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三: 损小利 获信誉
一些企业为了眼前利益,大量制造,倾销低次产品,把自己很响的牌子砸了,这无异于杀鸡取蛋,只有愚人才会这样做。
1987年6月19日,四川绵阳市个体户石万春,当众把一批价值1020元的假劣香烟、奶粉销毁,对于他来说虽然损失了1020元,但他不出售伪劣商品的行为,为他赢得了信誉,赢得了社会赞许,这是比金钱更宝贵的。
管理的根本是什么?是信用。老板信赖依用去管理他的下属而下属通过信用来获得报酬。古时候,作为统帅需要对下属和士兵保持信誉,严必信,信必果,从而确立自己的威信。所以,古代军事家指出:“凡与敌战,士卒蹈万死一生之地,而无悔惧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上好信以任诚,则下用情而无疑,故敌无不胜。法曰:信则不欺。”可见,作为老板,如果讲究信誉,任用忠诚的人,那么部下就会尽力而不是三心二意地作战,只有这样才能战无不胜。兵法上说:将帅讲究信誉,部下对将帅就忠诚。
战国时期,商鞅实行变法。为了取信于民,他先做了件立信的事。一天,他指着南门的一根三丈长的木杆说,谁能把它搬到北门,赏给十金。很多人不信,认为这根木头连小孩都扛得动,哪用得了十金?商鞅又说:有能扛去的,赏五十金。这时有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果然赏给此人五十金。这时老百姓才相信了,说:“商鞅是一个守信用的人。”这时他再推行变法,秦人皆信,变法很快推开了。由此可见,“言必信,行必果”是立信的关键。
纵观已趋合理竞争的商业市场,信誉之战已成为企业生存的生死之战。取信于民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重口齿,也好重要,凡是应承的,都要做到”。这是作为企业管理者所必须做的。
活学活用:
日本企业家把日本的企业文化移植到美国工厂,着眼于人的文化管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两个事例的时间、地点、行业不同,但管理观念、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的转变却是共同的,排除巧合的可能,事实雄辩地证明:优良的企业文化蕴含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巨大力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夺取胜利的制胜之道。
一种成功的管理模式能使一个奄奄一息的企业重获生机。可见管理模式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不过管理模式是人创造出来的,千万不要千篇一律,照抄别人的,一定要讲究适合自己的条件。
信用,无论对树立老板在公司内部还是外部的形象,都极为重要,作为老板,必须学会以诚待人,以信取胜。
舍小而求大,吃小亏得大便宜,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