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起强国新时代的伟大使命
第三节 肩负起强国新时代的伟大使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1]
——习近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主动承担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也更加光荣和艰巨。应当看到,经历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光明前景,为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拓宽了道路,为世界和平和人类繁荣创造了新的空间。但须知,“船到中游浪更急,人至半山坡更陡”。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从内部来看,制约中国社会转型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仍然存在,社会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经济金融领域风险系数增加,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社会分化现象日益突出,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痼疾仍需破除。从外部来看,随着经济、军事、国防等硬实力日益雄厚,文化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软实力日益提升,“中国威胁论”“中国称霸论”“共产主义恐怖论”成为西方国家遏制中国发展的借口,由此引发的中西方的政治博弈、经贸摩擦、外交纷争、文化冲突等将可能更加频繁和激烈。中西之间,特别是中美之间在国际地位、经济利益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以及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的战略误判,很有可能使大国堕入“修昔底德陷阱”。“中流更须击水,浪遏自当飞舟。”越是接近成功,越应当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越应当树立战略意识、风险意识、危机意识,越应当拥有革命精神、创业精神、斗争精神,遇水搭桥,逢山开路,闯关夺隘,攻坚克难。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推进向各种矛盾风险挑战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其关键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和领导全党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必须推进的“两个伟大革命”。这为中国共产党承担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奠定了总基调。一方面,要抓好自身建设,推动自身革命,建立一个站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朝气蓬勃的政党;另一方面,要抓好政权建设,推动社会革命,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
承担使命、应对挑战,特别需要处理好“党建”与“治国”的关系,处理好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系。党建即是无产阶级先锋型政党建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想性和纯粹性,它遵循的是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治国是一项系统的政权建设和社会治理工程,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现实性和复杂性,它遵循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最终统一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但二者又有区别;“党建”思维与“治国”逻辑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分。所以,既要着力解决党的建设“弱化”“软化”“虚化”等一系列问题,又应当具有较为清晰的界线意识。要把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与发挥群众的主体性和首创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切实提升党把方向、定基调、管大局的能力,又要避免把党的全面领导理解为对社会生活一切方面一切环节事无巨细地管理。要把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我革命和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结合起来,既要提升全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也不能把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简单等同起来。具体来说,这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要厘清党的理想信念、最高奋斗目标和现阶段执政战略的区别。二是要认清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区别,党规必须严于国法。三是要注意把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和对普通群众的要求区别开来,既防止历史虚无主义,又防止简单片面地泛政治化和“宁左勿右”风气。四是注意处理好“红”与“专”的关系,重视“专”不能忽视“红”,强调“红”也不能忽视“专”。五是处理好“一球两制”(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构建适应新时代大国外交需要的国际话语体系。当然,最根本的是要明确和坚持新时代我国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性质没有变、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世界地位没有变等系列论断,避免因为内部因素或外部因素产生战略误判。
早在1941年,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使命,既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的纯洁性,又要保护社会经济中有益的资本主义成分,“反对党内资本主义思想的斗争”不能“错误地移到社会经济方面,去反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2]天我们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以各种规定来纯洁、净化党的组织和血液,显然并不意味着要把这一整套制度直接照搬到社会治理中去。我们搞“八项规定”,反“四风”,并不等于要将其直接地运用于普通群众中去。我们搞党性教育,特别是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并不等于在当前的政策实践中要立即实行。例如:2018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集体学习《共产党宣言》。这对于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互联网上却有一种声音对《宣言》中的“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进行过度解释,造成了部分民营企业的担忧,影响经济稳定。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吹响的新时代,更要注意这二者的关系,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警惕“低级红”“高级黑”“帮倒忙”的现象,避免进入认识误区,产生思想混乱,引起人心恐慌。
继承新中国前30年毛泽东时代创造的建设伟绩,接续后四十余年邓小平时代开启的改革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是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大气磅礴、前景光明的新时代,是值得海内外中华儿女和全世界期待和瞩目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将变成现实。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有魄力、有智慧、有信心、有能力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轮驶向成功和胜利的彼岸。
时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历史大舞台,身处其中的人们既是历史的剧作者,也是历史的剧中人。从中走出而又深深地扎根于群众中的时代英雄,是时代精神的领会者、表达者和践行者,也是擘画时代蓝图的设计师,更是总揽时代全局的领路人。他们把个体的力量汇聚成集体的合力,他们把个体的智慧凝聚成集体的智慧,从而推动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纽约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中美关系、亚太政治研究领域资深专家熊玠指出:
伟大的历史英雄必须要站在历史舞台上才能凸显出来。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是人类文明进入新千年后最为重要的时刻,人类的命运取决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也取决于各国政治家对航向的掌控能力。中国正在演出人类历史从未有过的改革大潮,站在这部大剧舞台中央的习近平,将如何开启属于自己的时代,值得全世界一同期待。[3]
[1]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
[2]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3.
[3]熊玠. 习近平时代[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