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结 语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进入新时代,中国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梁启超认为,近代中国将由“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变成“世界之中国”。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这100多年间,中国被迫进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世界大家庭的一员,但此时的中国处于世界舞台的边缘位置,积贫积弱、愚昧落后、保守封闭带来的是“挨打”“挨饿”“挨骂”。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沧桑巨变。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在新时代,中国早已从走出晚清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为变局,中国面临的世势和国运却是完全不同的。今天,世界格局面临深入调整。西方资本主义主宰500年的世界中心正在发生转移,世界经济重心逐渐从北大西洋转向太平洋,世界政治格局正由以西方为中心转向非西方化与多极化并行,全球化主要推动力正在重组,新兴国家逐渐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角色。

新时代的中国,已经超越封建时代的“天下”国家,近代以来的民族国家、阶级国家的国家形态,成为崭新的富有世界主义和和平主义精神的文明型国家。中国主动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拥抱全球化,努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越来越以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为人类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汤因比和池田大作在《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中指出,在原子能时代,依靠武力将地球广大部分统一起来的传统方法已经难以奏效,只有通过地理和文化主轴为中心,通过和平的方式才能将世界统一。而这种和平统一的主轴不是西方民族,而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哈佛大学教授尼尔·弗格森在2010年发表的《全球力量格局向东倾斜的10年》一文中指出,人类现在正在经历的是西方主导世界500年的尾声。这一次,不论从经济上还是从地缘政治上来讲,来自东方的挑战真真切切,其中有一点非常确定:“中国不再是学徒了。”

1935年10月,毛泽东在红军走完长征最后一段时,写下了词作《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1]。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曾对《念奴娇·昆仑》做批注:“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别的解释,不合实际。[2]”这首词上阕既对昆仑山这一自然景观做艺术描写,也隐喻了旧世界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下阕则通过“安得倚天抽宝剑”表达了反对帝国主义、进行世界革命的志向。“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字面意思背后隐藏着一种诗意的预测,未来社会中正而行的大道必将普行于全人类。“环球同此凉热”,用中国古人的语言来说,就是“天下大同”的理想;用今天中国倡导的理念来说,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1]还东国:首次发表时原作为“留中国”,1963 年版《毛主席诗词》改为“还东国”。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三卷[M]. 修订本.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