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简介
《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这本书是由.(美)保罗·拉比诺著创作的,《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共有15章节
1
总序
学术并非都是绷着脸讲大道理,研究也不限于泡图书馆。有这样一种学术研究,研究者对一个地方、一群人感兴趣,怀着浪漫的想象跑到那里生活,在与人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获得他们...
2
序
保罗·拉比诺从保罗·利科(Paul Ricoeur)那里借用了一个颇有启发性的短语来概括阐释的问题和本书的问题:“通过对他者的理解,绕道来理解自我。”本书的大部...
3
引言
在罗伯特·肯尼迪被暗杀之后的第二天,我离开了芝加哥。我在芝加哥的公寓实际上已经空荡荡的了,行装已经打好,大部分家具都卖掉了,只剩下一张床和一把咖啡壶。我原本对于...
4
第一章 垂死的殖民主义的残余
塞斯(Sais)平原位于非斯(Fez)和塞夫鲁两座城市(均建于公元9世纪)之间的乡村,起伏平缓,是摩洛哥最丰饶的地区。这里满眼葱绿,与任何关于沙漠帐篷或摩尔式景...
5
第二章 被打包的物品
从非斯伸出的高速公路,正好经过理查德的旅馆和阿拉伯人聚居区的边上,然后与穆罕默德五世大道交接,这条大道是根据当今国王的父亲——一位广受爱戴的领导人——命名的。高...
6
第三章 阿里:一个局内的局外人
就在阿拉伯人聚居区城墙外,在穿过市政公园并离穆罕默德第五大街往山坡下200码远,有一块空地,法国人将贸易和商业活动集中于此。对于周边城镇和乡村部落的人们而言,塞...
7
第四章 进入
尽管到目前为止,我与阿里及一些朋友建立了牢固的关系,但我仍为自己在阿拉伯语上的缓慢进展而发愁。到这个夏季末,我真的忧心忡忡。就要进入一个只讲阿拉伯语的陌生环境,...
8
第五章 可观的信息
我在西迪·拉赫森期间,阿卜杜拉·马里克·本·拉赫森最终成了我的主要资讯人和最亲近的助手。当我们相遇时,他还认为自己是一个年轻人,说他的年纪不是30就是32岁。几...
9
第六章 越界
在最初的几个月之后,我在西迪·拉赫森的工作更加辛苦,断断续续,也较少有直接的满足感。在漫长而平淡无奇的一段时间里,我费力地处理各种日益迫切的需要,开始综合材料、...
10
第七章 自我意识
日历飞快翻转,伊斯兰教年历的主要庆典也很快过去。我与很多不同的人讨论过拉马丹月(Ramadan),即阴历的斋月的意义——他们个人是如何感知它的,它从古至今以来的...
11
第八章 友谊
德里斯·本·穆罕默德,一个快乐的、胖胖的、好脾气的年轻人,始终拒绝做我的资讯人。在我逗留期间,既然时间许可,我们不经意地,几乎算是意外地开始彼此认识。渐渐地,我...
12
结论
文化即阐释。人类学所谓的“事实”,即人类学家到田野中寻找到的材料,本身就是阐释。在人类学家前去对其文化进行探索之前,原始资料已经被那里的人们的文化调和过了。事实...
13
跋
一个人把对对象的研究作为研究对象,让自己失去或显或隐地选用小说家方式对具有魔力的经验进行创造的机会,并且破坏对于异国情调的幻想;他把解释者的角色转变为针对他自己...
14
参考文献
Berger,Peter,and Thomas Luckmann.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Doubleday,Ga...
15
附录 《象征支配》译介
王玉珏 《象征支配:摩洛哥的文化形态和历史变迁》[1]一书是拉比诺1968—1969年在摩洛哥田野工作后撰写的民族志,这本书1973年面世。作为一本出色的民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