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效果及影响力
海军博物馆馆区环境 提升工程


建设地点: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莱阳路8号
项目规模:设计面积22600平方米,总投资1629.35万元
设计时间: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
施工时间:2021年3月至10月
设计单位:青岛新都市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主创人员:马玉龙、刘衍溥、孙丽杰、曹同林、郭芳、关国鑫、李军、陈晓锋、张晓、薛俊夫
施工单位:青岛市黄岛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海军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现场指挥部
曾获奖项:2022年度省级园林绿化创新规划设计二等奖
一、项目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莱阳路8号,东邻鲁迅公园,西接小青岛公园,与栈桥遥相呼应,南濒一望无际的大海,北面是著名景点青岛信号山公园,陆地面积约94067平方米,海域面积150000平方米,是中国唯一一座反映中国海军发展的军事博物馆。1988年,开始筹建海军博物馆。1989年10月,海军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开放。1993年,海军博物馆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2021年6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新馆开馆。
海军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全面反映中国海军文化及发展的军事博物馆。占地红线约88000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22600平方米。目前,随着新馆建筑的建成及交通路网、装备设施的逐步完善,博物馆外环境亟须进行绿化整治提升,以达到自然优美,绿意盎然,与海军文化相协调的景观环境效果。
海军精神独特的魅力在于为祖国锻造坚不可摧的海上钢铁长城,树立起一座座催人奋进的精神丰碑。因为海军文化的特殊性,展示的将不仅仅是军舰装备,更重要的是技术上的积累和文化上的沉淀。该项目环境提升设计不仅要与景观大环境相匹配,展示成果的同时体现海军的历史文化进程,从各方面体现海军精神与文化。同时为迎接党的百年大庆,新馆开放,营造节庆氛围。
二、设计理念与特色






馆区环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新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陆上装备展示、海军英雄广场和室外景观提升等一系列功能。随着新馆建筑的建成及交通路网、装备设施的逐步完善,博物馆外环境亟须进行绿化整治提升,以达到自然优美,绿意盎然,与海军文化相协调的景观环境效果。
三、设计原则
馆区环境的整体设计从景观与海军博物馆及其展陈装备充分协调,营造重大节庆氛围,保持园林绿化景观的长效性等几方面入手,提出以下设计原则:
1.特色鲜明,景境和谐
充分挖掘海军文化,并与青岛沿海地区的地域特征、风景风貌相结合,注重营造文化氛围,增添文化底蕴,打造海军文化特色植物景观。
2.隆重热烈,庄重大气
利用丰富多彩的花卉色彩营造庄重热烈的节日氛围。
3.因地制宜,生态长效
综合平衡一次性建设投入和后期养护管理成本,根据青岛本地的气候、水文、地质特性,恰当地选择植物种类与品种,保证园林长效景观。
设计融合部队特色、海军文化,以“绿树成荫、幻彩多姿,海军特色、魅力之馆”为设计理念,展现忠诚使命、英勇善战、建功海洋的新时代海军精神,营造文化、生态、长效的绿化景观,构建海军博物馆独特的魅力。
四、现状分析
1.现状地形分析
场地整体东高西低,排水方向总体为由东向西排入大海。东西最大高差约11米。地形整体为顺坡,较为平坦,现状无微地形,仅西南处存在一较大陡坡。
2.现状植物分析
现状海军博物馆主体建筑周边绿化过于简单空旷,缺少高大乔木。受海风、海雾影响,绿化带植物长势较弱,配置缺乏层次感。展陈区及部分室外陈列支架裸露,影响景观效果。
五、主要设计内容
1.主入口广场节点
主入口广场节点现状为海军博物馆东广场,目前主要以大面积石材铺装为主,大气且空旷;铺装之下为地下车库及架空桥体;入口处设有旗杆,伸缩门等设施。设计将入口处旗杆移至建筑屋顶,原旗杆花坛内设置一处大型景石。设计广场两侧增加行列式的树箱。主要栽植乔木包括白皮松、榉树、紫叶李、樱花、五角枫等,地被包括龙柏、黄杨、多色月季等。
2.原有老建筑节点
原有老建筑节点现状绿化层次单一,缺乏乔木,无季节性景观,硬质景观比重过大。通过增加榉树、广玉兰、紫叶李等乔木,桂花、构骨球等灌木,结合多色月季营造鲜花烂漫、季相丰富的绿化景观。





3.小型舰艇展区
小型舰艇展区现状室外陈列舰艇支架裸露,绿化形式单一。通过在草坪边缘布置宿根花卉,烘托气氛。花卉以波浪形线条布置在舰艇周围,营造出军舰在海上前行的动感。靠近舰艇底部有常绿绿篱修边,既能有效遮挡舰艇底部支架,也可为宿根花卉提供一个良好的观赏背景。
4.陆战装备展区
陆战装备展区现状建筑南侧无乔木及灌木种植,仅存在空旷的草坪,映衬的建筑体量过大。绿化设计采用“乔+灌+花境”的手法进行打造,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搭配进行种植,巧妙地弱化建筑体量,林下种植常绿地被。为方便游客参观,设置两条游览路径,路径之间用汀步连接。每个装备履带下进行条形硬化,免于装备的沉降。
5.飞机展区
飞机展区现状绿化简单,形式单一,硬质景观比重过大,花坛外立面形式粗糙。两侧花坛内增加造型黑松,并增加常绿灌木,丰富景观层次,花坛边缘种植迎春,营造下垂效果,软化硬质景观。台阶中央增加永久性花坛,种植常绿灌木。


6.岸防装备展区
岸防装备展区现状,绿地坡度较陡,缺少乔木地被。然而此处草坡观海条件极佳,适宜作为游客观海休憩场地。结合装备展陈需要,整理现状地形,形成缓坡草坪,条石依等高线嵌入草坡中。围墙一侧加入人行台阶,与装备展示平台形成游览流线。游客在此驻足停歇,可眺望交相辉映的栈桥与小青岛公园和水天一色的青岛湾城市风光。植物品种以黑松、榉树为主。
7.临海花坛
节庆期间,采取花坛内及广场摆花的形式扩大花坛种植范围。常态下,撤除广场摆花,临海花坛内恢复为常绿灌木为主。
8.南入口节点
现状乔木为高大雪松,草坪退化裸露,南侧围墙破损。设计拆除现状垃圾中转站,用大花蔷薇营造出花墙景观。保留现状雪松,林下营造迎宾花境。
9.南门入口雕塑节点

现状绿地内有一株景观大树,林下以地被加灌木球为主,景观层次单薄,灌木球对后边主题雕塑有所遮挡。在林下靠近路侧,用月季与银叶菊打造丰富多彩的花带景观。
10.展馆建筑节点
现状主体建筑周边绿化过于简单,缺少乔木,空旷草坪及矮小绿植映衬建筑体量过大,与周边环境不协调。设计保留现状白皮松,种植榉树及朴树等乔木,软化建筑立面,弱化建筑体量,在雕塑周围种植时令花卉,丰富景观层次,营造节日气氛。
六、项目创新点
1.生态化、特色化的种植设计
结合馆区的游览路线、功能分区、设计思路,将馆区的环境规划结构分为“三区、一环、多节点”。环境提升强调海军文化精神的契合呼应、滨海绿带景观的延续以及高抗性植物的迎宾氛围营造。以植物造景加大绿量,发挥绿化的景观与生态效益。植物配置因地制宜,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相结合的布置法,注重与区域环境的协调。以乡土树种为主,尽可能增加植物树种,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形态、色彩、季相变化特征,创造馆区景观环境与视觉内容的多边性。协调车行与步行观赏绿化景观的关系,注重塑造植物的群体景观,控制好行进时空中绿化景观的节奏与韵律。
2.多样的种植方式
馆区环境以硬质建筑和铺装为主,主入口利用现有地势高差,设计架空广场。由于承重受限,广场的绿化采用树箱、花箱种植,丰富广场空间变化,营造大气的迎宾效果。由于滨海步行道一侧花坛地势较低,涨潮时海水会将种植土地盐碱化,为保证植被的成活率及植被的丰富度,将花坛一线种植池做隔盐碱处理,保证种植土适宜植物的生长。
七、建成效果及影响力
海军博物馆以其自身的特殊文化背景,拥有技术上的积累和文化上的沉淀。作为全国海军唯一一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人们提供了解中国海军文化及发展的场所。此次提升,通过展示建筑气质、烘托展陈设施、营造节庆氛围,改善了馆区展陈景观,完善了设施环境,提升了馆区节庆迎宾氛围。项目建成后,立即成为岛城的一处新的网红景点,景观效果得到使用单位、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