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问题,即南北问题、裁军与安全问题、环境与发展问题,联合国大会成立了三个高级专家委员会,分别发表了《我们共同的安全》《我们共同的危机》和《我们共同的未来》三个纲领性文件,文件中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为迎接人类面临的挑战,未来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了《21世纪议程》,并提出“可持续发展”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1世纪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由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到当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繁荣,这一战略提出后立即引起世界各国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的关注。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全面总结自己的发展历程,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后,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从字面上理解是指促进发展并保证其可持续性。很明显,它包括了可持续性和发展两个概念。发展不仅仅是指经济的增长或实际收入的增长,而且还指人民福利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持续的过程是指该过程在一个相对无限长的时期内,可以永远地保持下去。

(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动态的综合概念,其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一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二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三是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只要社会在每一时间段内都能保持资源、经济、社会同环境的协调,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不仅仅是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而是三者相互影响的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的生产和生活对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需求,既从物质或能量等硬件的角度予以不断地提供,也从信息、文化等软件的角度予以不断地满足。

(2)代际之间应体现公正、合理的原则去使用和管理属于全体人类的资源和环境,同时每代人也要以公正、合理的原则来担负各自的责任,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

(3)区际之间应体现均富、合作、互补、平等的原则,在空间范围内缩短同代人之间的差距,不应造成物质上、能量上、信息上,甚至心理上的鸿沟,共同实现“资源—生产—市场”之间的内部协调和统一。

(4)创造自然—社会—经济支持系统的外部适宜条件,使得人类生活在一种更严格、更有序、更健康、更愉快的内外环境之中,不断地优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内涵中,体现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强调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以及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

(2)持续性原则

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必须有“限制”的因素,即“发展”的概念中包含着制约因素,主要限制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即自然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3)共同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准则的普遍认同,要求打破民族、国家、种族和行业的界限,根据合理的要求对资源的利用进行全面的衡量和协调。

(4)和谐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思想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是人和人之间以及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这就要求每个人在考虑和安排自己的行为时也要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后代人及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在人类内部及人类和自然之间建立起一种互惠共生的和谐关系。

(5)协调性原则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稳定的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科技进步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经济、环境、人口、社会、科技应协调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组成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立与完善,一般是沿着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系统学这四个主要方向去揭示其内涵和实质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经济学方向是以区域开发、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优化、物资供需平衡等作为基本内容,该方向的一个集中点,是力图把“科技进步贡献率抵消或克服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率”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手段;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社会学方向是以社会发展、社会分配、利益均衡等作为基本内容,该方向的一个集中点是力图把“经济效益与社会公正取得合理的平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断依据和基本手段;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生态学方向,以生态平衡、自然保护、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等作为基本内容,该方向的一个集中点是力图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合理的平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系统学方向是以综合协同的观点,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本源和演化规律,将其“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逻辑自洽”作为中心,有序地演绎了可持续发展的时空耦合与三者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关系。遵从一般系统学的理论和原则,确认可持续发展是由其内部具有严格逻辑关系的“五大支持系统”组成,它们是:

(1)生存支持系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临界基础;

(2)发展支持系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牵引;

(3)环境支持系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约束限制;

(4)社会支持系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组织能力;

(5)智力支持系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保障。

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必须同时取决于上述五大支持系统的共同贡献,五大支持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发生问题,都将损坏整体的可持续能力,直至造成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