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所得税法
(一)判断题
1.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183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 )
2.因自然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应当减征个人所得税。( )
3.纳税人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以中国公民身份号码为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由税务机关赋予其纳税人识别号。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纳税人应当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纳税人识别号。( )
4.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不办理汇算清缴。( )
5.个人转让不动产的,税务机关可以根据不动产登记等相关信息核验应缴的个人所得税,登记机构办理转移登记时,可以查验与该不动产转让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的完税凭证。( )
(二)单项选择题
1.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 )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A.20%
B.30% C.50%
D.70%
2.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 )日内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缴纳税款。
A.5
B.15 C.20
D.30
3.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 )的手续费。
A.2%
B.3% C.5%
D.10%
(三)多项选择题
1.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关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综合所得,适用3%至45%的超额累进税率
B.经营所得,适用5%至35%的超额累进税率
C.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5%至45%的超额累进税率
D.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2.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下列哪些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
A.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B.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C.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
D.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3.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关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B.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C.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D.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4.有下列哪些情形,纳税人应当依法办理纳税申报:( )
A.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
B.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
C.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
D.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四)填空题
1.居民个人从____取得的所得,可以从其应纳税额中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抵免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人境外所得依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计算的____。
2.纳税人取得利息、____、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____,按月或者按次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
3.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退税或者扣缴义务人为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退税的,____审核后,按照____的有关规定办理退税。
4.各项所得的计算,以____为单位。所得为人民币以外的货币的,按照人民币____折合成人民币缴纳税款。
(五)简答题
简述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形。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解析: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第2款规定。
2.×,解析: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5条第1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具体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1)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2)因自然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
3.√,解析: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9条第2款规定。
4.√,解析: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11条第3款规定。
5.×,解析: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15条第2款规定,个人转让不动产的,税务机关应当根据不动产登记等相关信息核验应缴的个人所得税,登记机构办理转移登记时,应当查验与该不动产转让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的完税凭证。个人转让股权办理变更登记的,市场主体登记机关应当查验与该股权交易相关的个人所得税的完税凭证。
(二)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6条第3款规定,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故B项正确。
2.B,解析: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13条第1款规定,纳税人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15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缴纳税款。故B项正确。
3.A,解析: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17条规定,对扣缴义务人按照所扣缴的税款,付给2%的手续费。故A项正确。
(三)多项选择题
1.ABD,解析: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3条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税率:(1)综合所得,适用3%至45%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2)经营所得,适用5%至35%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3)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故A、B、D项正确。
2.ABCD,解析: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4条第1款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5)保险赔款;(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离休生活补助费;(8)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10)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故A、B、C、D项正确。
3.ABCD,解析: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6条第1款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2)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3)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4)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5)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故A、B、C、D项正确。
4.ABCD,解析: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10条第1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应当依法办理纳税申报:(1)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2)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3)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4)取得境外所得;(5)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6)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7)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故A、B、C、D项正确。
(四)填空题
1.中国境外;应纳税额。(《个人所得税法》第7条)
2.股息;偶然所得。(《个人所得税法》第12条第2款)
3.税务机关;国库管理。(《个人所得税法》第14条第2款)
4.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个人所得税法》第16条)
(五)简答题
答: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2条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1)工资、薪金所得;
(2)劳务报酬所得;
(3)稿酬所得;
(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5)经营所得;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7)财产租赁所得;
(8)财产转让所得;
(9)偶然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