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游隼

2.11 游隼

游隼(Falco peregrinus Tunstall),隼科中型猛禽。全长40~48 cm。上体深蓝灰色,具黑褐色横斑,羽端白色,羽干纹黑色。头、颈部黑色,带蓝色光泽。飞羽黑褐色;尾羽蓝灰色,具黑色横斑。下体污白色,带淡棕色,具黑色羽干纹,至腹部以后渐转为长三角形横斑。嘴铅黑色。脚黄色。栖息于开阔的农田、草地、河谷或山丘地区。单独生活,飞行迅捷。以鸭雁等为主要食物,也吃小型兽类。筑巢于悬崖峭壁的缝隙中,偶尔利用鸦、鹰等的旧巢。3月下旬开始产卵,每窝3~4 枚,黄白色具红褐色及黄褐色斑。雌雄共同孵卵,孵卵期28~29 天,育雏期35~40 天。为新疆西部繁殖鸟;迁徙及越冬时遍及各地。由于DDT 等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导致鸟的食物中加氯烃增加。加氯烃在游隼的体内积累起来,影响了它的繁殖能力,特别是使蛋壳变薄,容易破裂。导致它们的不育,雏鸟畸形,乃至于成鸟和雏鸟的大批死亡。这是造成游隼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生息地遭到人类活动的破坏,也是重要的原因。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CITES 附录Ⅰ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