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五、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一)判断题

1.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

2.《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适用于所有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 )

3.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任何情况下都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 )

4.违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拒报或者谎报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申报事项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

5.城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本地城市市区区域声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定禁止机动车辆行驶和禁止其使用声响装置的路段和时间,并向社会公告。( )

(二)单项选择题

1.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该报告书中无须包括下列哪项内容:( )

A.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B.所在地单位意见

C.所在地居民的意见

D.环境噪声污染产生的原因

2.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可用于下列哪一用途:( )

A.污染的防治

B.环保奖励

C.环保活动宣传

D.政府财政补贴

3.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的设备名录中,不包括下列哪项情形:( )

A.限期禁止生产

B.限期禁止销售

C.限期禁止进口

D.限期禁止研发

4.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必须事先向( )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A.当地公安机关

B.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C.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D.当地街道办公室

5.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 )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报相关情况。

A.5

B.10

C.15

D.30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活动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被称为环境噪声:( )

A.工业生产

B.建筑施工

C.交通运输

D.社会生活

2.建设项目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 )。

A.同时设计

B.同时审批

C.同时施工

D.同时投产使用

3.下列哪些违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的行为,公安机关有权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

A.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B.机动船舶不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

C.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

D.铁路机车不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

(四)填空题

1.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____管理。

2.国家对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的落后设备实行____制度。

3.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____。

4.违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拒报或者谎报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申报事项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____或者____。

5.“夜间”是指晚____点至晨____之间的期间。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解析: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7条规定。

2.×,解析: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3条规定,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本法。

3.×,解析: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30条第1款规定,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

4.√,解析: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49条规定。

5.√,解析: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35条规定。

(二)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13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D项当选。

2.A,解析: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16条规定,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A项正确。

3.D,解析: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18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限期禁止生产、禁止销售、禁止进口的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的设备名录。D项当选。

4.A,解析: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19条规定,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必须事先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当地公安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A项正确。

5.C,解析: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9条规定,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15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C项正确。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A、B、C、D项正确。

2.ACD,解析: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14条第1款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A、C、D项正确。

3.AC,解析: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58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1)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2)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3)未按本法第46条和第47条规定采取措施,从家庭室内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的。A、C项正确。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57条规定,违反本法第34条的规定,机动车辆不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的,由当地公安机关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机动船舶有前款违法行为的,由港务监督机构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铁路机车有第1款违法行为的,由铁路主管部门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B、D项错误。

(四)填空题

1.统一监督。(《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6条第1款)

2.淘汰。(《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18条第1款)

3.高音广播喇叭。(《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45条第1款)

4.给予警告;处以罚款。(《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49条)

5.22点;6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63条第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