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土荆芥

4.3 土荆芥

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又名红泽蓝、杀虫芥、鹅脚草、臭草等,为藜科藜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气味浓烈,高50~100 cm,茎多分枝,具棱;有毛或近无毛。叶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边缘具稀疏不整齐的大锯齿,具短柄,下面有散生油点并沿脉稍有毛,下部的叶较宽大,上部叶逐渐狭小而近全缘。花两性及雌性,通常3~5 个团集,生于上部叶腋;花被裂片5,较少为3,绿色;雄蕊5;花柱不明显,柱头通常3,较少为4,丝状,伸出花被外。胞果扁球形。花果期在夏、秋季节,种子细小,结实量极大。

土荆芥原产于中、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在长江流域经常是杂草群落的优势种或建群种,种群数量大,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极易扩散,常常侵入并威胁种植在长江大堤上的草坪。含有毒的挥发油,对其他植物产生化感作用,研究表明,土荆芥挥发油对蚕豆的生长和有丝分裂过程具有明显的化感效应,对高羊茅、早熟禾和白三叶均有较强的化感作用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