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次生植被类型占优势,森林群落结构简单
长期以来由于喀斯特地貌,加之生活方式改变,自然生态系统次生性明显,人工生态系统变为主体。观山湖区现有的植被类型多为各类次生林、灌丛、农田果园等次生植被类型,如红淡比林、马尾松林、华山松林、杉木林、马桑灌丛、箬竹灌丛等,但森林的结构单一,乔木层高度较低,灌丛和草丛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或抛荒地。农田果园广布于低丘、台地和平原地区。大部分森林成为了次生林,原生植被的常绿阔叶林仅见于东林寺后山,生物多样性正面临城市新一轮发展带来的压力。次生林主要分布在九龙山脉(图3.8)、百花山脉、黔灵山脉地区,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分明,乔木层高度较低。灌丛分布区域相同,多半是在森林遭到多次破坏后形成的。农田果园分布于村落附近。

图3.8 九龙山脉的次生林
此外,在百花湖与入湖河沟中有水生植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