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概述

高速公路是现代化公路运输中新型的运输载体,是保障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高速公路的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高速公路的建设,又以其独特的功能和效应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运行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对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所产生的效益除了表现为道路使用者的一部分直接效益外,更多地表现为促进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而产生宏观的社会效益部分,即外溢效益。外溢效益远大于公路项目自身的直接效益。与其他建设项目相比,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具有影响区域大、时间长、间接性强等特点。因此,如何评价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作用是当前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作为公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一)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的特点

公路建设项目建设的主要功能是连接大小城镇,形成区域交通网络和区域经济网络,以促进生产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加快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增长。公路项目建设和运营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的范围广。从不同的角度考核,高速公路社会影响通常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既有有形影响也有无形影响,既有正向影响也有负向影响。从社会影响的空间维来分析,公路建设项目社会影响将是沿着公路线形由近及远辐射,形成一个带状的公路经济带。从时间维来分析,公路建设项目首先是对沿线直接影响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公路交通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公路交通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逐渐波及间接影响区域,对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带动作用。一般来说,项目的实施会使得直接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显著受益,促进该区域生产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使得该区域内的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水平显著增加。其次,项目实施后,使得沿线影响区域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建成的公路项目会承担沿线影响区的大部分运量,会使得这些地区或区域内其他道路或其他运输方式显著分流。公路项目的建设将使地区间的空间距离相对缩短,物质和人员往来更加便利和经济;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整个沿线社会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的特点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宏观性和长期性

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的影响评价是从全社会的宏观角度考察公路项目建设通车使用后给社会带来的贡献和影响。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是对公路建设项目社会效益的全面分析评价,既包括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宏观经济效益,又有非经济的纯社会效益。而且公路建设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如项目对居民文化水平、人口素质的影响等。

2.间接性

公路建设项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它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这其中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但大多是间接的,如对经济结构、就业的影响等。

3.综合性

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要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发展目标,具有多目标分析的特点,要考虑分析多种社会效益与影响的需要,因而必须采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来考察项目的整体效益。

4.定量难

公路建设项目属于基础设施,其社会经济影响评价主要表现在项目外的间接与相关效益上,如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社会稳定与国防安全等。这些效益大多是难以定量的无形效益,只能进行定性分析。

(二)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的总体框架

根据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的特点,社会经济影响更多地表现为潜在和无形的效益,难以进行量化,同时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所包含的内容广泛,涉及的因素复杂,加之目前对于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的定量计算方法还没有统一、规范的体系,需要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方法。

定性分析主要围绕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对改善路网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优化区域经济格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工农业发展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从多角度阐述高速公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定量分析主要是采用模糊评价法对上述方面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