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丹科
白花丹科Plumbaginaceae是石竹目的一科。本科植物有21属约580种,世界广布,主要产于地中海区域和亚洲中部,南半球最少。我国有7属约40种,分布于西南、西北、华北、东北及河南和临海各省区,主要产于新疆。一般喜生于日光充足、蒸发量大、空气干燥(或有一干旱季节)、土壤排水良好且富含钙质的地方。
形态特征:小灌木、半灌木或多年生(罕一年生)草本,直立、上升或垫状,有时上端蔓状而攀缘,常被钙质颗粒(垩鳞)。茎、枝有明显的节,沿节多少呈“之”字形曲折;或者(在具基生叶的草本)仅在根端成短缩而通常肥大的“茎基”。单叶,互生或基生,全缘,偶为羽状浅裂或羽状缺刻,下部通常渐狭成柄,叶柄基部扩张或抱茎;通常无托叶。花两性,整齐,鲜艳,无或有极短梗,通常(1~)2~5朵集为一簇状小聚伞花序(此基本花序在本科称为“小穗”),有时全部小穗均含单花;小穗通常偏于穗轴的一侧排列成“穗状花序”;穗状花序又可在花序分枝上构成种种复花序;小穗基部有苞片1枚;每花基部具小苞2枚或1枚,苞与小苞宿存。萼下位,或多或少连合,漏斗状、倒圆锥状或管状,有时上部扩大成外展或狭钟状的萼檐;多少为膜质或干膜质,稀全为草质,常有色彩;具5脉,萼筒(至少下部)通常沿脉隆起成宽钝的棱;花萼裂片5,有时具间生小裂片,在芽中折叠或镊合状;结果时萼略变硬,包于果实之外,通常连同果实迟落。花冠下位,较萼长,由5枚花瓣或多或少连合而成;花冠裂片在芽中旋转状,花后扭曲而萎缩于萼筒内。雄蕊5,与花冠裂片对生,下位,或着生于花冠基部;花丝扁,线形,基部多少扩张;花药2室,平行,纵裂,近于中着,罕为底着。雌蕊1,由5心皮结合而成;子房上位,1室;胚珠1枚,倒生,具两层珠被,悬垂于由子房基部生出的细长珠柄上;花柱顶生,5枚,分离或基部连合,或完全连合成1枚,平滑或有突起;有时花柱异长;柱头5,与萼的裂片对生,扁头状、圆柱形或横的长圆形。蒴果通常先沿基部不规则环状破裂,然后向上沿棱裂成顶端相连或分离的5瓣。种子具薄层粉质胚乳。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属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