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端:《九死一生》与《阿尔切斯达》
2025年09月29日
第五章 另一端:《九死一生》与《阿尔切斯达》
《我们的小镇》上演四年后,怀尔德于1942年创作了三幕剧《九死一生》。这部剧作在当年引起了抄袭的争议。有评论家认为《九死一生》在人物、情节及主题上与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为芬尼根守灵》(Finnegans Wake)极为相似。面对这样的指责,怀尔德曾做出过直接的回应。他承认在写作此剧时“极得詹姆斯·乔伊斯所著《为芬尼根守灵》一书的帮助”,但是,他认为“文学一直是像火炬接力赛,而不像继承人之间激烈争夺遗产”,“如果将来某一作家对拙著也同样致谢,则我将高兴万分。”[1]怀尔德投入过大量精力来研究乔伊斯,是资深的乔伊斯研究者,在创作时对之进行借鉴是非常自然的。但文学和艺术都需要不断地创造和革新,剧作家即使是从前人那里受到启发和灵感,也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行创造性的发挥,进行自己独特的表达。
《阿尔切斯达》则是怀尔德剧作中宗教意味最为浓厚的一部长剧,也是在创作上最为艰难的一部。他对此剧颇为看重,倾注了大量心血,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构思算起,到1955年此剧在爱丁堡戏剧节上演,怀尔德在此剧上的创作时间长达二十多年。爱丁堡的演出遭受到刻薄的批评,怀尔德对自己的创作也不甚满意,于是继续修改,但也再未上演,直到1977年剧本才得以出版。
这两部长剧,都代表了怀尔德在寓言戏剧创作上的执着信念。然而,在解决“寓言”与“戏剧”两种文类矛盾的问题上,它们并不能算是成功之作。
我们先考察《九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