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2.4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将生态观念融入城市规划体系中,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综合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发挥贵阳市在区位、交通、生态环境、气候、地理等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以打造“避暑之都”和“温泉之城”为目标,着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城市。以“显山露水、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为原则,强化自然山体、通风走廊保护,尊重、顺应自然,构建“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态,打造“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城市特色。

在中心城区构建以城市公园为主体,山体、河流、湿地为基础,“两湖一库”为重点,生态景观廊道相贯通的城市生态网络体系;形成“一河、二环、三带、七点”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至2020年,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 m2。(“一河”:以南明河为重点;“二环”:大力推进城市一环林带和二环林带的建设、保护和利用;“三带”:将百花山脉、黔灵山脉、南岳山脉三条山脉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区域隔离带及城市“绿肺”;“七点”:依托百花湖等七个大型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形成中心城区重要生态战略点,保护城市山水相融的生态格局。)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内部100 多个山体及其周边的自然生态资源,加强生态绿化建设与保护,严格控制非环境建设行为侵入,逐步推进城市山地公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