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科

虎耳草科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植物分布极广,遍布全球,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寒冷地区和温带地区。我国有29属500余种,南北均产,分布中心在西南地区。其中,吉林省有12属42种,集中分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有少量分布。

形态特征:草本,灌木、小乔木或藤本。叶互生或对生,通常无托叶。花两性,有时单性,边花有时不育;花序多样,通常为聚伞状、圆锥状或总状花序,稀单花;花被片通常4~5基数,稀6~10基数,覆瓦状、镊合状或旋转状排列;萼片有时花瓣状;花瓣通常离生,或无;雄蕊(4~)5~10,或多数;有时存在退化雄蕊或腺体;心皮2~5(~10),近离生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半下位至下位。多室而具中轴胎座,或1室且具侧膜胎座,稀具顶生胎座,胚珠具厚珠心或薄珠心,有时为过渡型,通常多数,2列至多列,稀1粒,具1~2层珠被,孢原细胞通常为单细胞;花柱离生或多少合生。蒴果、浆果、小蓇葖果或核果。本科植物的导管,在木本植物中通常具梯状穿孔板,而在草本植物中则常具单穿孔板。本科植物的花托,或上位花的子房顶部,或退化雄蕊面向子房的表面,通常分泌蜜汁,引诱昆虫,帮助完成传粉。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2属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