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工作场所

六、介入放射学工作场所

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发展相当迅速,已成为临床不可缺少的专门医学学科,但由于工作人员在实施此项技术时,需要暴露于X射线下进行,而且介入手术时间长,X射线曝光时间长,放射工作人员所受的照射剂量也高,故应倡导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在实施手术过程中进行全面个人辐射防护,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射线损害。除改进X射线设备性能而达到低剂量要求外,对X射线的有效防护措施包括严格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进行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熟练掌握介入手术的操作过程,缩短时间(即时间防护);为工作人员安排合适的距离,需要离射线较远的位置(即距离防护)。

介入放射学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个人防护,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降低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剂量的有效方式,特别是介入放射学工作场所属于非隔室操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有效使用防护用品进行全方位防护可最大限度阻止射线对个人的损害。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必须有效保护眼晶状体、甲状腺等射线敏感器官少受到射线的照射,因此,工作人员佩戴合格的铅防护眼镜及铅橡胶围脖是十分必要的,此外还需配备铅橡胶围裙、铅橡胶手套,其他可选配铅橡胶帽子;辅助防护用品需配备铅悬挂防护屏、床侧防护帘,可选配移动铅防护屏风。对于患者需要为其配备铅橡胶围裙(方形)或铅方巾、铅橡胶颈套,可选配铅橡胶帽子。为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和患者配备种类齐全和数量充足的防护用品,使其辐射风险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促进介入放射学的健康发展。

介入放射学工作场所需要重点进行辐射防护,因此,在所有诊疗工作场所中要求配备的防护用品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根据调查,介入放射学工作场所配备的防护用品配备总量为3340件,其中铅橡胶颈套配备数量最多,有842件,铅橡胶手套配备数量最少,为188件。介入放射学设备共有174台,其中三级医院有116台,二级医院52台,未评级医院6台;各级医院平均每台设备配备的防护用品总量分别为20.19件、17.58件和14件。

在各类型辐射防护用品中,各等级医院铅橡胶围裙、铅橡胶帽子和铅橡胶颈套配备情况较好。铅橡胶围裙在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平均每台设备配备的数量均超过了4件,未评级医院平均每台设备配备数量不足3件。铅橡胶帽子和铅橡胶颈套平均每台设备配备的数量均超过3件;铅橡胶手套平均每台的配备数量约为1件,铅防护眼镜平均每台的配备数量大于2件。三级医院和未评级医院其他防护用品平均每台设备配备的数量均超过2件,二级医院每台配备数量不足2件。

介入放射学工作场所的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种类较为充足,但是还应该增加配备数量,如果多台手术同时进行,可能存在防护用品数量不足的情况,需要引起重视。《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20)标准中目前只规定了医院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的类别,而对数量未作要求,因此,医院不明确需要配备的各类防护用品具体数量。防护用品用于工作人员和患者,开展介入手术时医生和患者较长时间暴露在射线中,必须保证手术过程中每位工作人员和患者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并在主射线范围内悬挂铅防护帘或者设置移动铅防护屏风,以减少受照剂量,建议开展介入放射学的医院配备足够数量的防护用品。各等级医院介入放射学工作场所防护用品配置情况见表5-6,平均每台介入放射学设备配备的各类型防护用品数量见图5-4。

表5-6 各等级医院介入放射学工作场所防护用品配置情况 (单位:件)

图5-4 各等级医院平均每台介入放射学设备配备的各类型防护用品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