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 论
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收束部分,是以研究成果和讨论为前提,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所得出的富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最后结论。结论与引言相呼应,同摘要一样,目的是便于读者阅读和为二次文献作者检索提供依据。
引言应与结语相互照应,但要注意二者的区别:第一,引言提出论文的主旨和目的,结语说明目的实现的情况,得出了什么结论,解决了哪些理论或实际的问题。第二,引言谈到历史背景和前人工作,结语说明对前人或他人有关问题做了哪些验证,哪些与本文研究成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者做了哪些修改、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还有哪些未解决的遗留问题等。因此,结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了哪些补充、修改和证实,有什么创新;本文研究的领域内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是什么。
结论写作中需要注意的常见问题有:
(1)结论部分只简单重复本论的主要内容,没有提出进一步的理论归纳或者建议。结论没必要把论文各章节的观点又重复一遍,而是要将研究结果再进一步理论化。有可能、有必要的时候,再对政策或规划设计提出建议。具体一点来说,结论中可以试着回答下列问题:在论文结束时是否能够回答论文最初时提出的问题?论文的分析研究对前人的成果有何关系,是验证、否证、修正还是丰富了他们的内涵?如果现在重新做这个研究,还有什么可以补足之处?总之,不要进入论文资料分析的细节,而是要从整体上看待论文。
(2)结论空泛,没有意义。结论部分的建议要建立在自己的经验研究基础上,不要说大话和空话。比如,……具有现实必要性,相关政府部门有必要建立相关法规,进一步完善……制度,以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等。这样的结论内容是空泛的愿望表达,与本论联系不紧密,对下一步的研究没有引导意义。论文有什么层次的发现,就做什么层次的建议,不要提出没有证据支持的建议。论文可以只是增加读者对于某个理论、技术或现象的了解,并不一定非要提出相关的规划设计或实际建议,如果研究结果无法给予支持,就不必勉强。
(3)擅作自我评价。和摘要一样,结论乃至整篇论文都切忌对自己的研究做出评价,出现诸如“文章(希望)对下一步的研究或制定相关措施有借鉴意义或者贡献帮助”之类的表达。正如前边一再强调的,科研活动包括科研论文写作在内,一定要保持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结果有没有价值和贡献,读者自有评断,盲目自夸和妄自菲薄都是不可取的。
(4)最后要说明的是,除了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等大型论文应具备结论之外,并不是所有的科研论文都必须以结论的方式收尾。如果本论部分已经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论述,而且也不可能再导出更进一步的结论,就不必多此一举。但就文章结构而言,合理的文章结构安排是必须的,比如既没有绪论又没有结论的结构是不合理的,有“前呼”没“后应”的结构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