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法
(一)判断题
1.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
2.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区别待遇。( )
3.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120天的产假。( )
4.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
5.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
(二)单项选择题
1.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 )天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
A.45
B.30
C.15
D.7
2.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 )日。
A.1
B.2
C.2.5
D.3
3.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工资报酬的数额不低于工资的( )。
A.150%
B.200%
C.300%
D.250%
4.对怀孕( )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A.6
B.7
C.8
D.9
5.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 )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5
B.10
C.15
D.30
(三)多项选择题
1.劳动者享有的权利有:( )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
B.取得劳动报酬
C.休息休假
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
2.劳动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哪些条款:( )
A.劳动合同期限
B.工作内容
C.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D.劳动报酬
3.劳动合同期限有以下哪几种:( )
A.固定期限
B.无固定期限
C.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D.不定时期限
4.有下列哪些情形,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
A.在试用期内的
B.失去劳动能力的
C.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D.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5.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的因素有:( )
A.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B.劳动生产率
C.就业状况
D.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四)填空题
1.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____周岁的未成年人。
2.劳动合同应当以____形式订立。
3.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____、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____的工时制度。
4.劳动者连续工作____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5.工资应当以____形式____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五)简答题
简述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解析:根据《劳动法》第12条规定。
2.×,解析:根据《劳动法》第46条第1款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3.×,解析:根据《劳动法》第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
4.√,解析:根据《劳动法》第58条第1款规定。
5.×,解析:根据《劳动法》第9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二)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根据《劳动法》第27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B项正确。
2.A,解析:根据《劳动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A项正确。
3.A,解析:根据《劳动法》第4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A项正确。
4.B,解析:根据《劳动法》第61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B项正确。
5.C,解析:根据《劳动法》第83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C项正确。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根据《劳动法》第3条第1款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A、B、C、D项正确。
2.ABCD,解析:根据《劳动法》第19条第1款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1)劳动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4)劳动报酬;(5)劳动纪律;(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A、B、C、D项正确。
3.ABC,解析:根据《劳动法》第20条第1款规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A、B、C项正确。
4.ACD,解析:根据《劳动法》第3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内的;(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A、C、D项正确。
5.ABCD,解析:根据《劳动法》第49条规定,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3)劳动生产率;(4)就业状况;(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A、B、C、D项正确。
(四)填空题
1.16。(《劳动法》第15条第1款)
2.书面。(《劳动法》第19条第1款)
3.8小时;44小时。(《劳动法》第36条)
4.1年。(《劳动法》第45条第2款)
5.货币;按月。(《劳动法》第50条)
(五)简答题
答:根据《劳动法》第28条规定,用人单位依据本法第24条、第26条、第27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1)根据《劳动法》第24条的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
(2)根据《劳动法》第2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①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②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③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3)根据《劳动法》第27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