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鼎隆:用AI技术撬开搜图时代的金矿
2017年11月,深圳码隆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码隆科技”)宣布,已完成B轮融资,由软银中国领投。码隆科技是软银中国在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的第一家公司,因此备受瞩目。
《人民日报》曾如此评价码隆科技:“中国初创企业的技术在全球舞台上,不再是跟风式的发展,而是引领式的发展。”
清华“理工男”的幸运
黄鼎隆是名副其实的“理工男”,朴素,低调,务实。
黄鼎隆说,他在清华大学待了九年,从本科读到博士,主攻人因工程与人机交互研究方向。“《道德经》里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读博期间,我学会了把一件很难的事情分解成很多件简单的事情,最终把很难的问题解决掉,这是一种让我在日后工作中受益匪浅的能力。我觉得很幸运的一件事情,是博士阶段我能够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加弗尔·萨文迪(Gavriel Salvendy)。当时,清华大学聘请他担任工业工程系主任。加弗尔·萨文迪教授是人因工程与人机交互领域泰斗级人物,跟随在他身边可以学到非常前沿的东西。”
人机交互研究,这是一种跨学科的创新,既要研究人,又要研究机器,还要把人和机器结合起来研究。在黄鼎隆看来,把不同领域的东西融合起来创新是非常有意思的。为了追问人和机器如何更好地分工,黄鼎隆进入谷歌实习了一年,专门做用户体验的研究。2008年,博士毕业后,黄鼎隆进入微软中国工作,在互联网产品运营部门做搜索产品的研发。
“在谷歌的工作经历,让我爱上了互联网行业。在微软工作的五年里,我不仅遇到了后来的创业搭档码特(Matt Scott),而且初次尝到创业的喜悦。”黄鼎隆称自己是个幸运儿,因为他和码特合作开发了一款叫英库(Engkoo)的产品,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当年“亚洲十大创新技术”,在微软内部获得极大的肯定,至今还是微软必应搜索中的一个重要垂直产品。
我们创业起步起得特别好
2012年,黄鼎隆离开微软,进入腾讯,担任腾讯微博商业产品总监。一年多以后,他再次选择离开,来到全球最大的旅游网站猫途鹰(TripAdvisor)担任中国区产品副总裁。
2014年春天,黄鼎隆和码特在不定时的聚会交流中,一起看到了一座“金矿”,也就是用AI技术实现万物可识别的目的,将文本交互转为视觉交互。黄鼎隆说:“人类80%的信息获取都是通过视觉,且图片无分国界和语言,所以挖掘图片数据非常有价值,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可能也会从文本转为以视觉为主。线上线下有这么多图像和视频数据,这就是金矿。以前的技术还挖不出来这个金矿,现在基于深度学习、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把这个金矿挖出来。我们聊得整晚都睡不着,恨不得马上把东西做出来。”

黄鼎隆(右)与码特(左)
黄鼎隆是个坐言起行的人,他与码特都看好深圳的硬件产业环境和创业生态,决定把创业地点选在深圳。2014年7月16日,码隆科技正式注册,黄鼎隆意外接到税务局的电话,通知他码隆科技是深圳税务系统中登记注册的第100万家企业。这个新闻,第二天还登上了报纸。接着,黄鼎隆又接到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决定报名参赛。此时的码隆科技成立才一周,可能是规模最小的参赛团队——只有两个人。
“我三岁就随父母到深圳生活,我在深圳中学读完高中,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都在北京工作,决定创业了才回到深圳。没想到深圳的创业环境这么好,我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深创赛的,没想到过五关斩六将,竟然奇迹般地夺得总决赛团队组一等奖。”黄鼎隆话说得很轻松,实际上,他和码特为了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可是拼尽了全力。他们俩在出租车上、飞机上都在写代码,在家里也通宵达旦地做开发。其他参赛的企业代表都有着成熟的产品和良好的市场业绩,而他们是什么都没有,每轮比赛都会根据评委的反馈,进行迭代开发,到下一轮比赛时呈现更加完善的产品。在一边参加比赛一边完善的过程中,码隆科技的第一代产品逐渐打磨出来,在深创赛复赛中获得96.6分的赛史最高分,随后又在跨六大行业的总决赛中战胜各路强手,获得团队组一等奖。
黄鼎隆确实是个幸运儿。码隆科技在深创赛上一鸣惊人,引来投资商的青睐,达晨创投、远镜创投一共投资1200万元,这是天使轮投资。“加上设计师,我们团队一共才3个人。我们创业起步起得特别好。”
2015年,码隆科技搬入位于北京的微软加速器,这里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和云服务。在这里孵化的半年里,码隆科技的团队增加到10多个人,并且获得微软创投加速器Demo Day最高人气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此后,黄鼎隆将整个团队拉回深圳,进一步推出主打产品ProductAI(1),这是全球第一个可实现精准商品识别的人工智能平台。
2016年,码隆从全国13000多家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大数据峰会大数据大赛全国冠军,并获“云上贵州奖”一等奖100万元奖金;获得微软Azure黑客马拉松冠军与最佳人工智能先锋奖、亚马逊AWS黑客马拉松冠军。2016年年底,码隆科技还和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2017年7月初,码隆科技代表中国创新企业出征德国,与来自二十国集团(G20)的优秀青年企业家围绕科技、经济、人文、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在科技创新等论坛讨论上分享了各自的突破性成果。在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举行的“创新企业奥林匹克”竞赛中,码隆科技在全球25个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这也意味着中国本土孵化的创新企业即将走向世界舞台。
2017年7月21日至26日,计算机视觉世界顶级会议CVPR(2)在美国夏威夷召开,其间WebVision大规模视觉理解全球挑战赛宣布赛果,全球有一百多支队伍参赛,码隆科技以超过第二名2.5%准确度的成绩夺冠。
2018年,码隆科技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科技先锋”,是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
在成绩面前,黄鼎隆清醒而务实,依旧秉持简单高效的原则。他一直没有给自己设独立办公室,很节制地控制人员的增加,团队仍控制在100人左右,宁缺毋滥,始终保持灵活性和战斗力。
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有信心
资本的嗅觉总是最敏锐的。“想投资我们的人非常多,A轮有20多家投资机构主动找过来,我本来是不想融那么多资金的,但投资商还会提供除了钱之外的其他资源,所以我们选择了5家投资商作为A轮合作者,由中信建投领投,A轮融资6200万元。”黄鼎隆坦诚地说。
A轮融资后,黄鼎隆把产品定位改为用AI技术服务企业,让传统企业更加智能。“我们对人工智能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并不在于自己有多智能,而在于能不能让别人的产品变得更智能。ProductAI不仅帮客户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更有助于传统企业实现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现代化运营。”
投资商除了看中码隆科技的技术创新实力,还看中其中西合璧的创业团队。黄鼎隆是清华大学人机交互博士,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CTO)码特是美国波士顿大学的高才生,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研发主管,拥有40多个中美专利技术,18个微软技术商业转化成果。码隆科技首席科学家黄伟林是首位从牛津大学视觉几何组(VGG)实验室博士后出站归国的科学家。这个团队中70%是研发人员,主要来自微软、谷歌、腾讯、百度等公司,擅长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领域研发产品化。
“我认为只要你回答了‘和谁在一起,做什么事情’,就可以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有信心。我们创始团队中有多名在微软工作期间从事英库和必应产品开发的同事,当时项目结束后,大家都各奔东西,去了不同的大公司工作。当码隆科技成立后,这些人又因为共同的创业目标聚首在深圳。”黄鼎隆称他们之间曾经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所以在创业过程中配合更加默契、愉快。黄鼎隆和码特产生分歧时,就到公司楼下玩棒球,在球不停地投出、接住的过程中,一个个问题得以充分讨论,并最终解决。
软银中国管理合伙人宋安澜曾对媒体说:“码隆科技作为杰出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推动者,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黄鼎隆说:“软银在全球AI领域有很大的投资和布局,对我们拓展国际市场很有帮助。”
只要我坚持,就能成功
与多数中国创业公司从东南亚起步的出海路径不同,码隆科技首先选择的是人力成本最高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码隆科技的打法是自上而下,从行业巨头开始攻克。
“这些区域的人工非常高,因此对节省人力的需求最为迫切,”黄鼎隆分析,“我们现在更注重寻找战略性客户,不纯粹以收入为目的。谁有数据,谁有足够深的行业洞察,谁能在某个层面和我们达成战略合作,这最重要。”
一次,美国一家传统行业的公司找到码隆科技,该公司没有互联网基础设施,如果直接提供人工智能算法,客户没法使用。码特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带着团队做出了硬件设计方案,在深圳找到技术提供商,通过3D打印等方式,把样机做出来。客户拿到样机,直接部署到本地场景里,不需要追加投资搭建一个大数据部门。
2017年年初,码隆科技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合作,共同发布了基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全球首份通过大数据信息提取生成的时尚色彩研究报告。报告对2016年春夏、2016年秋冬、2017年春夏2万多张各大品牌秀场图片中的服饰进行色彩提取、识别、整理,生成统计分析结果,预测2018年春夏的关键色彩。

2015年9月,码隆科技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微软创投加速器毕业
2018年4月12日召开的亿邦智能商业大会上,黄鼎隆展示了码隆科技智能货柜纯视觉商品识别解决方案的小样。在舞台上,他摆出一个简易货柜,架上一个普通摄像头,1分钟便把普通货柜改造成智能货柜。现场立刻可以调用ProductAI平台﹝1﹞的商品识别服务,展示实时视觉购物和智能上货的功能。这一解决方案兼顾解决了新零售场景内经营方运营与消费者购物的实际痛点,即零售商超的运营者无须定向采购设备即可轻松上货,智能盘点商品并降低货损率,而消费者只须完成“扫码打开柜门、取出商品、关上柜门”简单三步即可完成购买。
黄鼎隆并不满足用人工智能商品识别平台ProductAI赋能所取得的成绩,他心中还有一幅更宏大的蓝图:“我要做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结合。在实体经济里,世界的运作围绕着各种商品,包括商品的设计、管理、交易等。我相信只要我坚持,就能成功。”
“创业者一定要有一种精神,就是甘当苦行僧,这是创业者应有的底蕴。”
刘建伟,教授,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任教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深圳研究生院。