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追星,也要理智

青春期追星,也要理智

小故事

有一天周六的晚上,雷女士看到女儿在上网,便对女儿说:“你能帮我找找邓丽君的歌曲吗?”

“老妈,不是吧,那么老的歌你还听啊?”女儿一副不屑的样子。

“妈妈那时候可是邓丽君的铁杆粉丝呢,现在的流行音乐我听不惯!”

“原来妈妈以前也有偶像啊!”

“有倒是有,可不像你们现在的孩子,还追星,为了一张演唱会的门票,可以省吃俭用,甚至等个通宵也要买到票!”

“您怎么知道有人这样追星啊?我们班就有几个女孩子这样,我可没那么疯狂!”

“我们单位好多年轻人也这样啊,还是我女儿理智啊。”

“但是妈妈,我们可以有偶像,可以追星吗?”

“什么事情都有个度啊,你有偶像没错,但要看是什么偶像,为了学习他优秀的品质、行为而把他当成偶像,这是没错的。‘追星’要‘追’得有意义,不可盲目去做一些‘傻事’。就在2006年的时候,有位女士为了与明星近距离合影,不惜倾尽家产,甚至家败人亡!这种追星的方式就不对嘛!”

“妈妈说得对,我喜欢周杰伦的歌,也是有原因的呀,周杰伦在领金曲奖‘年度最佳专辑’奖时曾说过一句:‘好好认真读书,好好听周杰伦的音乐’,杰伦的音乐以公益歌居多,如《梯田》《听妈妈的话》《外婆》《懦夫》等,几乎每张专辑都会有!”

“女儿说得也有道理啊……”

就这样,母女俩就偶像这一问题聊到了深夜。

分析

随着娱乐行业的发展,校园里掀起了一阵阵的“追星潮”,就像热带风暴一样,吹得我们晕头转向。很多青春期女孩是狂热的追星族,她们花了大把的钱在追星上,并且对此乐此不疲,甚至在一言一行上尽量模仿明星。

而事实上,这些女孩心中的偶像大多都是影视歌星,只有少数人的偶像为艺术家或商人、作家等。一些女孩因为追星变得疯狂,为那些明星偶像着迷,她们盲目地“随大流”,疯狂地收集明星资料、相片和唱片,既浪费了钱财,又损耗了时间。

那么,这些女孩为什么会成为追星族中的一员呢?

1.崇拜心理

我们不难发现,女孩所追的星,女性大多羞花闭月、沉鱼落雁,扮演的也多是些娇媚可人的角色;男性也都英姿勃勃、气质逼人。这些难免让那些女孩们羡慕、迷恋、崇拜。

2.从众心理

在青春期女孩们中间,追星现象很普遍,以致本来没多大心思追星的人,为了不被看作“落伍”,也自觉不自觉地加入了。

3.时尚心理

“追星”在不少女孩看来,就是件时髦的事,只要有“星”可“追”就足够了。

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需要很多种宣泄和满足的渠道,而“追星”就是其中之一。当然,追星并不是一无是处。它可以让一个人拥有崇拜的对象,并朝他们成功的方向发展,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未来。

而过分或盲目地“追星”,会影响到女孩的学习。但是如果能适当地调节时间,“追星”也算得上是个不错的爱好。因为在“追星”的过程中,你会对那些明星产生敬仰之情,从而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例如他们敬业爱业的精神以及刻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总之一句话,“追星”有利也有弊,女孩在追星时要把握尺度,要正确追星,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

总之,女孩切记,不要让自己做个狂热的追星族,更不要以当明星的翻版为荣,甚至模仿明星,因为你要明白,你本来就是美丽的,做真实的自己才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