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摄影艺术创作规律

第四章
探索摄影艺术创作规律

随着摄影艺术越来越受关注,摄影创作也越来越吸引大众,人们对于图片的需求量逐增,而且审美能力越来越强,个体如何创作与表达已经是创作者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尤其当下,不同门类摄影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人们不再用教条的眼光来划分摄影的风格与种类,最终的影像结果才是真正意义所在,于是越来越多的摄影创作者开始挖掘更多的创作手法,甚至运用跨界的技艺手段与媒介,与摄影本体语言混合使用,制造出多义且特别的图像。面对这些图像,我们逐渐抛离如何界定它们与摄影之间真正的关系,而是更多地关注当下各种创作者的摄影作品对于社会文化的作用与意义。

“美国著名摄影师斯蒂芬·肖尔在《照片的本质》中提到,影响照片的关键元素是摄影师建立的心理模型,简单地说就是摄影师基于个人成长环境所形成的对美的认知(1)。”

在本书第一章对于摄影艺术审美意义的讨论中,曾提及认识“美”对于摄影师以及读者的重要性,尤其在摄影创作中,作品就是摄影师审美能力的最终体现。在大多数摄影创作过程中,摄影师脑海中都会建构出一个画面,有时候这个画面会不同于眼前的现实世界,也会超出相机能够获取到的实际景象,因此如何能够达到心理构建的预期画面,其实就是每一个摄影师都会遇到的问题。如何才能拍摄一幅好照片?很多摄影书籍都会专注于相机器材、构图技巧、后期技术等方法,但是在本书中,将会告诉大家一些更为关键与重要的信息。每个摄影师具备的特长与能力也将决定最终影像的成像方式,这让摄影作为艺术手段,尤其是以图片作为结果呈现的摄影作品,在独创性与个人化的特征方面得到强化,所以摄影作品才会类型多样,风格千变万化。每个摄影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拍摄方式、呈现手段,因此很难用一些具体规则去指导初学者如何创作。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在其创作中,都有一些较为深层的共同规律,本章将会结合艺术理论,来介绍摄影创作中所涉及的一些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