娘是妇女儿童的保护神,名陈靖姑,福州下渡人,相传得道古田县后成神受人间香火。九使寺广烈侯是九位有功勋的臣子,受当朝帝王封侯赐金腰带及侯爷官袍。元帅府是为纪念唐玄宗天宝时代乐府臣子因抗安史叛乱,被俘不屈,壮烈牺牲。后人尊崇他忠义气节,玉封九天府为神受人间烟火,道光年代由谢氏上祖奉回本村供拜,元帅英烈威严神恩浩荡,最受村民敬仰,成本境长胜保护神。观音堂(一是堂)是佛教静修地,内供奉佛祖和观世音菩萨。“文革”期间曾一度停止活动,活动场所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自从改革开放后,恢复宗教活动,各庙宇修缮一新。

古语说:“虔心敬神有神在”“佛在你心中”。这是非常有智慧的训示,实质是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虔心信神佛以后,可以获得信心、勇气和精神力量去克服困难扭转乾坤,达到“神助我也”的心理暗示。但对于作奸犯科,伤天害理者,却是“举头三尺有神明”“磕头烧香皆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