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是人们在采取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行动之前,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识别、预测和评价该行动可能带来的影响,按照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进行决策,并在行动之前制定出消除或减轻负面影响的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目的是贯彻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通过评价项目拟在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针对项目的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预测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其范围和程度,从而制定减少污染和防止环境破坏的对策,为项目选址、决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一)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资源目标考核任务

公路是利国利民、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建设与运营过程中会产生诸如耕地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噪声及大气污染等对环境不利的因素及环境影响。但是公路建设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环境保护所需资金和技术保障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所以,在公路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中,都要求开展相应的专项评估工作,为项目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项目后评价工作中,也要开展相应专题评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今后同类项目建设决策积累经验。

为保证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资源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考核项目在压覆矿产资源、节约能源、环境影响、水土保持、防洪及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目标,完成以下专项评估: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调查报告;

(3)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

(4)项目选址报告;

(5)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6)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7)项目特大桥防洪评价报告;

(8)项目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1.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期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非污染型生态环境影响。与公路施工有关的生态环境影响一般为:植被破坏、局部地貌破坏(如高填深挖等)、土壤侵蚀、自然资源(土地、水、森林、野生生物等)影响、景观影响及生态敏感区(著名历史遗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区)影响等。每条公路涉及的具体环境问题各不相同,主要取决于所经地域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及地貌等。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公路的等级,因高速公路的工程技术标准较高,其对环境的影响最大,普通公路的环境影响较小。

公路营运期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对沿线地区民众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如噪声扰民、汽车排气污染空气、服务区污水及路面径流对水环境的污染等,其中噪声影响最为突出。

公路的建设和营运对沿线环境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公路沿线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建设期沥青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沥青烟尘对公路沿线地区环境空气产生污染;营运期汽车在行驶中排放的汽车尾气对沿线地区环境空气产生污染。汽车尾气中主要的污染物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质(铅化合物、碳烟、油雾)及恶臭物质。这些大都是有毒物质,有些还带有强烈刺激性,甚至有致癌作用。这些有害物质散发在空气中,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损害人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产生“光化学烟雾”,既危害人体健康又污染环境。

(2)对公路沿线地区水环境的影响

如公路建设项目建设期施工现场的施工废水、营运期间生活服务区的生活污水和垃圾任意排放,公路施工过程中沥青、油料、化学品等建材堆放泄漏,将会对周围水体水质造成污染。尤其大型桥梁等结构施工时施工废水的任意排放将会影响到水体水质;营运期服务区污水、公路径流水及化学危险品运输车辆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使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泄漏也会造成水体水质的污染,对饮用水源带来一定的影响。公路建设还可能导致水路改道和开辟水道。

(3)对公路沿线地区声环境的影响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各种污染中,营运期交通噪声是污染最严重、居民最难以忍受和反映最强烈的污染。建设期施工机械噪声和营运期交通噪声对公路沿线学校、医院、村镇居民点工作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公路的起讫点、交通出入的城乡结合部位都是交通噪声污染的严重地区。近几年来,许多交通量大、车速高的公路建设陆续投入营运,使交通噪声扰民问题日益突出。

(4)对公路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生态系统发展的环境条件的总体。公路建设与营运过程中,对沿线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使沿线耕地减少,使植被覆盖率降低,侵蚀土壤,破坏土壤结构和肥力,影响森林、草原及野生动植物等的生态系统等。

(5)其他影响

公路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营运期除对生态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和大气有影响外,还会产生振动、景观环境改变等环境影响问题。公路交通振动会给人体、建筑、精密设备和文物等产生影响。

2.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

公路项目建设和运营在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将会对沿线区域的社会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等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并增加新的污染源。

按照国家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的划分原则,并考虑工程规模以及占用土地数量和工程环境特征,属于国家环保部规定的、需进行全面环境影响评价的新建公路建设项目,必须全面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拟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对该项目沿线的环境影响评价,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工程建设选线的合理性,为工程方案的选择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2)通过公路沿线评价范围内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针对本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营运的各阶段,预测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优化环境和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

(3)将环境保护措施、建议和评价结论反馈于工程设计与施工,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减少或减缓由于工程建设而导致的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4)为该项目的施工期、营运期的环境管理,以及沿线的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及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1)工程分析。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综述工程概况,进行工程污染源及非污染生态影响因素分析,并对施工期及营运期主要环境污染排放源进行分析。

(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对土地利用、农业生态、绿地损失及恢复、固体废弃物处置等的影响评价,着重于对沿线植被损失、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影响分析,土地复垦可能性的分析和对周围景观的影响分析。

(3)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对沿线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并提出水环境保护措施。

(4)水土保持。进行水土流失预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以施工临时占地和沿线设置的弃渣场为重点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5)交通运输风险分析。针对敏感路段,对工程营运期交通运输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和管理对策。

(6)社会环境影响评述。包括对交通环境、社会经济、城镇规划、土地利用、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质量进行分析和评述。

(7)声环境评价。在现状监测和评价的基础上,按相应的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分别进行影响预测评价,并提出防治和减缓措施,为施工期和营运期噪声治理工程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8)环境空气质量评价。通过现状监测,按相应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预测分析施工期粉尘、有害气体以及营运期汽车尾气对沿线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9)公众参与。

(10)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

(11)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2)环境保护管理计划和监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