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斗科

壳斗科

壳斗科Fagaceae是山毛榉目的一科。本科植物广泛分布于南、北两半球,主要产于亚洲南部及东南部。在我国除新疆有引种外,其他各省区均有自然分布,主要产于西南及南部。自沿海低丘陵至海拔约3800米高山均有生长,常为山地常绿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的主要上层树种,是山地水源林的重要成分,也是秦岭南坡以南各地的主要用材树种。

形态特征:常绿或落叶乔木,稀灌木。单叶,互生,极少轮生,全缘或齿裂,或具不规则的羽状裂(落叶栎类多数种);托叶早落。花单性同株,稀异株,或同序,风媒或虫媒;花被一轮,4~6(~8)片,基部合生,干膜质;雄花有雄蕊4~12枚,花丝纤细,花药基着或背着,2室,纵裂,无退化雌蕊,或有但小,并为卷丛毛遮盖;雌花1~3(~5)朵聚生,有时伴有可育或不育的短小雄蕊,子房下位,花柱与子房室同数,柱头面线状,近于头状或浅裂的舌状,或几与花柱同色的窝点;子房室与心皮同数,或因隔膜退化而减少,3~6室,每室有倒生胚珠2颗,仅1颗发育,中轴胎座。雄花序下垂或直立,整序脱落,多数单花或小花束,即变态的二歧聚伞花序簇生于花序轴(或总花梗)的顶部,呈球状,或散生于总花序轴上,呈穗状,稀呈圆锥花序;雌花序直立,花单朵散生或3数朵聚生成簇,分生于总花序轴上,呈穗状,有时单或2~3花腋生。

由总苞发育而成的壳斗脆壳质、木质、角质或木栓质,形状多样,包着坚果底部至全包坚果,开裂或不开裂,外壁平滑或有各种姿态的小苞片,每壳斗有坚果1~3(~5)个。坚果有棱角或浑圆,顶部有稍凸起的柱座,底部的果脐又称疤痕,有时占坚果面积的大部分,凸起、近平坦,或凹陷;胚直立,不育胚珠位于种子的顶部(胚珠悬垂),或位于基部(胚珠上举),稀位于中部,无胚乳;子叶两片,平凸,稀脑叶状或镶嵌状,富含淀粉或及鞣质。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有1属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