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820年至1900年期间《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爆发,清朝对外大门被迫开启,西方的枪炮携带着其文化开始进入中国。从西学东渐至东学西渐,中西文化交流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中逐渐展开,其中传教士作为西方文化输入的一股重要势力在其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在推广和引介西方基督教、科技、哲学的同时,也向西方世界推介中国思想文化。19世纪中后期,一批批西方传教士千里跋涉来到中国传播基督教,他们刻苦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拟以更富有成效的方式传播基督教思想;同时积极教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培养接班人,以使基督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绵延不断。在此背景下,部分传教士的汉语语言能力获得惊人发展,开始尝试英译汉语典籍。1820—1900年期间,柯大卫(David Collie)和理雅各(James Legge)凭着深厚的汉语修养,将《中庸》及其他汉语典籍译作英文文本,将其推广至英语世界,为《中庸》及其他汉语典籍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本章将重点梳理1820—1900年期间《中庸》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探究其间《中庸》接受状况,归纳和总结相应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