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意义
第二章 1820年至1900年期间《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1820年至1900年期间《中庸》英译
一、柯大卫(David Collie)的《中庸》英译
二、理雅各(James Legge)的《中庸》英译
第二节 1820年至1900年期间《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特点
一、以传播基督教为宗旨的汉语典籍英译
二、以深度翻译为主要方法的翻译活动
三、译书出版及读者接受
第三章 1900年至1960年期间《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1900年至1960年期间《中庸》英译
一、辜鸿铭(Ku HunɡMinɡ)的《中庸》英译
二、理雅沃(Leonard A.Lyall)与金诚昆(King Chien-Kun)的《中庸》英译
三、林语堂的《中庸》编译
四、休中诚(Ernest Richard Hughes)的《中庸》英译
五、庞德(Ezra Pound)的《中庸》英译
第二节 1900年至1960年期间《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特点
一、译书以致用
二、重视副文本功能的典籍英译
三、以目的语读者为导向的翻译实践
四、译书出版及读者接受
第四章 1960年至2010年期间《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1960年至2010年期间《中庸》英译
一、翟楚(Ch'u Chai)与翟文伯(Winberg Chai)的《中庸》英译
二、陈荣捷(Wing-Tsit Chan)的《中庸》英译
三、莫兰(Patrick Edwin Moran)的《中庸》英译
四、安乐哲(Roger T.Ames)与郝大维(David L.Hall)的《中庸》英译
五、浦安迪(Andrew Henry Plaks)的《中庸》英译
第二节 1960年至2010年期间《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特点
一、以华裔美籍学者为传播主体的《中庸》英译
二、以西方本土学者为传播主体的《中庸》英译
三、传播形式多样化
四、发挥译者主体性的翻译活动
五、多元化、多角度研究分析《中庸》思想
六、译书出版及读者接受
第五章 总结
第一节 《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第二节 关于汉语典籍对外传播与接受的几点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