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融媒体的基层社会治理功能定位与服务拓展研究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Service Expansion of County-level Convergence Media in Basic-level Social Governance
◎崔林 吴昊
Cui Lin Wu Hao
摘要:媒体融合发展对社会治理功能的引入和强化,使区县融媒体的定位进一步深化并承担起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职责。作为国家战略的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作为基础架构的区县融媒体的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区县融媒体,应以协调全民共建、动员全民共治以及助推全民共享为其角色定位。在服务拓展中,区县融媒体应提升舆情治理中的预警应急与联动处置能力,推动政务服务的信息化与智慧化转型,以多元服务与开放共享拓展公共服务,在商务服务中整合资源、推动发展,进而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区县融媒体;功能;服务
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social governance function by media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has made county-level convergence media deepened the position and assumed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omoting basic-level social governance.As a national strategy,basic-level social governance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participation of county-level convergence media as an infrastructure. In the field of basic-level social governance,county-level convergence media should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co-construction,co-governance and sharing.In order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basic-level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county-level convergence media,in terms of their service expansion,shoul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arly warning and emergency response,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services by informatization and intelligent,expand public services with diversified services and open sharing,integrate resources and promote development in business services.
Keywords:basic-level social governance,county-level convergence media,function,service
社会治理是指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公民在形成合作性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法、理、情三种社会控制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以达到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正、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目的的一种协调性社会行动。[2]中国语境下的社会治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在互动协商的基础上,以新技术为支撑,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努力解决社会问题、回应人民治理需求的过程。[3]
当前,信息技术的升级迭代以及媒体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使得社会治理的载体、渠道、方法和手段不断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拓展。新时代,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需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充分发挥区县融媒体的作用。
一、国家战略与基础架构:建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党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4]这是“社会治理”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当中,既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相呼应,又顺应了新时期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形势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一)基层社会治理的国家战略
基层社会治理是我国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的固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6]等重要指示。全面加强基层工作,持续改善工作方法,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必须加以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治理的国家政策和指导思想正逐渐向基层聚焦。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我们必须将基层社会治理作为长远规划和夯实基础的重大战略。
基层社会治理是推动共同富裕微观落地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表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7]实现共同富裕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本质追求之一。首先,以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基层社区建设。将美好生活的目标指向与现代化的前进方向落实到群众生产生活基本单元,激励基层社区创新、创业与创造,推动社区服务优质共享,进而将共同富裕惠及基层群众。其次,以基层社会治理推进乡村建设,助力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将社会公共资源、城市公共设施、城市公共服务、城市文明等不断引入农村,进而为农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实现条件。
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8]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与优势,而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现途径。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深入开展,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颇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以基层社会治理助推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能够有效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公共议题,而区县融媒体在这一实践中大有作为。例如,北京市朝阳区融媒体中心依据区域特色,首创区县融媒体分中心模式,以“互联网+城市治理”助推双井社区创建“13社区”,与双井街道党委共建社区融媒体矩阵,用拉家常的方式传播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用贴标签的形式开展社区话题传播,用信息化手段服务群众的多元需求,保障了双井社区群众的基层民主实践,也推动了双井社区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二)媒体融合发展的基础架构
四级融合发展布局是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基础架构。四级融合发展布局体现了互联网思维下治理模式的跟进与更新,其指向的是互联网思维下媒体融合发展的基本模式和路径:建构一个层级化与网络化、垂直化(纵向)与平台化(横向)、中心化与多元化、统一性与差异化、线上与线下、内部与外部等架构融合、功能融合、效果融合的新的传播生态体系,即所谓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而在这一基础架构中,区县融媒体是媒体融合垂直下沉、打通全域的“底盘”。
我国四级融媒体在发展过程中,有效配置各类资源、协同分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融媒体的独特优势,形成一条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的生态链。中央级主流媒体的融合改革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呈现全国示范与价值引领的特征。省级主流媒体充分利用头部资源优势,呈现省域治理与基层赋能特征。地市级主流媒体依托地区发展特色,因地制宜与资源整合成为其落脚点。而作为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对媒体融合发展和全媒体布局的一项重要部署,作为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工作“最后一公里”的区县融媒体,担当着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使命职责,而这恰好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要求相契合。
区县融媒体中心是我国基层群众工作的基础性架构。当前,推动“两个中心”融合发展成为区县推进基层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两个中心”即区县融媒体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切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9]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10],这是“两个中心”第一次共同出现在党的工作报告之中。在我国的基层实践中,不少地区将区县融媒体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行统筹建设。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以元江县融媒体中心为基础,统筹全县的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以及健身体育服务,在“金芒果文化旅游节”等特色地方节日中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活动,为群众提供咨询、健康、引导等服务,有效维持了大型活动中的公共秩序。
区县融媒体中心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效能的线上阵地。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语境下,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必须依托县级融媒体的基层阵地。当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技术的发展助推对基层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党中央基层思想文化宣传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大部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需要与区县融媒体实现联动,发挥效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各类特色志愿服务活动是其线下阵地,而区县融媒体的全媒体矩阵是其传播主流价值观的重要线上渠道。新时代的基层群众工作应将线下线上两种资源统筹起来,形成有形阵地和无形阵地相贯通、网上与网下相叠加的舆论传播工作格局。例如,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濉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濉溪发布”客户端打造图文直播节目《新时代文明实践在濉溪》,第一时间直播展示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场景,以接地气、暖人心的活动内容推动新媒体平台聚民心、强信心,实现了“两个中心”的同频共振。
区县融媒体中心能有效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互联网+”实践。当前,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要一环,社会结构的变化对国家的社会治理提出新要求。有赖于新媒体技术的扁平化和交互性特征,媒体融合的发展简化了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降低了成本。区县融媒体中心坚持良性引导和理性推动并举,通过吸纳群众意见、公开权威政务信息、招募基层志愿者等方式,鼓励广大基层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共享文明实践成果的重要传播渠道。此外,区县融媒体中心能够有效推动文明实践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精准对接,引导民众主动践行文明观念,增强文明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融合发展的进程中,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性架构的区县融媒体不断拓展其功能与定位,在工作导向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传播立场上,维护舆论场稳定、传播正能量、宣扬主流价值观;在服务群众上,提升了网络参政议政的内涵[11],为区县融媒体服务社会治理的国家战略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共建、共治、共享:区县融媒体的基层社会治理功能定位
在大众传播发展史研究中,关于媒体社会角色的探讨主要围绕大众传播功能展开。[1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13]共建共治共享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也是融媒体充分发挥其社会治理重要作用的着眼点。作为我国行政层级设置中的“基层”,区县级行政单位的辖控范围更有利于实现治理主体对客体的精细化覆盖。区县级融媒体具有本地优势,与区域内群众最为贴近,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上有着天然优势。
(一)扩大民意表达渠道,协调全民共建
所谓共建,指的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建设,是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治理最基础的内涵。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旨在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这与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参与和奉献息息相关。媒体融合发展,有利于切实落实社会治理共建要求;多元互动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有利于拓宽舆论表达渠道,促成社会共识,打造“网上网下同心圆”,让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共同为社会治理作出贡献。
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区县融媒体肩负着引导舆论、凝聚共识的责任。尤其是在地方性突发事件、重大舆情等特殊场景中,通过新闻发布等方式,区县融媒体可以快速告知民众准确、真实、关键、重要的信息,从而引导地方民众形成理性认知、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区县级融媒体中心近年来不断提升内容质量、丰富产品形式,注重用本地语言讲好基层故事,满足了当地群众对于优质内容和信息的需求,也增强了群众对区县级融媒体的亲切感、连接感、认同感。
(二)集中人民群众智慧,动员全民共治
共治是指全民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建立一个全民参与的开放的治理体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国快速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仅靠单方面的力量难以解决。因此,社会治理不仅需要党委、政府承担起重任,还必须引入多元社会主体,各方力量通力合作,共治共享。区县融媒体在实现基层共治层面起到重要且直接的作用。借助全媒体传播体系,党委、政府能够更快更全面地了解社会情况和舆论民意,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
区县融媒体是区域政务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当前,社会治理环境和形势错综复杂,这要求区县融媒体融通各级政务资源,担当起群众与政府的沟通桥梁的角色。政府服务的目标在于满足公众基本需求,需要公共资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区域融媒体与地方党政体系深度融合、互相嵌入,在政府公共数据资源方面具有相当优势。公共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能够极大促进政府职能部门与各办事机构之间的协作,合力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公共服务。
(三)促进群众广泛参与,助推全民共享
共享指的是全民共同享有社会治理成果,使社会治理的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社会共建共治的最终目的是社会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核心,促进人民福祉和全面发展是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目标。
媒介的发展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和壁垒,信息无人不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媒体融合发展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攀升的信息需求欲望,有效消除“信息鸿沟”带来的社会不公,推动社会治理成果共享全面实现。此外,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发展进一步调动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了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得人民群众能够使用监督和评判的权利,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治理成果的共享。
区县融媒体是基层社会协商的重要平台,为政府和人民群众搭建了沟通桥梁。充满社会活力的政民互动是社会协商治理的关键。随着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及其传播平台矩阵的不断丰富,基层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不断拓宽。通过融媒体平台,人们可以直接向政府部门表达个人意见和利益诉求,就自己关切的议题与政府部门进行讨论、对话和协商,这保障了政民之间的对话空间,助力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成果。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治理向基层聚焦、向信息化迈进,作为民众与政府沟通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区县融媒体已经成为满足当地人民在政务、民生、文化等各个方面需求的基础平台。这一纽带和平台实现了基层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有机连接,发挥了融合媒体的功能和优势,提升了我国社会治理的水平。而从微观层面来看,区县融媒体拓展其基层社会治理功能,主要涵盖舆情治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务服务四个层面。
三、提升服务效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探索
对媒介社会功能的考察应将其置于技术迭代与社会发展的动态环境中。媒体之所以具备诸多社会功能,源于其对社会公众的有效传播能力、聚合能力和引导能力。[14]区县融媒体要实现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赋能,其功能拓展的具体落点应在于服务。近年来,区县融媒体通过不断提升自身服务功能,加强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深度融合,推动基层治理手段创新发展,在当前社会治理环境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新时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具体来看,区县融媒体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服务拓展,应聚焦舆情治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以及商务服务。
(一)舆情治理:预警应急,联动处置
主流媒体参与舆情治理的核心是环境监测与社会调适。舆情应对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舆论的生成具有主体多元、不可控因素多样、预测难度大、涉及范围广等特征。舆情应对是否通畅,机制是否合理,回应是否及时,都将直接影响舆情治理的效果。对区县融媒体来说,在舆情治理中把握应对主动权,畅通主流信息渠道,增大基层的主流舆论声量是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职责所在。
研判舆情热点,提升联动处置能力。当前,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使得引入舆情大数据系统成为主流媒体深度参与舆情治理的必由之路。主流媒体基于舆情监测系统,实现舆情监测、预警、研判、报送、反馈等功能,不断优化新闻发布、突发事件新闻应急联动处置、媒体舆情监测与处置等工作流程,进而达成覆盖舆情治理各工作环节的诉求。在这之中,大数据系统对舆情研判工作的赋能显得尤为重要。区县融媒体通过“机器自动抓取+人工录入”的方式实现基层舆情数据精准采集,并对采集的舆情数据加以分类与汇总,针对突发事件、舆情信息进行“追踪”与深度研判,进而为舆情应急处置提供数据依据,助力区域党委、政府工作决策,实现区域宣传同频共振。
重视话题引领,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从表现的形式上来看,舆情事件通常都具备一定的突发性。区域突发事件上升到网络时,便形成网络突发舆情事件,将给区域舆论引导造成更大的应对压力。作为专业媒体,区县融媒体应利用自身的权威性与公信力,联动自身全媒体传播矩阵与其他权威主流媒体,精准把控舆论热点与痛点,构建公众关切与媒体关注相结合的话题内容,形成对话题的集中关注,进而最大限度地引领舆论导向。此外,在话题引领的基础上,主流媒体应构建政府、融媒体中心以及群众的“舆情三角协作模式”,帮助群众解决难题,有效提高媒体应对突发舆情的综合能力。
创新工作机制,提升舆情治理效能。当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AI、5G等技术的运用和推广使网络舆情变得更加复杂。在原有的舆情服务和产品的基础上,近年来许多区县融媒体结合群众需求,从工作层面创新舆情治理手段。第一,未来舆情风险评估。区县融媒体在大数据的加持下,第一时间对潜在的舆情风险进行预测与评估,以更加充足的准备应对舆情危机。第二,舆情资源库建设。区县融媒体依托舆情大数据系统,将大量的舆情案例与数据存入云端,成为未来舆情治理的重要参照。第三,构建区域特色的工作体系。以北京市丰台区融媒体中心为例,该中心在丰台区丽泽金融商务区等核心地区设立3个融媒体分中心,围绕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及社区建设200多个“新闻采集点”,与航天一院、航天三院等重点驻区单位建立起日常联动机制,进而构建起点、线、面结合的基层舆论引导工作体系,为实现区域全覆盖、基层总动员提供有力抓手。
(二)政务服务:信息化与智慧化转型
技术变革与社会变革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只有经过技术与社会的双重调适,更为优化的技术创新模式与社会治理路径才有可能形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15]当前,以各级主流媒体为抓手,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稳步推进。政务服务平台的不断升级,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便利的服务,对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线上政务服务,即借助互联网平台融通各个政府部门资源,创新行政服务的方法和手段。这一形式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共享度,提升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以及盘活一些在线下不容易发挥作用的政务资源。
权威发布,回应群众关切。区县融媒体作为政府发布官方信息的重要渠道,在政务服务中作用显著。我国政府的新闻发布活动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降低风险、降低治理成本和降低社会对抗的效果。[16]当前,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令信息发布主体日益多元、传播载体不断丰富,区县政府通过区县融媒体发布权威信息势在必行,区县融媒体将突发事件信息整合在报、台、网、端、微等传播平台发布,满足公众信息权和监督权,真正起到举旗帜、聚民心的作用。
政务公开,完善服务标准。与商业互联网平台相比,区县融媒体拓展政务服务在体制、地利等层面优势明显,能够及时有效地根据地方政策变化而调整区域政务服务,进而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以及政府的媒介形象。政务服务要提质上档,就要在流程、素质等层面加快标准化建设,如提升对技术难题的重视程度,完善技术支持,打好政务服务的基础;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形成更为专业的团队。“政贵有恒,治须有常”。“昙花一现”是很多基层治理创新模式的共同结局,能不能挖掘出政务直播模式的巨大潜力关键在于政务服务是否做到可持续。《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各级政府共开通政务抖音号26098个。全国31个省(区、市)均已开通了政务抖音号和政务头条号。其中,山东省开通政务抖音号数量最多,总计1586个。[17]政务号虽然已被各地政府尝试使用,但大多并没有形成常态化的运营模式,这对群众的参与度有一定影响。
矩阵传播,达成社会共识。政务信息由政府部门生成,并发布到新媒体端,可在政府内传输。基于区县融媒体各大平台,政务信息不仅可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还将更亲和、接地气,更富有感染力,从而促进全社会达成共识。区县融媒体应不断加强内容、技术、渠道等方面的协同机制建设,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融合传播体系。
(三)公共服务:多元服务,开放共享
与群众具有天然连接关系的公共服务是区县融媒体的重要业务范围。2019年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对“公共服务”进行了延伸与拓展,即公共服务应按照“媒体+”理念,将媒体与政务、服务等业务相结合,提供多样化综合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当前,我国区县融媒体的公共服务具有东西部发展差异大、各领域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群众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作为最接近群众的主流媒体,区县融媒体中心应在本地化、多样性与数字化等层面不断拓展。
以本地化提升用户黏性。区县融媒体的创新建设有助于政府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意见和反馈,有效助力社会治理措施的出台和完善。而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公共服务,提升群众的认同感与满足感是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更新社会治理观念的重要体系。区县融媒体加强公共服务本地化建设,首先应明确基层群众的需求,明确基层公共服务的范畴。在确定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标准时,区县融媒体应在详细的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不同区域、不同群众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在地性服务满足群众需求,提升本地用户黏性。
以多样性适配生活方式。丰富公共服务的内容与种类是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服务内容的多样性可以有效满足群众需求,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群众的使用感与参与感。区县融媒体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作,加大对公共服务的宣传力度,将新兴技术成果应用到公共服务的全过程中去;借助大数据的数据反馈,改善服务的内容与质量,提升公共服务标准化;提升对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能力,及时发现与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相矛盾的问题,避免矛盾扩大化。此外,区县融媒体还应建立群众反馈机制,鼓励群众从自身需求出发,对公共服务多样化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以数字化提升服务效能。2021年7月1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应加快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各地政务服务平台向乡镇(街道)延伸,建设开发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和简便应用软件,提高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政策宣传、民情沟通、便民服务效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18]政府部门应利用好区县融媒体平台盘活政务资源,使政务资源在互联网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使用,进而更加高效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公共服务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提升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以数字化赋能公共服务的服务事项与服务流程创新。具体而言,一是要将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纳入公共服务实施效果评价体系之中;二是政府部门在制定公共服务政策过程中,应引入并制定技术标准,以标准化手段规范公共服务中的数字化改革。
(四)商务服务:整合资源,推动发展
202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19]区县融媒体依靠传统关系链变现的经营模式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显然已不合时宜,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成为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区县融媒体不仅要提高信息的质量与准确性,还要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尽快形成较为完善的商务发展模式。
立足“互联网+电商”,以公信力赋能消费动员。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柞水县调研脱贫攻坚情况时,鼓励当地电商直播人员说:“电商,在农副产品的推销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是大有可为的。”[20]在市场客观需求和外部条件的共同推动下,各级主流媒体开始在电商直播领域摸索。区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淘宝、京东、澎湃、趣头条等电商销售平台,以“主题宣传+区域特产+互动直播+电商销售”的新模式助力区域农副产品销售。在电商直播中,区县融媒体依托专业视频直播技术,还经常采用多场景、多位置、多角度呈现画面,还原场景的拍摄手法推广农副产品。以“县长直播”为例,在区县融媒体打造的直播场中,县长以地方领导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将地方资源禀赋、文化历史、风土人情融入特色优质农产品推广中,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提供有力支持,也能迅速缩短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动“互联网+电商直播”的过程中,作为官方话语代表的区县融媒体与追求商业利益的企业和个人不同,其一举一动都体现着官方的责任,必须具有客观性和公信力。因此,在进行直播前,从货物的源头、生产再到商品的品质,相关团队都应严格把控。此外,直播时主播们的一言一行必须审时度势,符合政府形象,对政府与人民负责。
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周边产品与产业集群。依据中央的文件精神,在今后的“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中,区县融媒体需要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使用体验,结合产品导向,构建相应的传播模式、传播形式、视觉机制和价值补偿机制。当前,区县融媒体不断拓展服务边界,其中对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探索是重要方向。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不仅是其深耕商务服务的重要体现,更是以产业赋能互联网发展,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媒体与产业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新型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可以刺激媒体的发展,使之在不断深入的媒介融合中,找到发展的新方向,真正满足全媒体时代的形势要求。因此,区县融媒体应依托全媒体,服务于社会,助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结语
现代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离不开新闻传播子系统和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从结构功能论视角来看,社会是由不同结构功能组合而成的整体系统,各组成部分发挥各自功能,同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社会系统中,媒体通过信息传递、意义解释和关系协调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实现社会整合和模式维护,在服务社会上层建筑、维护现行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体到中国的传播情境和社会语境,在传统媒体寻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区县融媒体不能仅仅满足于将自身定位为简单的内容生产者和信息传播者,而要将重点定为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中的综合信息平台。作为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的固本之策的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功能发挥与责任担当。作为区域传播主力军的区县融媒体,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媒体融合沿着纵深化、垂直化、全域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依托。区县融媒体应准确把握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不断拓展自身功能定位,进而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崔林,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吴昊,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博士研究生〕
〔特约编辑:叶明睿〕
[1]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立健全我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ZDA061)的阶段性成果。
[2] 陈成文,赵杏梓.社会治理: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及其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3(5):11-18.
[3] 郁建兴.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J].公共管理评论,2019(1):60.
[4] 共产党员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13-11-12)[2021-11-01].https://news.12371.cn/2013/11/12/ARTI1384256994216543.shtml.
[5]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9-11-06)[2021-11-01].http://cpc.people.com.cn/n1/2019/1106/c64094-31439558.html.
[6] 习近平: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EB/OL].(2016-03-05)[2021-08-0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305/c1024-28174494.html.
[7]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1-01-11)[2021-07-28].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996276.
[8]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1-07-02)[2021-07-28].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146864.
[9] 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EB/OL].(2018-08-22)[2021-07-20].https://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8/22/c_1123310844.htm.
[10] 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EB/OL].(2018-08-22)[2021-07-20].https://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8/22/c_1123310844.htm.
[11] 刘云川.善用新媒体创新群众工作方式[J].求是,2014(8):40.
[12] 丁和根.媒体介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角色与维度[J].新闻与写作,2021(5):5-13.
[13]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8)[2021-07-28].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613660.
[14] 张悦,张宏伟.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建构与建设现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2):39-45.
[15] 崔林,尤可可.支撑、协同与善治: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中技术要素的功能研究[J].新闻与写作,2021(4):26-31.
[16] 周庆安,卢明江.制度场域构建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基于2019年政府新闻发布的观察[J].新闻与写作,2019(12):68.
[1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1-02-03)[2021-11-11].https://zndsssp.dangbei.net/2021/20210203.pdf.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EB/OL].(2021-07-11)[2021-07-28].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10114704?channel=weixin.
[19] 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2020-09-26)[2021-11-11].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6/content_5547310.htm.
[20] 习近平:电商在农副产品销售方面大有可为[EB/OL].(2020-04-21)[2021-11-12].https://m.gmw.cn/2020-04/21/content_33756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