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知的19个治疗常识

必知的19个治疗常识

◎影响血脂检查结果的因素

为了使检查结果更准确,血脂检查前后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是影响血脂最主要的因素,空腹12小时后才能检查血脂,非空腹标准可使血脂含量增高。另外,采血前应维持原来规则的饮食至少2周,并保持体重恒定,只有这样,测定的血脂水平才能准确地反映血脂水平。若抽血前大鱼大肉地吃喝或有意食素3天,则所测得的结果并不代表平时的基础水平。

2.药物因素

防止药物干扰,如维生素A、维生素D可使胆固醇升高,硝酸甘油、甘露醇可使甘油三酯升高。因此在抽血前2~3天内不宜服这些药。

3.生理因素

应在生理因素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抽血。妇女经期、妊娠期、激烈运动之后、剧烈情绪波动等生理状况均可影响血脂检测结果,检测血脂时应避免此类因素。

4.病理因素

近期内发生过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和重大创伤等或正在服用如利尿剂大剂量氢氯噻嗪、服用氯丙嗪、口服避孕药等某些影响血脂水平的药物,均可使血脂水平发生波动,请在医生指导下决定血脂测定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吸烟、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和遗传因素等都可能是引起血脂异常的原因,因此,在检查出有高脂血症之后,应在1~8周内复查,结果仍属异常,那么就可确诊为高脂血症。

◎饮食对血脂的影响

饮食对血脂的影响很大,这是每一位高脂血症患者都能认识到的,但是饮食对血脂到底有哪些影响,有很多人却不太了解。下面就介绍饮食对血脂的两方面影响:

1.即时影响

正常人进餐后,其血清脂质和脂蛋白的成分和含量即可发生某些变化。如果进食脂类食物,则血液可出现乳糜微粒,同时甘油三酯含量也可显著增高,这是由于血液中脂蛋白质脂酶还来不及对脂类彻底水解的缘故。除乳糜微粒和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外,其他脂质和脂蛋白成分也有变化,一直到12小时以后才慢慢地恢复到原来空腹时的基础水平。进食糖类食物,如米饭、馒头、糕点等,也可引起脂质和脂蛋白含量的变化。因此,要使血脂检查不发生误差,一定要做到抽血检查血脂保持空腹12小时以上。

2.长期影响

动物实验证明,长时间饲以高胆固醇和脂肪的膳食,可引起多种动物血脂持续升高,进而发生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解除高脂膳食后血脂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动脉粥样硬化自行消退。美国洛杉矶某研究单位通过对846名男子(其中大部分有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证据)进行研究,给予大量低饱和脂肪酸和低胆固醇膳食,并增加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发现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不降低。随访8.5年后发现致命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作总数明显降低(包括冠心病猝死、脑血管意外等),与对照组比较,死亡数减少31.4%。非致命和致命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总发病率也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减少31.3%。可见日常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着血脂和脂蛋白的含量,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血脂

肥胖已经成为影响现在代健康的隐形杀手,不仅影响美观,还能引发高脂血症。因此,为了预防及治疗高脂血症,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有氧运动就能达到非常有效的降低血脂和减肥的效果。

1.有氧运动彻底降脂

专家指出,有氧运动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受体的基因表达水平,使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上升,促进了脂肪代谢,进而达到有效的降脂目的。

2.有氧运动最能消耗脂肪

运动能够增加能量的消耗。研究数据表明,当体力活动的消耗达到每天239千卡或每周1313千卡~1673千卡时,如果在运动后不再加餐,或摄入额外的热量,就能使体重减轻,脂肪减少。虽然各处运动形式都能够消耗能量,但最有效的方式还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就是反复多次的中小强度活动,如跑步、步行、登山、跳绳等等,训练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来选择。

◎高脂血症患者的心理治疗

一旦发现血脂异常,加上高脂血症需要终身服药等因素,患者心里就会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而这种不良的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康复极其不利,所以在进行心理治疗时必须以予重视。

首先,医护人员应给病人有力的心理支持,在病人可能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前,向病人介绍情况,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给病人以积极暗示,使患者增强康复信心,减轻心理负担。

其次,在患者依赖的基础上,要及时向病人反馈各种医疗信息,以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心。在沟通中注意病人接受信息的情况,以免产生误解。帮助病人树立生存的信心和勇气,调整病人的心态。缺乏生存意识是心理危机的中心问题,在治疗的过程中,重建病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观尤为重要。

采用支持疗法,给予心理上的援助。具体做法是采取劝导、启发、鼓励、同情、支持、说服、消除疑虑、再度保证等方式来帮助和指导病人分析认识他所面临的问题,给予权威性的支持,使之增强抑御能力。也可以让病人通过发泄或讨论,把心中的不解和烦恼说出来,使不良情绪得以缓解和消除。

最后,让患者要认识到,高脂血症不是一个单一的病种,它包括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两大类,防治措施各不相同,但它是可以防治的。高脂血症对身体的影响是缓慢发生的,因此对它的治疗也是一件长期的事情,不要期望短期内就可治愈,要树立起与之进行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高脂血症和高血压并存时怎么办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许多高血压病人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表现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较低。另一方面,许多高脂血症患者也常合并有高血压症。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同属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两者并存时,冠心病的发病率更加高,因此,如果两项病症并存时更应该积极治疗。

1.加强饮食管理,控制热量摄入

进食热量过多,多余的热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使血脂和血压升高,所以,应以限制脂肪为主,主食每天以200克~250克为宜,不吃甜食,可适当吃鱼、豆制品、禽类、蔬菜等。每餐不可过多,不可暴饮暴食,晚餐少吃,多吃富含钙、钾的食物,如香蕉、紫菜、海带、土豆、豆制品及菇类等。

2.适当增加活动量

适度运动能有效地增加内源性热原质,增加身体热度,加速体内脂肪、糖和蛋白质的分解,有利于冲刷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又可使血脂分解加速,从而防止高血压、高脂血症,延缓各脏器的衰老。

3.吃盐应适量

据报道,有学者发现高血压与盐敏感有关,因此,对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来说,减盐非常重要。而非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过度减盐可影响糖和脂肪代谢,因此,吃盐应适量,一般每日盐量掌握在5克以下,这对高脂血症及高血压都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4.严禁烟酒

烟酒对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均有促进作用,因此患者应戒烟,最好不要喝酒。更要注意的是,烟酒同用,更会大大增加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的发病率。

5.在使用降压药时,要考虑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临床研究证明,有的降压药物对脂质代谢可产生不良影响,从而成为动脉硬化的促进剂,如利尿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均有这种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对脂质代谢也有影响。对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并存的患者来说,可使用呱唑嗪、乌拉地尔等,它们既可降压,又有利于脂质代谢。

◎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由于高脂血症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导致代谢紊乱的结果,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能使高脂血症药到病除,而需要较长时期服用才能维持降脂效果,这样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副作用,所以坚持科学的治疗原则。

◎高脂血症的常用药物

对顽固而严重的高脂血症,饮食治疗等方法达不到有效的要求,就得适当给予药物治疗。由于高脂血症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导致代谢紊乱的结果,目前还没有很合乎生理要求的降脂药物。但是高脂血症经过严格饮食控制3~6个月后,血脂水平仍明显增高者,特别对于中、老年人和有其他危险因素存在者必须给予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降血脂药物有以下几类:

1.他汀类

他汀类药物主要以降低胆固醇为主,降脂作用强,起效快,如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伐他汀等。

普伐他汀:即普拉固片,它可以有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使甘油三酯水平中度降低,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普伐他汀掏平滑肌细胞增生的作用很轻,有利于稳定粥样斑块的纤维帽,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逆转乙酰胆碱在内皮细胞操作时的反常作用。具有抗炎作用,因此有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辛伐他汀:有舒降之、塞瓦停,它可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和降低甘油三酯水平。长期口服能减轻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洛伐他汀:主要有美降之、美降脂,它可治疗除纯合子型高胆固醇血症以外的任何高胆固醇血症,包括以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延缓病变进展,减少新病变的发生。

氟伐他汀:即来适可,它可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脂固醇水平,中度降低血浆甘油三酯水平,轻度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还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阿伐他汀:即立普妥,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症、混合性高脂血症、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在控制饮食的同时,服用立普妥可以大大降低胆固醇水平。

2.贝特类

贝特类也称为贝丁酸类药物,降血脂作用强,起效快,主要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如古非贝齐、非诺贝特、苯扎贝特、氟贝特等。

吉非贝齐:主要有吉非罗齐、康利脂、诺衡,它可治疗血脂过高引起的黄色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或冠心病合并高密度脂蛋白低下的病人。

非诺贝特:有力平脂,对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有强效,除能调节血脂外,还可使血尿酸含量减少使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增加抗凝剂效力。适用于高胆固醇症、混合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下、继发性高脂血症等,此外,还有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苯扎贝特:有必降脂、阿贝他,可以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受抵制,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浆黏稠度降低,纤维活性增强。这些作用有肋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并能改善伴有脂质代谢障碍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降低空腹血糖。

氟贝特:有氯贝丁脂、安妥明、冠心平,可使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功能减弱,降低血中过高的纤维蛋白含量降低,增加纤溶活性,减少血栓形成。

3.胆酸螯合剂

胆酸螯合剂又称为称为胆酸隔置剂,常用药物有考来烯胺、考来替泊及普罗布可。这类药物只能降低血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但不能降低甘油三酯的含量,因此仅适用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因为这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多,且降脂效果不如他汀类药物,所以临床上应用较少,不作为高脂血症患者的首选用药。

考来烯胺:即消胆胺,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亦可清除刺激性胆酸,从而解除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胆道梗阻引起的皮肤瘙痒。可降低低密度蛋白及胆固醇。

考来替泊:即消胆宁,可用于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或延缓进展,但是对甘油三酯无明显作用。

普罗布可:即丙丁酚,可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利于动脉硬化的防治,亦可治疗患者的跟腱黄色瘤和皮肤黄色瘤。

4.烟酸及其衍生物

此类药物与抵制脂肪组织的分解和减少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和分泌相关,可降低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

烟酸:烟酸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机制不清,其疗效及剂量与服药前的血脂水平有关,与胆酸螯合剂合用可增加降胆固醇作用,长期治疗可消退黄色瘤。

阿西莫司:阿西莫司为烟酸原衍生物,常用药物有乐脂平、氨甲丙嗪,可显著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其降脂作用却比烟酸强20倍。

5.其他类

泛硫乙胺:主要有潘物生,它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较强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作用,还能促进血脂的正常代谢,改善脂肪肝及酒精中毒性肝损害,能抑制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及血小板聚集,防止胆固醇在血小管沉积。

弹性酶:能够阻止胆固醇的合成及促进胆固醇转化成胆酸,从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另外,它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脂肪肝的作用。

普罗布考:主要有丙丁酚,它具有降低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同时还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而且还有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

◎调脂药物疗效判断标准是什么

血脂异常患者可以根据以下几方面判断调脂疗效,以便选择和调整调脂方案。

1.对血脂的调节

在改善生活方式和服用调药脂物治疗后,应定期检测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以了解是否达标及调脂疗效。研究发现他汀类调脂药可使低密度脂蛋白降低20%~60%,甘油三酯降低7%~30%;贝特类调脂药可使低密度脂蛋白降低5%~20%,甘油三酯降低20%~50%。

2.降低整体心血管病的危险

调脂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调脂,更重要的是通过调脂使冠心病发生和急性发作的危险性降低,因此在评价调脂疗效时,更需注意这一方面的效果。目前临床常用的他汀类调脂药具有确切的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3.安全性

了解调脂治疗可能发生的副作用,调脂治疗无疑应选用疗效肯定、副作用少的方法或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产生严重后果。

4.患者的依从性

在评价调脂疗效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患者坚持治疗的情况。很多患者调脂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坚持治疗,服服停停。高脂血症的治疗需要长期治疗才能起到效果,如他汀类等药物可以1天只服用1次,但只要长期坚持,效果也会很好。

◎不同类型高脂血症的药物选择

1.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

主要选用药物有:消胆胺、降胆宁、美降脂、潘特生、丙丁酚、月见草油丸等。

2.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主要选用药物有:多烯康、非诺贝特,苯扎贝特、诺衡、降脂平等。

3.混合型高脂血症

主要选用药物有:益多脂、力争脂、必降脂、乐平脂、潘特生等。

◎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

治疗高胆固醇的药物一般有以下几种:

1.胆酸结合树脂(消胆胺、降脂宁)

胆酸结合树脂是通过在肠道内结合胆酸,导致血液中更多的胆固醇转变为胆酸而排出体外来降低血胆固醇水平。

2.HMGH-Co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辛伐他汀)

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生物合成中的限速酶,如果它被阻断,细胞就无法合成胆固醇。胆固醇合成受阻后,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目将增加,继而肝细胞从血液中吸收低密度脂蛋白量也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增加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清除的增加,从而进一步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这类药物在降低总胆固醇水平的同时也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3.烟酸及其衍生物(烟酸、乐脂平)

烟酸和乐脂平能有效地阻断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故使肝脏不能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如果只有少量脂肪酸时,肝脏就将合成少量的甘油三酯以及少量极低密度脂蛋白来运输甘油三酯。它阻断了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使水平降低,因为最终会转变成低密度脂蛋白,所以也就降低了水平。由此看来,虽然这种药物主要作用于甘油三酯的合成过程,但是它也降低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从而导致血胆固醇水平下降。此外,烟酸和乐脂平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而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4.其他药物

其他药物有纤维酸衍生物(吉非贝齐、苯扎贝特等);丙丁酚,这类药物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颇适宜。

◎哪些人不宜进行降胆固醇治疗

1.活动性肝炎的患者不宜使用降胆固醇的药物

因为这类降脂药物在肝脏代谢,服用可加重肝脏的损害。

2.怀孕或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降胆固醇药物

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过程,所以妊娠期服用降脂药物,对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远期效果影响甚少。而且,胆固醇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的其他产物是胎儿发育的必需成分,包括类固醇和细胞膜的合成。由于许多药物经人乳分泌,而且因降脂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因此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降脂药物。

3.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痴呆、晚期脑血管疾病或活动性恶性肿瘤的患者,都不宜采取降脂治疗。

◎高脂血症患者药物治疗须知

1.药物疗法的必要性

血脂异常的基本治疗方法是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但是经过3个月的饮食、运动疗法后仍不见效,就应该开始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胆固醇含量,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家族性复合型血脂异常一经诊断,就应该尽快进行药物治疗。这种血脂异常对一般疗法不敏感,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性极大。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导致的血脂异常,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也需要服用药物来控制异常的血脂。

2.药物治疗需要注意的事项

治疗血脂异常的药物有很多种,统称为调脂药或称脂质代谢改善药,大部分是口服片剂,其大部分药物是通过作用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而发挥作用,具体选择什么药物由医生决定,治疗过程中出现副作用时,要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情况。

血脂异常是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医生和患者都希望尽可能采用剂量小、药效温和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所以治疗效果的出现也可能会晚一些,这个时候不应随便停药或擅自增加药物的剂量。

有些患者开始接受药物治疗后又恢复了原来的不良饮食习惯,这是治疗中严禁出现的问题。另外,虚假报告是很危险的,这样有可能使医生误认为饮食疗法无效而增加药物剂量。因此只有如实向医生说明情况,才能获得正确的指导。

专家建议,服药后1~3个月应复查血脂、肝及肾功能,还应定期复查肌酸激酶及血尿酸水平。常年服药者,可3~6个月复查一次,而且应作随诊观察,以便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当血脂降到接近期望水平时,可适当减少剂量。

值得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应坚持调整饮食及改善生活方式,以增进药物的疗效。

◎怎样合理服用降血脂药物

在服用降脂药物前,病人应该清楚自己的血脂异常属于哪一种类型,而且首先应进行饮食治疗,如果没有效果,再进行药物治疗。为了达到合理服物降脂药物,应注意以下几点:

◎用好调脂药要注意4个方面

一旦高脂血症患者开始进行药物治疗,就需要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为了保证疗效,服药期间要特别注意以下4个方面:

1.要按心脏病危险程度进行准确分级

心脏病的高危人群是指已经存在心脏病的人,或有过心脏病发作或脑卒中史的人、有外周血管病或糖尿病患者,这类人群应使用降胆固醇药物;中等危险人群是指有2种或2种以上心脏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或吸烟的人,一般来说,中等危险人群也要积极用药;低危人群是指只有 1种或不存在心脏病危险因素的人,主要平衡膳食、加强运动并戒烟等,可以暂时不服药。

2.要选用正确的药物

调脂药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和烟酸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使用广泛,效果明确,适合于胆固醇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患者。贝特类药物主要针对高甘油三酯血症;烟酸类药物作用广泛,既能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又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适合于混合型血脂异常。3类药各有所长,每个患者应根据具体的血脂水平来选择药物。

3.药物剂量要合理

服用调脂药不要贪图效果快捷,而要在安全的剂量内服药。另外,调脂药联用也要特别谨慎,比如他汀类和烟酸类药物联用,发生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几率会明显增高。服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合理用药。

4.不要“见好就收”

很多患者血脂一旦看到化验单显示“正常范围”,就自行停药。其实,化验单所标示的血脂的正常范围只是针对健康人群,并非针对心脏病中高危患者。血脂降到理想范围,患者需要经常检测血脂水平,调整药物剂量,以血脂水平一直保持在理想范围为佳,千万别因为药物刚见效就马上停药。否则,血脂还可能会升高。

◎他汀类药物是调脂治疗的首选

大量研究证实,他汀类调脂药可以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适当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并能明显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他汀类调脂药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如改善内皮功能、降低血液黏稠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使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减少患者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需要。

目前已确诊为动脉硬化症的患者应首选他汀类调脂药,但是未有动脉硬化症的血脂异常患者,在选择调脂药时应区别对待:45~64岁的男性患者,应首先他汀类调脂药;35~44岁、65~75岁的男性患者及绝经后的女性患者,他汀类或烟酸类调脂药均可考虑。

◎降脂药物不可随意服用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所以调节血脂也就成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但是调脂药一般都有一定的副作用,高脂血症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他汀类和贝物类降脂药是应用比较普遍的降脂药,在服用时要特别注意:

1.服用他汀类药要查肝功

目前临床上用得最多的调脂药是他汀类,如普伐他汀、辛伐他汀、阿伐他汀和氟伐他汀。服用这类药物,约有2%~3%的患者会发生肠胃功能紊乱、失眠、肌肉触痛或皮疹等副作用。另外,约有2%的洛伐他汀使用者,会出现肝源性转氨酶升高,所以应每隔1~2个月就应该去检查一下肝功能。

2.贝特类药物可能会引发胆结石

贝特类药物可能会引发胆结石,所以胆囊炎或胆结石患者不要服用。烟酸类和贝特类调脂药,都主要适用于甘油三酯增高的患者,若是长期服用也都有可能发生肝损害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等。

另外,虽然中成药一般被认为调脂效果不如西药,但其副作用比较小,这为一些有肝脏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药物选择。

◎使血脂异常的药物有哪些

影响血脂水平的药物有很多,除了降血脂的药物,概括起来可分为下面2类:

1.可使血脂升高的药物

可使血脂升高的药物有:皮质类固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孕激素雌激素合用(口服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双氢克尿塞)、匹拉米洞、青霉胺、氯丙嗪、硫脲嘧啶、水杨酸盐、三甲双酮、维生素A、维生素D、溴化物、碘剂、酒精、苯妥英钠和乙醚等。

2.可使血脂降低的药物

可使血脂降低的药物有:祛脂乙酯、对氨基水杨酸、秋水仙碱、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制剂、降糖灵、肝素、乙二氨四乙酸、金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和巴龙霉素等。

◎下列药物引起血脂异常的原因

1.利尿剂

利尿剂中的氢氯噻嗪和氯噻酮长期服用,可使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升高,停药后血脂水平可恢复正常。用利尿剂治疗的患者中,血清胰岛素水平增高,同时血糖也升高,糖耐量降低。这说明机体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作用,这种抵抗作用一方面可使糖利用降低,血糖升高;另一方面可使胰岛素对脂肪分解的抑制作用减弱。这两方面的作用会使脂肪分解作用加强,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增加,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加速,从而使血液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对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轻微降低的作用。

2.β受体阻滞剂

一般来说,β受体阻滞剂在服用周时对血脂无明显影响。普萘洛尔(心得安)在服用2个月时可使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服用1年时不仅使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而且使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也升高。可应用具有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来代替,如吲哚洛尔(心得静)。

3.抗精神病药

氯丙嗪是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表药,具有治疗精神病、神经官能症、呕吐、呃逆和急性心功能衰竭等功效。在治疗精神分裂等症时用量比较大,用药4周后会发现患者血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有明显上升。此外,药物还可通过影响某些脂蛋白代谢酶的活性,使血脂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血脂异常。

4.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是一种由雌激素和孕激素按不同比例组成的人工合成的甾体激素制剂。若雌激素比例占优势,则增加了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如果孕激素比例占优势者,则增加了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减少了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因此,妇女口服避孕药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用,并应定期进行血脂检查。一旦发现血脂异常,应在医生指导下改用其他口服避孕药。

5.苯妥英钠

这是应用较早的一种抗癫痫药,同时有抗焦虑、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连续口服3~6个月后,血液中胆固醇平均会增高9%。

6.乙胺碘呋酮

乙胺碘呋酮为苯丙呋喃的衍生物,中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的竞争阻滞剂。医学研究发现,服用乙胺碘呋酮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可升高。

7.糖皮质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这两种药短期应用对人体无明显影响,但若长期大量服用,可使甘油三酯、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上升。

8.雷尼替丁

它是目前应用较广、疗效较好的H2受体阻滞剂。研究发现,它能使极低密度脂蛋白上升,使高密度脂蛋白下降,血脂异常者或老年人在治疗溃疡病时不宜使用雷尼替丁,可以选用西咪替丁。

9.其他药物

临床上还有一些常用药物如胰岛素、干扰素、左旋多巴、维生素D等,也有使血脂异常的作用,应予以高度重视。

◎服用调脂药需要定期随诊吗

临床资料显示,血脂异常患者如果在用药方面存在误区,极易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生。因此,根据血脂异常的各种发病情况,不仅选择服用调脂药物应各有差别,而且应定期到医院复查。

1.发现问题,调整药量

由于血脂异常的发生、发展都是一个慢性过程,一般轻度血脂异常患者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而重一点儿的患者才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心慌、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所以,如果在调脂一段时间后,不再有任何不适症状出现,也不可以自行停止用药。血脂异常的治疗,一般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获得明显效果。

建议患者在开始药物治疗4~6周内,应复查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好根据检查后的结果及血脂的改变状况,来调整用药。如果血脂未能降至达标,则应增加药物的剂量,或改用其他调脂药,也可考虑联合用药。若经治疗后血脂已降至正常,或已达到目标值,则应继续按原剂量用药,除非血脂已降至很低时,一般不要减少药物的剂量。

2.3~6个月内复查肝肾功能

如果是长期连续用药,药物到达人体内,不能完全参与人体代谢和吸收,可能导致药物产生毒副作用,甚至引起药物中毒反应。

一般药物的服用过程,都是在人体内经过肝脏代谢后,再从肾脏排泄出去。对于长期用药,应保证每3~6个月复查一次,在检查血脂的基础上,同时复查肝肾功能和测肌酸激酶,以保证药物的毒副作用没有对肝肾造成任何损害。另外,患者也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服用剂量,千万不要过度调脂,也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